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史研究个案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你们二位的摄影史研究,我看到三篇文章,包括哈尔滨早期照相馆(早期由俄国人开办),“伪满”时期的摄影,还有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画报》相关的摄影活动。不少人喜欢收藏,但限于老照片老画报一类的具体材料,这属于爱好,与做研究还是有很大区别,您二位是怎么想到做黑龙江摄影史研究的呢?
  A:2007年在东莞参加了中国摄影家协会的理论研讨会,当时会上大家都在谈:在创作这么红火的情况下,史论方面是个薄弱环节,应该展开中国摄影史的研究。我们两个人,一个在高校工作,高校教学科研这方面,有理论工作的习惯,另一个在“哈药影友俱乐部”这个省内影响力不小的平台工作,在黑龙江摄影界的人脉关系,对资料收集会有帮助,我们酝酿了很久,一直在收集材料。而且省里也很重视,在省文化厅立项之后,一晃两年多,目前整理了十几万字的内容。
  您二位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
  A:我们有“哈药影友俱乐部”这样一个平台,省内的会员在家庭或是工作方面的背景,多少都能牵涉到历史影像的内容,这样一个人做资料的搜集,一个人做案头的工作。几乎都是我需要什么东西,让王冰冰老师帮我去找东西,分工大概如此。
  我们和省里面各地市的摄影家朋友联系比较多,比如从地方摄协哪年成立的,都做过一些什么事情,通过沟通都能得到材料。具体来说,就是和人打交道,比如哈尔滨早期一家很著名的“三友照相馆”,我们找到了这家照相馆开办者的后人,他家保存着很多图片资料。找到这个人还是挺费周折的:我服务的“哈药影友俱乐部”有1000多会员,碰巧他的表哥是我们的会员,我在俱乐部里通过广泛撒网,找到了他的电话,去了他家三次才找到他。三友照相馆是他的父亲以及两个叔叔开的,这个家族当时很富裕,故事也很多,其中包含很多照相馆的影像内容,以及那个年代照相馆行业的细节。
  现在您给的这几个点,有时间层面的,也有人群层面的区别,形成随着您整理材料而浮现出来的“照相馆时期”,“伪满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这样一个顺序。您的材料都从哪里来?材料的搜集会不会很费力?
  A:主要还是这几个方面,图书馆、档案馆。很多材料只要你下工夫肯定能在档案馆找到,我说的是“文革”以前,或者说是解放以前的材料。我最近发现铁路局图书馆是非常好的一个地方,保存材料非常多。据说70年代中央调走了很多材料,但现在材料的保存还是很好,这个档案是从“中东铁路”始建就开始了。解放以后,材料的保存工作就不太好。比如《黑龙江日报》等这些新闻部门,我们试图联系,但是我们得知的情况是几乎没有什么材料,出现了档案断档的情况。解放后“兵团时期”也有一部分内容是不错的,因为“上山下乡”在东北这块土地上,是近几十年历史中很重要的部分,“兵团”在美术、摄影等方面的活动比较多,材料也比较丰富。改革开放以后的内容就更丰富了。
  有的朋友收集过材料,收集方式不系统,但是我们能用上。比如一些老建筑的照片,他的材料可能一下就把我这里缺的一个点接上。我现在逐渐建立起框架,然后逐渐再把内容扩充。内容和框架都重要。
  目前的材料都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A:20年代曾有一位德国摄影家沿着黑龙江专门来做地理、人文的考察,我有一部分他的资料,我计划把他这个摄影行为单独写一下。他出了本书,这本书在上海有拍卖,德文版的一本书。黑龙江早期俄国人多、白俄人多、犹太人多,这些人都是一些富人,艺术素养也高一些,他们有很多与影像相关的活动,包括他们办报,也涉及到很多摄影行为和影像材料。当时东北的历史境况比较复杂,各国人都来到这里,移民、经贸、文艺等方面都很繁荣,美术学校音乐学校都有。虽然不比上海的繁华,但内容也颇为丰富。
  到了30年代,日本人的影像就多了,侵略这个事情呢,肯定不光彩所以日本人动脑筋,怎么用影像的宣传来介绍东北,缓和民族冲突。重要的影像材料包括《满洲概观》这样的出版物,这部分内容很丰富,日本人的拍摄活动一直到40年代日本投降,他们的影像活动很多。
  40年代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的一大批干部来到东北,包括作家、记者、画家、摄影家等,后来南下的时候,去北京的很大一批摄影工作者,都是《东北画报》时期的一批人,《东北画报》在哈尔滨办过展览,也办过几期摄影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摄影人才,极大地促进了东北摄影的发展。
  你们的研究最终形成一本书还是一个展览?如果简单形容一下目录,会是怎样的?
