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一生的相遇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061268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相信,每一个来到这世界上的人,都是为相遇而来的……
  1
  1932年,23岁的牟宗三在北大读三年级。一个冬天的晚上,他读到了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一书,一个晚上读完了,虽说不上真懂,但他被文章的义理之美深深打动,生发出对作者的敬慕之意。后来,在别人的引荐下,他得以与新儒家的开山祖师熊十力先生见面。一见倾心,他拜在熊十力的门下。日后,牟宗三成为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曾感慨地说:“我之得遇熊先生,是我生命中一件大事。”
  我也想说:“我之得遇黄厚江老师,是我生命中的一件大事。”
  2009年3月的一天,在吴江某校,我第一次听黄老师作讲座。之前,虽久闻黄老师大名,且读过他的不少文章,但一直无缘见到黄老师。那次,他讲的是《作文教学的基本定位和基本策略》。黄老师幽默风趣,妙语连连,现场不时爆出笑声与掌声。他的讲座干货很多,虽然只有110分钟时间,不少话题还未及充分展开,但已帮我解除不少困惑,让我对作文教学的认识逐渐明晰。讲座中,黄老师讲了三条基本策略:第一,坚持“自由式写作”与“指令式写作”相结合;第二,营造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写作空间,培养学生“非写作状态”下的写作意识;第三,作文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写作过程。黄老师的主张引发了我的共鸣与思考,晚上到家后,我赶紧写下一篇文章记述黄老师的报告。写作时的激动之情,至今依然能感受到,那是一道闪电划过夜空的颤栗,我听到了内心冰层破裂的声音。
  后来,在傅嘉德老师的介绍下,我得以与黄老师相识,并结下师徒之缘。
  我很庆幸,在32岁这年能够遇上黄老师。一个人能够尽早地明确此生的方向与任务,实在是一件很重要、很幸运的事。32岁,正是最好的年龄。
  2
  2013年,我出了本新书《从此爱上写作:高中作文三十讲》,序言是师父写的——《站在学生立场上教学生的写作》。书出来后,我兴冲冲地给他送去一本。黄老师接过后,很高兴地翻开,在鼓励了我几句后,轻轻地说:“如果哪天你能将三十讲变成三十课,哪怕十节作文课,也好啊。”他接着说:“这本书还只是你开发的作文教学内容,你要把它变成课,还要再琢磨。想走得再远些,就要打造自己的课堂作品。”
  在黄老师的引导下,我的兴奋点逐渐转移到课堂教学上来。
  黄老师有一篇文章叫《成长从课堂开始》,他认为所有老师都应该靠课堂立身。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直坚持在一线教学,不断开发优秀课例,近些年上的公开课有数百节之多。《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语文课堂教学诊断》《还课堂语文本色》《预约课堂精彩》《你也可以这样教阅读》《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从此爱上作文课》《从原点走向共生》《一起走进作文课》……近些年,他的著作不断诞生,而且多与课堂教学相关。他对课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即便是同一个课题,他也会有不同的上法。研究他同一课题的不同实录,实在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因为地理位置的接近,我常有机会去蹭黄老师的课。黄老师有时开发了一节新课,也会提前将消息告诉我,就像一位大厨又研制出一道好菜,邀请客人前来品赏。在黄老师的影响、指导下,我的课堂教学水平也不断提升。
  黄老师是极聪明的。与他聊课,有时,我刚说出一部分,他就能迅速猜出接下来的活动设计。他心中好课的标准是树的形状:一个点,一条线,一根主干,片片绿叶。但黄老师不会以他的标准去要求所有课,更不会将你的课堂设计全部推翻,他只是顺着你原先的思路帮助你不断优化完善。跟黄老师聊课,看着他笑眯眯的样子,你大可不必紧张。
  3
  在我逐渐开发出一二十节自觉满意的课例后,黄老师鼓励我进行定点深入研究,从课堂研究走向课题研究和课程研究。黄老师带着我一起参与共生作文教学研究,于是我结束了此前零打碎敲式的研究,开始了聚焦式的自觉研究。
