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松辽盆地南部Qianan地区储层横向变化较快,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隐蔽圈闭分布预测效果较差,在对以往大量储层预测实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以地质理论为指导,从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入手,利用现有的地震解释、反演技术,研究工区的构造体系,分析构造特征规律。通过开发验证,钻井成功率大大提高,该套技术成为Qianan地区行之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技术系列。
关键词:三维可视化解释;地震属性分析;分频扫描分析;地震波阻抗反演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4-0065-03
Qianan地区是吉林油田重要的油气开发区。其主要目的层为黑帝庙、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和扶余油层;具有产油层系多、产量高的特点。从以往勘探成果证实:本区油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油气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和河流相控制的有利沉积相带上。砂岩发育,具有纵向组合关系复杂,横向变化快的特点。虽然近几年在Qianan断裂的构造带上,构造油气藏取得一定的突破,但是由于本区构造圈闭以低幅度、小断块为主,其具有构造规模小,油藏分布规律较杂的特点。因此,识别岩性油气藏,特别是在构造坡折带处的砂岩上倾尖灭型油气藏将是本区下一步勘探工作的工作重点。
一、工区概况
Qianan工区位于吉林省Daan市和Qianan县境内。Qianan工区满覆盖面积为200km2,根据钻井资料揭示:本区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泉头组三段、泉头组四段、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钻探目的层为萨尔图油层、高台子油层、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
二、储层预测方法研究
(一)地震测井联合波阻抗反演
地震反演是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的核心技术,主要用途是进行岩性解释和物性预测,因而又称为岩性反演。目前广泛应用的主要是叠后地震波阻抗反演。叠后地震反演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基于地震资料直接转换的递推反演方法和基于模型反演方法。
(二)反演原理与方法
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的中心思想,就是利用测井资料具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和地震资料具有较好的横向连续性的特点。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得到既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又有较好的横向连续性的反演结果。测井约束反演的主要思路就是把井钻遇的信息借助地震资料外推到整个平面上,搞清其空间的分布状态。
1.资料准备。此次反演工作,我们选择了26口有声波时差的井,收集了所有井的分层数据,加载地震数据体共200km2。
2.测井曲线校正。为了消除测井信息的系统误差,反演前需对工区内选用的测井资料进行归一化处理。确保区域上测井信息的合理性,进而保证反演结果的精度。
3.地震子波的选取。地震子波是联系地震资料与测井信息的纽带,地震子波将对反演结果可靠与否起决定性作用。因而选择合理的子波非常关键。通过资料分析,我们选择了平均子波制作合成记录。
4.储层精细标定。反演目标层的标定主要依据是合成地震记录,通过动态观测和定量相关技术。寻求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道的最佳匹配,当相关系数达到80%以上时,该井标定基本定型。以此为基础局部微调测井曲线,最终确定反演目标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具体位置。层位标定是地震反演和解释的基础,它有两个作用:第一,建立钻井地质层位信息与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对应关系;第二,将测井揭示的储层信息正确地标定在地震剖面相应的位置上,是进行储层预测和精细解释的依据。如图1所示:
5.反演方法选择。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同一个地区同时具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储层,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该地区的具体储层特征,对垂向序列中的不同储层采取不同的反演方法和反演参数。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下储层岩性特征,采取不同反演方法实验,尤其针对砂泥薄互层和砂包泥特点的储层,采取多种软件的进行反演方法实验,提高反演的分辨率和反演结果的合理性。
