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专科-全科联合团队模式对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效果,摸索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管理模式。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0例,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管理组40例和对照组50例,管理组由联合团队按照多学科管理模式进行综合管理,对照组由不参与本研究的全科团队按照常规慢病管理模式进行随访治疗及健康指导,并及时做好各种量表及随访记录。随访1年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EF值)、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6分钟步行距离(6MWT)、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问卷(MLHFQ评分)、慢性心力衰竭标准化药物的使用率、病死率、住院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心功能分级、心衰标准化用药的比率以及各项观察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实施后2组的E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2,P=0.166)。2组的6MWT(t=2.660,P=0.009)、NT-Pro BNP(z=-3.380,P=0.033)、MLHFQ总分(z=-2.375,P=0.018)、躯体领域评分(z=-3.460,P=0.037)和情绪领域评分(z=-7.750,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后2组螺内酯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809),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管理后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5,P=0.456),但在住院率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0,P=0.040)。结论组成专科-全科联合团队能明显提高原有全科团队慢性心力衰竭的管理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