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学习成绩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修订版心理资本问卷(PCQ),对陕西省某医学类高校2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成绩水平大学生在心理资本及各子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成绩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显著高于低成绩学生;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与专业差异。结论:大学生心理资本影响学习成绩,应采取多种手段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
关键词学习成绩;心理资本;比较分析;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61-0156-01
心理学研究有三大使命:治疗精神疾病、使人更幸福和发挥人的潜能。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Martin Seligman对二战后心理学研究回顾后发现,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在心理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成就,而对健康个体的成长、培养和自我实现的关注非常少,其号召未来心理学应通过更为积极的途径来研究人,直接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其中,Fred Luthans等人通过长期观察与积累,提出了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这一概念。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包括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四个方面。以往教育心理学研究多从心理资本子维度(因子)出发,得出结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重要潜能,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有研究表明,外语成绩及格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不及格组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外语学习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与外语成绩呈显著正相关。有研究指出,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只有提升了心理韧性,才能更好的应对新的学习环境造成的各种压力。新近研究中,陈桂兰基于心理资本视角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贫困大学生应提升心理资本进而增加其心理健康。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研究方法,以了解其心理资本的发展状态,分析心理资本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依性别、专业等的不同探讨提升心理资本的有效途径。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陕西省某医学类高校221名大学生为调研对象,收回有效问卷205份,有效率为92.8%。其中,男生37名,女生168名;一年级学生92名,二年级学生113名;英语专业学生50名,非专业学生155名。有效问卷与无效问卷的被试在性别、专业、学习成绩方面无明显差异。
1.2工具
心理资本问卷(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PCQ),由美国心理学家Luthans等人开发,共24个项目,采用6点计分。笔者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对量表中的一些情境描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总量表在本研究中的α系数为0.928,各因子量表α系数分别为0.817(自我效能)、0.852(希望)、0.780(韧性)、0.684(乐观),具有较好的信度与聚合效度。
1.3测试方法与数据处理
人口统计学数据和心理资本数据由笔者统一对被试进行团体测试获取,测试前给予统一导语。同时,为便于专业学生与非专业学生间的比较,本研究采用學生参与率较高的医学英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样本数据。所获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不同成绩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差异分析
将样本数据依考试成绩排序并分为5档,抽取高、中、低3档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英语成绩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以及整体心理资本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心理资本及各子维度均值随成绩高低分组呈有规律变化:高成绩组对应较高的心理资本水平,低成绩组对应较低的心理资本水平。详见表1。
2.2不同人口统计特征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差异分析
如表2所示,在自我效能子维度方面,男、女生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高于女生;而其他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专业性方面,统计分析结果值得关注,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心理资本及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子维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英语专业学生的心理资本均值明显低于非专业学生。
3讨论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习成绩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焦虑情绪对大学生外语学习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学习中的逆境、挫折以及种种问题,需要学生积极地应对。心理资本概念有效地捕捉了人的积极心理,认为对学习本身充满信心,遇挫折时能鼓励自己,并向着既定目标付出不懈的努力,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积极归因等是积极心理的重要体现,对提高学习成绩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的方差分析支持了此观点。进一步的师生访谈也发现,成绩较高的学生,往往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有成功应对学习生活难题和处理负面事件的经验;成绩较差的学生,相对而言显得较为脆弱,不能正确看待问题,易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日常教育中应着力于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心理咨询等方式,从自信、希望、韧性、乐观四个方面提升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提高学生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次调研还发现,在心理资本子维度——自我效能方面存在男女差异,这与我国学者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在心理资本培训辅导与提升训练中应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设计方案。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心理资本差异分析也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值得探讨。结合样本背景分析,医学类高校中非英语专业(即医学专业)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较重、技能要求较高,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自信、希望、韧性、乐观等心理素质,这种积极心理可以迁移应用到医学英语的学习,通过非智力因素提高成绩;而英语专业学生,相对课业要求较低,更多地凭借智力因素、凭借日常知识积累来面对医学英语考试。本次调查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医学英语成绩(均值55.77)显著高于英语专业学生成绩(均值42.06)(t=-17.182,P<0.001),这进一步说明了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学业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指明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有意设置“小困难”“小挫折”等方式磨练和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
参考文献
[1]Luthans F,Youssef CM,Avolio BJ著.李超平译.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8.
[2]张日,袁莉敏.大学生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3:65-61.
[3]辛小林,葛秀杰,施春艳,崔文香.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8,14
(9):47-48.
[4]陈桂兰.心理资本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8,
9:38-39.
[5]Nunnally, J. Psychometric theory 2nded. New York, NY:McGraw Hill,1978.
[6]李伟强,甘超.安徽某高校成绩落后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
29(7):652-653.
[7]李静.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心理探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9):869-870.
[8]佟月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396-397.