经过比较,Jason的纵向分辨率比Strata 模型反演结果纵向分辨高,因此运用Jason反演效果
较好。
最后利用重采样后的地震数据与重构曲线,利用Jason软件进行了高台子、扶余油层的相对波阻抗反演预测,得到16位三维反演波阻抗数据体。
6.反演参数确定。Jason反演的基本思想是,把测井资料的低频信息补充到地震资料中,即补充地震数据中所缺少的超低频信息,使反演结果成为全频带宽数据,从而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因此,反演结果的纵向分辨率主要取决于补充的井的高频信息的多少,分辨率越高,则说明井参与的越多。横向变化则由地震信息来约束控制,因此,纵向分辨率越高,则横向越连续,反之则横向变化丰富。为了保证纵向分辩率及横向上丰富的变化,通过反复实验,确定了0~8Hz低频数据从井资料中获得,8~60Hz频率成份由地震数据组成,60~120Hz高频信息由井资料补充。这样,即保证了地震资料的有效频带数据的充分参与,又保证了纵向分辨率的合理提高。
7.反演效果分析。针对工区主要目的层高台子、扶余油层的不同特点,反演三个独立的数据体,分别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高台子油层:工区东部岩性多以砂泥岩薄互层为主。砂岩最厚8m,最薄2m,大多数为3-6m,多表现为砂组的特征,垂向上分辨率不高,单层粉砂岩最大厚度可达30m,该砂组之上发育一套较稳定泥岩,这套泥岩的存在,为该砂组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盖层条件。如图2所示。
扶余油层:该油层储层砂岩分布比较均匀,储层以粉砂岩为主,单层最大厚度可达12m,以河道砂为主,但是部分井砂岩之间泥岩厚度较大,所以反演效果较好,误差值较小。如图3所示:
8.储层解释及成果。
首先,建立波阻抗反演数据体联井剖面,在联井线上精确标定各目的砂层的准确位置。同时,了解目的砂层在横向上的分布趋势,这样基本可以保证目的砂层标定的精度。
其次,在联井线上对标定的目的砂层的顶、底进行解释追踪,依据波阻抗反演体显示的速度信息,并简古阻抗体横向上的速度变化,描述该目的砂层的空间分布趋势。
最后,沿解释数据提取目的砂层的时间厚度及层速度信息,求取砂体的厚度,进行平面成图,得到各目的砂层的平面展布形态。根据以上方法思路,在工区共解释了16单个砂体,并根据砂体与构造配置关系,圈定有效岩性圈闭16个,总面积226.68km2。
三、地震属性储层预测效果分析
(一)扶余油层Ⅰ砂组储层预测
从T2反射层所做的振幅图分析(图4)。
其微弱的振幅变化能够大致反映扶余油层Ⅰ砂组顶部砂岩的分布趋势,位于Qianan断阶带上砂岩相对发育,东部地区砂岩也相对发育,西部斜坡带砂岩目前难以预测。前面提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和T2本身的振幅屏蔽效应,可能造成预测的可靠性和精度比较差,对下一步的反演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扶余油层Ⅱ砂组储层预测
根据标定,T2下第一个同相轴对应了Ⅱ砂组砂岩,利用该同相轴提取属性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提取的地震振幅属性分析,均方根振幅能够较好地反映对应砂岩的分布趋势。强振幅代表砂岩发育,弱振幅代表砂岩不发育,砂岩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部,之间的分界比较明显,反映了两个不同物源沉积的特点。同时,通过分频扫描分析(图5),在62~86HZ频段,QianC井区和QianD井区发现了两个透镜状砂体,向西、北、东三个方向尖灭,向西南受反向正断层切割,具有形成岩性-断层圈闭的条件。另外在QianE井区南部反向正断层上升盘也具有形成圈闭的
趋势。
四、结论
1.针对本区地质特点,进行了地震层序的划分,预测了本区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展布规律。根据预测结果,结合地震、测井、地质、生产动态信息和油气藏的系统信息;从地震、构造、地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出厚度大于5米以上的砂体分布范围,指出有利相带。
2.优选有利目标,为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开发验证,钻井成功率大大提高
3.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最终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构造坡折带的岩性油气藏的储层预测方法,该套技术成为Qian岗阶地行之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技术
系列。
参考文献
[1] 沈守文,彭大钩,颜其彬.试论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及勘探思路[J].石油学报,2000,21(1).
[2] 刘军,侯平,等.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在情字井地区的应用[M].2000.