  A:还是以专著的形式来做,也许是做成上下册的一套书。我想上部集中在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下部在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之后。按照年代来划分,还是这几个不同的时期:早期俄国人来开办照相馆时期,“伪满”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后直到“文革”前,改革开放之后,其中也包括“最早来黑龙江摄影探索的德国摄影师”、“哈尔滨的照相机工业”、“兵团时期的摄影”等几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按照摄影史架构,尽量真实,翔实,可靠,尽量把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希望能通过影像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和发掘黑龙江。具体到写作,历史的真实和描述,整体和局部,这里面写作的技巧要求很高,我也在考虑如何按照史论的架构把这个整体建立起来。目前为止我们阶段性地发了几篇文章,涉及到几个比较重要的点。
  既然咱们弄的这个是摄影史,不是照片中承载的历史,而是摄影活动和行为:拍摄、出版、传播、宣传、宣教等的历史。您所关注的点,有没有涉及到照片的来源、流向、拍摄者的身份,影像的存储与传播方式的变迁等方面的内容?
  A:这是肯定的,但我更想从影像内容来宏观记录黑龙江地域的发展,通过摄影脉络,看到地方经济文化的变迁这样一个角度。
  几个不同时期的影像,具体内容观感是怎样的?
  A:哈尔滨有一个研究犹太人文化的犹太人协会,因为犹太人的文教传统比较好,所以这些材料保存得比较多一些,不少影像材料是可以用到的。犹太人的社团比较多,犹太人拍摄的内容大概是一些社团集会的记录,比如慈善会等内容,包含一个阶层的人在这里生活的社群活动记录。
  日本人的影像综合介绍“满洲”,给外界的感觉会是比较祥和的,因为殖民统治需要粉饰。伪满时期的从单独的照片来看好像更抒情一些,表现居民生活等,拍得比较细腻。城乡生活,街头景象这些照片,在日本人的照片里出现得较多。照相馆早期是以俄国人和日本人为主,到30年代以后是以中国人为主,都是家庭纪念肖像,室内的摆拍,涉及到道具的布置,拍摄的技巧也不错。《东北画报》时期,影像是一种鼓舞的作用,动员参军,支援前线,配合土改。照片包含互助组、农业社,一些代表性的英雄形象,塑造出事件和形象,同时也介绍一些战场的情况。
  您调查的内容有没有涉及到不同时期的摄影师后来去了哪里?是回国了,还是有留下的和咱们的技术人员发生关系?
  A:东北地区早期很多影像技术人员,都是日本投降之后留下来的。在1930年代,日本在哈工大有过摄影的课程,有暗房,有培训课程。哈工大原来是俄国人办的铁路工业学校,在伪满时期,哈工大有很大的发展。
  每次接触到新材料的时候,也很兴奋吧?您整理材料的过程,是否带来了您对以往历史认知的变化?