作者简介
梁栋(1980—),女,汉族,陕西宝鸡人,文学硕士,助教,现在西安医学院英语系从事英语教学,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学习成绩;心理资本;比较分析;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61-0156-01
心理学研究有三大使命:治疗精神疾病、使人更幸福和发挥人的潜能。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Martin Seligman对二战后心理学研究回顾后发现,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在心理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成就,而对健康个体的成长、培养和自我实现的关注非常少,其号召未来心理学应通过更为积极的途径来研究人,直接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其中,Fred Luthans等人通过长期观察与积累,提出了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这一概念。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包括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四个方面。以往教育心理学研究多从心理资本子维度(因子)出发,得出结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重要潜能,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有研究表明,外语成绩及格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不及格组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外语学习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与外语成绩呈显著正相关。有研究指出,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只有提升了心理韧性,才能更好的应对新的学习环境造成的各种压力。新近研究中,陈桂兰基于心理资本视角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贫困大学生应提升心理资本进而增加其心理健康。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研究方法,以了解其心理资本的发展状态,分析心理资本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依性别、专业等的不同探讨提升心理资本的有效途径。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陕西省某医学类高校221名大学生为调研对象,收回有效问卷205份,有效率为92.8%。其中,男生37名,女生168名;一年级学生92名,二年级学生113名;英语专业学生50名,非专业学生155名。有效问卷与无效问卷的被试在性别、专业、学习成绩方面无明显差异。
1.2工具
心理资本问卷(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PCQ),由美国心理学家Luthans等人开发,共24个项目,采用6点计分。笔者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对量表中的一些情境描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总量表在本研究中的α系数为0.928,各因子量表α系数分别为0.817(自我效能)、0.852(希望)、0.780(韧性)、0.684(乐观),具有较好的信度与聚合效度。
1.3测试方法与数据处理
人口统计学数据和心理资本数据由笔者统一对被试进行团体测试获取,测试前给予统一导语。同时,为便于专业学生与非专业学生间的比较,本研究采用學生参与率较高的医学英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样本数据。所获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不同成绩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差异分析
将样本数据依考试成绩排序并分为5档,抽取高、中、低3档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英语成绩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以及整体心理资本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心理资本及各子维度均值随成绩高低分组呈有规律变化:高成绩组对应较高的心理资本水平,低成绩组对应较低的心理资本水平。详见表1。
2.2不同人口统计特征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差异分析
如表2所示,在自我效能子维度方面,男、女生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高于女生;而其他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专业性方面,统计分析结果值得关注,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心理资本及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子维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英语专业学生的心理资本均值明显低于非专业学生。
3讨论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习成绩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焦虑情绪对大学生外语学习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学习中的逆境、挫折以及种种问题,需要学生积极地应对。心理资本概念有效地捕捉了人的积极心理,认为对学习本身充满信心,遇挫折时能鼓励自己,并向着既定目标付出不懈的努力,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积极归因等是积极心理的重要体现,对提高学习成绩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的方差分析支持了此观点。进一步的师生访谈也发现,成绩较高的学生,往往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有成功应对学习生活难题和处理负面事件的经验;成绩较差的学生,相对而言显得较为脆弱,不能正确看待问题,易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日常教育中应着力于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心理咨询等方式,从自信、希望、韧性、乐观四个方面提升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提高学生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次调研还发现,在心理资本子维度——自我效能方面存在男女差异,这与我国学者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在心理资本培训辅导与提升训练中应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设计方案。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心理资本差异分析也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值得探讨。结合样本背景分析,医学类高校中非英语专业(即医学专业)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较重、技能要求较高,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自信、希望、韧性、乐观等心理素质,这种积极心理可以迁移应用到医学英语的学习,通过非智力因素提高成绩;而英语专业学生,相对课业要求较低,更多地凭借智力因素、凭借日常知识积累来面对医学英语考试。本次调查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医学英语成绩(均值55.77)显著高于英语专业学生成绩(均值42.06)(t=-17.182,P<0.001),这进一步说明了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学业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指明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有意设置“小困难”“小挫折”等方式磨练和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
参考文献
[1]Luthans F,Youssef CM,Avolio BJ著.李超平译.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8.
[2]张日,袁莉敏.大学生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3:65-61.
[3]辛小林,葛秀杰,施春艳,崔文香.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8,14
(9):47-48.
[4]陈桂兰.心理资本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8,
9:38-39.
[5]Nunnally, J. Psychometric theory 2nded. New York, NY:McGraw Hill,1978.
[6]李伟强,甘超.安徽某高校成绩落后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
29(7):652-653.
[7]李静.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心理探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9):869-870.
[8]佟月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396-397.
作者简介
梁栋(1980—),女,汉族,陕西宝鸡人,文学硕士,助教,现在西安医学院英语系从事英语教学,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