[3] 国洪伟,等,Qianan地区三维解释成果报告[M].2006.
作者简介:刘宏峰(1971-),男,吉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工程师。
(责任编辑:赵秀娟)
关键词:三维可视化解释;地震属性分析;分频扫描分析;地震波阻抗反演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4-0065-03
Qianan地区是吉林油田重要的油气开发区。其主要目的层为黑帝庙、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和扶余油层;具有产油层系多、产量高的特点。从以往勘探成果证实:本区油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油气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和河流相控制的有利沉积相带上。砂岩发育,具有纵向组合关系复杂,横向变化快的特点。虽然近几年在Qianan断裂的构造带上,构造油气藏取得一定的突破,但是由于本区构造圈闭以低幅度、小断块为主,其具有构造规模小,油藏分布规律较杂的特点。因此,识别岩性油气藏,特别是在构造坡折带处的砂岩上倾尖灭型油气藏将是本区下一步勘探工作的工作重点。
一、工区概况
Qianan工区位于吉林省Daan市和Qianan县境内。Qianan工区满覆盖面积为200km2,根据钻井资料揭示:本区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泉头组三段、泉头组四段、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钻探目的层为萨尔图油层、高台子油层、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
二、储层预测方法研究
(一)地震测井联合波阻抗反演
地震反演是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的核心技术,主要用途是进行岩性解释和物性预测,因而又称为岩性反演。目前广泛应用的主要是叠后地震波阻抗反演。叠后地震反演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基于地震资料直接转换的递推反演方法和基于模型反演方法。
(二)反演原理与方法
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的中心思想,就是利用测井资料具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和地震资料具有较好的横向连续性的特点。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得到既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又有较好的横向连续性的反演结果。测井约束反演的主要思路就是把井钻遇的信息借助地震资料外推到整个平面上,搞清其空间的分布状态。
1.资料准备。此次反演工作,我们选择了26口有声波时差的井,收集了所有井的分层数据,加载地震数据体共200km2。
2.测井曲线校正。为了消除测井信息的系统误差,反演前需对工区内选用的测井资料进行归一化处理。确保区域上测井信息的合理性,进而保证反演结果的精度。
3.地震子波的选取。地震子波是联系地震资料与测井信息的纽带,地震子波将对反演结果可靠与否起决定性作用。因而选择合理的子波非常关键。通过资料分析,我们选择了平均子波制作合成记录。
4.储层精细标定。反演目标层的标定主要依据是合成地震记录,通过动态观测和定量相关技术。寻求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道的最佳匹配,当相关系数达到80%以上时,该井标定基本定型。以此为基础局部微调测井曲线,最终确定反演目标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具体位置。层位标定是地震反演和解释的基础,它有两个作用:第一,建立钻井地质层位信息与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对应关系;第二,将测井揭示的储层信息正确地标定在地震剖面相应的位置上,是进行储层预测和精细解释的依据。如图1所示:
5.反演方法选择。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同一个地区同时具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储层,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该地区的具体储层特征,对垂向序列中的不同储层采取不同的反演方法和反演参数。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下储层岩性特征,采取不同反演方法实验,尤其针对砂泥薄互层和砂包泥特点的储层,采取多种软件的进行反演方法实验,提高反演的分辨率和反演结果的合理性。
经过比较,Jason的纵向分辨率比Strata 模型反演结果纵向分辨高,因此运用Jason反演效果
较好。
最后利用重采样后的地震数据与重构曲线,利用Jason软件进行了高台子、扶余油层的相对波阻抗反演预测,得到16位三维反演波阻抗数据体。