  A:那当然了,调查材料,经常会觉得恍然大悟。
其他文献
“直线加方块”的军营生活并不缺少艺术和美,部队野战驻训搭建帐篷十里连营的壮观场面,阅兵场上长剑列阵的浩荡画面,导弹发射浴火飞天的时刻,老兵复退时难舍难分的感人情景……每当我把相机对准这些画面时,我的内心总是波澜起伏,难以平复,我始终坚信,火热的军营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时期,永远不缺乏美,永远都是为我们摄影人提供不竭灵感和无穷动力的沃土和源泉。  根据我30多年的从事军事摄影的经历认为,军事摄影首先要
原片中拍摄的是连岛,这里的海一向没有湛蓝过,几次去那儿拍摄,遇见的总是那种浑浊与泛黄,如果不是空气里的咸腥,总会以为是站在内地哪个淤积的湖边。不过,它终究是海,潮起时,它一样的在礁石周边涌动咆哮,放眼望去似乎又一样的不动声色,庞大的体量传导着一种让我琢磨不透的神秘力量。我畏惧它。那刻,心里大致有了个最终的形象,选了处礁石,用慢门拍下浪花,后期通过PS运用造型语言处理出当时的画面想象。我不是记录连岛
在笔者身边的风光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中,很多人购买了佳能EOS 5D MarkⅡ相机,而且多数还没有购买的朋友也都梦寐以求拥有一台,甚至有的人兴奋到抱着终于买回家的这款相机一起睡觉。  佳能EOS 5D MarkⅡ相机怎么在风光摄影圈子里这么受欢迎呢?恰好笔者认识两位正在使用它的摄影家,从和他们聊起长期使用这款相机的感受中,能看出佳能EOS 5D MarkⅡ在他们所需要的画面表现力方面确实有它的独到
尼泊尔,因其特有的神秘,因其丰富的异域题材,成为摄影人钟爱的旅游和摄影圣地,但短暂的行程,如何才能把满眼的异域情调尽收囊中?欧阳星凯和程环两位摄影师以他们亲身的经历,为我们讲述了如何在短期的旅行中,拍摄这个众神的国度。      长者欧阳星凯 摄,哈苏H2,飞思P45 数码后背,50-110mm镜头,光圈F8,速度1/160秒(上图)    波德纳特藏庙程环 摄  佳能EOS-1DS MarksⅢ
两种外壳配色  ZTYLUS提供了黑、白两种外壳配色,同时支持苹果iPhone 5/5S和三星的主流手机。据悉,适配iPhone 6的外壳也已设计完成,有望在近日正式发售。它的主体采用ABS塑料制成,边缘手柄位置则是合金材料。外壳背面的圆形卡口设计,看起来确实很有可换镜头相机的感觉。  ZTYLUS的外壳采用了两段式设计,安装前需要先将背部的银色旋钮卸下,然后将手机插入进去。在完成安装后,手机既不
2009年,本人有机会托友人从美国带回一台EPIC100,网上流行的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就是用该机型拍的。该片共接220张底片、17.4忆像素。数万人场面,每个人的面容都能清晰辨认。如今在国内也能购买到Gigapan的几种产品。利用Gigapan的产品,可以拍摄超大尺寸超高精度的全景接片作品,同样也可以将较小的环境以超高精度照片来呈现。    全景接片是很多摄影爱好者所关注的。不少摄影爱好者常用手
(编者按)本文作者罗品禧有一句玩笑话:“不是在领奖,就是在领奖的路上”。作者凭借其前期及后期的深厚功力,获奖无数。右面这幅作品在2012年第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中,荣获艺术类金质收藏作品。既然是艺术类,就是允许发挥想象,任意地进行后期制作。金质收藏作品也必然是大多数评委投票支持的作品,是不是后期要经历很繁杂的过程才能实现?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这幅作品就是通过两个素材的合成,过程并不复杂。得到的感
归心似箭 北京 曾国全摄    开饭之前 江西 许朝阳摄    照镜子 广州 韩春摄    幽默专题面对面·评委韩子善    15:38:40 韩子善  大家好,祝大家新年快乐!我们的题目叫幽默!幽默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我们常接触的艺术比如说漫画、相声、小品、都是大家喜爱的!如果春节晚会没有相声小品,那我们的除夕会少掉许多笑声,所以幽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幽默摄影,从直接视觉效果看,它是一
识别地平线  中文中的地平线指地面与天空的分隔线,英文中地平线用来表示海平面、海拔0。在很多地方,海拔为0的真地平线会被树木、建筑物、山脉等所掩盖。我们看到的只是可见地平线。然而,如果身在海中的船上,则可以轻易看到真地平线。无论是真地平线,还是可见地平线,在许多题材的摄影构图中,都直接影响到画面的形式,和所纳入的元素。此外,地平线还具有象征意义,意味着天地的尽头,视觉的终点等。所以,无论从形式上看
2013年9月8日,著名相机品牌徕卡位于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的专卖店正式开业,旗下首款内置Wi-Fi数码相机徕卡C(Type112)也于同一天首次亮相。  北京金融街专卖店是徕卡在中国的第5家专卖店,同时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家专卖店。现场除了展示、销售徕卡数码相机、胶片相机、镜头及望远镜等产品外,还设有一个徕卡画廊供顾客参观欣赏。在开幕式当天,我们就看到了来自马格南图片社著名摄影师Thomas 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