  一次,在靖江的研讨活动中,我在与听课老师互动交流时,随口说了一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写作的教练变成陪练。”说完后,我也没在意。但会后,黄老师说我今天说了句很有价值的话,随即复述了这句话,他嘱咐我以此为题写篇文章,以丰富“共生教学”中教师角色这一部分的内容。我后来撰写了《教师应成为学生写作的伙伴》,算是对师命的回复。黄老师将“陪练”的表述吸纳进共生教学的理论建构中,他在《共生写作教学的四个转变》一文中明确提出“教师由‘教练’变成‘陪练’”的观点。黄老师的包容开放、虚怀若谷,常使我想起老子的一句话:“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在黄老师的感染、引导下,我写了不少关于“共生教学”的文章,每次写完后我总要先发给黄老师,而黄老师每次都不厌其烦地帮助我修改文章。等到我后来也帮助其他老师修改文章时,我才知道,改文章真是件很费力的事,但黄老师总是那样耐心而热情。他帮我修改文章时,总是带着商量的语气,还不时征询我的看法,不断鼓励、引导,催生着我的想法、我的观点。
  “共生教学”的影响渐大,《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圆桌”专栏曾予以连载,由我担任栏目主持人。黄老师与我一起约稿、改稿、组稿,虽有辛苦,但我在这一过程中,对“共生教学”的思考逐渐全面而深入。教学中一旦找到了研究主题,教师就会在平时生活中加强“有意注意”,不断积累相关材料,在系统性的思考中逐步搭建框架,完善思考。
  4
  2014年4月,我在江苏省“教学新时空”执教一节作文课《学会具体分析》。上课前多次请黄老师修改教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课上下来后,感觉仍有一些遗憾,但黄老师在评课环节不吝表扬,夸我的这节课是作用于学生写作过程的作文课,能从学生的问题症结出发确定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实现思维屏障的自我突破。我这节课所使用的材料—— 一句非洲谚语——引发了他的思考。隔不多日,他约我到苏州中学听他上一节作文课,而他所使用的材料就是那句谚语,但教学点完全不同。听完课,我们再一起探讨课堂艺术,乐乎其中。他笑称,这也是共生。
  教师大概可分两类:一类是将教学与生活分开,教学归教学,生活归生活;还有一类是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将生命融入教学生活中。大凡卓越的教师都是第二种类型,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把教学作为自己的生活美学;我的师父黄老师正是如此。他的共生理论不仅是他的教学理念,也成为他的人生信条。而共生的人生信条,在我理解就是,以利他之心活着。
  黄老师很喜欢老子,他肯定很认可老子的这句话:“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5
  我还年轻。在我未来的路上,一定还会和很多人相遇。但我相信,与黄厚江老师的相遇,注定要影响我的一生。他对语文的热爱和理解,他对语文共生教学的探索和追求,他的处世态度和立身之道,都将融入我的生命和生活……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教师 课本”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暴露出了弊端,因此,以“学生”为课堂主导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在广大教师的面前。其中,“少教多学”作为一种凸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并在实际的运用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初中数学为出发点,详细论述了“少教多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具体运用,旨在推动初中数学的可持续发
“认同强迫症”说明书  目前国内的“强迫症”人群80%在25岁以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强迫的类型各种各样,包括强迫性地社交、领先、关怀、专业、恋爱、穷思竭虑……但无论强迫思维还是强迫行为,都存在以下特点:  1 . 当事人有很强的愿望想控制(称为“反强迫”)——这是核心特点;  2. 对强迫症状力图抗拒和排斥却又不能控制和无力摆脱;  3. 强迫症状发作后内心会强烈冲突,比如伴随深深地焦虑、不安、
目的:观察理中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肠道微生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48对照组例,治疗组给予理中汤联合恩替卡韦分
村庄中住着  母亲和儿女  儿子静静地长大  母亲静静地注视  蘆花丛中  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  我妹妹叫芦花  我妹妹很美丽   【摘编自《海子的诗》(春风文艺出版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