6.反演参数确定。Jason反演的基本思想是,把测井资料的低频信息补充到地震资料中,即补充地震数据中所缺少的超低频信息,使反演结果成为全频带宽数据,从而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因此,反演结果的纵向分辨率主要取决于补充的井的高频信息的多少,分辨率越高,则说明井参与的越多。横向变化则由地震信息来约束控制,因此,纵向分辨率越高,则横向越连续,反之则横向变化丰富。为了保证纵向分辩率及横向上丰富的变化,通过反复实验,确定了0~8Hz低频数据从井资料中获得,8~60Hz频率成份由地震数据组成,60~120Hz高频信息由井资料补充。这样,即保证了地震资料的有效频带数据的充分参与,又保证了纵向分辨率的合理提高。
7.反演效果分析。针对工区主要目的层高台子、扶余油层的不同特点,反演三个独立的数据体,分别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高台子油层:工区东部岩性多以砂泥岩薄互层为主。砂岩最厚8m,最薄2m,大多数为3-6m,多表现为砂组的特征,垂向上分辨率不高,单层粉砂岩最大厚度可达30m,该砂组之上发育一套较稳定泥岩,这套泥岩的存在,为该砂组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盖层条件。如图2所示。
扶余油层:该油层储层砂岩分布比较均匀,储层以粉砂岩为主,单层最大厚度可达12m,以河道砂为主,但是部分井砂岩之间泥岩厚度较大,所以反演效果较好,误差值较小。如图3所示:
8.储层解释及成果。
首先,建立波阻抗反演数据体联井剖面,在联井线上精确标定各目的砂层的准确位置。同时,了解目的砂层在横向上的分布趋势,这样基本可以保证目的砂层标定的精度。
其次,在联井线上对标定的目的砂层的顶、底进行解释追踪,依据波阻抗反演体显示的速度信息,并简古阻抗体横向上的速度变化,描述该目的砂层的空间分布趋势。
最后,沿解释数据提取目的砂层的时间厚度及层速度信息,求取砂体的厚度,进行平面成图,得到各目的砂层的平面展布形态。根据以上方法思路,在工区共解释了16单个砂体,并根据砂体与构造配置关系,圈定有效岩性圈闭16个,总面积226.68km2。
三、地震属性储层预测效果分析
(一)扶余油层Ⅰ砂组储层预测
从T2反射层所做的振幅图分析(图4)。
其微弱的振幅变化能够大致反映扶余油层Ⅰ砂组顶部砂岩的分布趋势,位于Qianan断阶带上砂岩相对发育,东部地区砂岩也相对发育,西部斜坡带砂岩目前难以预测。前面提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和T2本身的振幅屏蔽效应,可能造成预测的可靠性和精度比较差,对下一步的反演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扶余油层Ⅱ砂组储层预测
根据标定,T2下第一个同相轴对应了Ⅱ砂组砂岩,利用该同相轴提取属性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提取的地震振幅属性分析,均方根振幅能够较好地反映对应砂岩的分布趋势。强振幅代表砂岩发育,弱振幅代表砂岩不发育,砂岩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部,之间的分界比较明显,反映了两个不同物源沉积的特点。同时,通过分频扫描分析(图5),在62~86HZ频段,QianC井区和QianD井区发现了两个透镜状砂体,向西、北、东三个方向尖灭,向西南受反向正断层切割,具有形成岩性-断层圈闭的条件。另外在QianE井区南部反向正断层上升盘也具有形成圈闭的
趋势。
四、结论
1.针对本区地质特点,进行了地震层序的划分,预测了本区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展布规律。根据预测结果,结合地震、测井、地质、生产动态信息和油气藏的系统信息;从地震、构造、地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出厚度大于5米以上的砂体分布范围,指出有利相带。
2.优选有利目标,为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开发验证,钻井成功率大大提高
3.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最终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构造坡折带的岩性油气藏的储层预测方法,该套技术成为Qian岗阶地行之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技术
系列。
参考文献
[1] 沈守文,彭大钩,颜其彬.试论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及勘探思路[J].石油学报,2000,21(1).
[2] 刘军,侯平,等.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在情字井地区的应用[M].2000.
[3] 国洪伟,等,Qianan地区三维解释成果报告[M].2006.
作者简介:刘宏峰(1971-),男,吉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工程师。
(责任编辑:赵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