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球一体化趋势下,多元思潮相互交叉和渗透,对人们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思政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教学工作,其理论研究是否先进,直接影响思政教育效果。思想教育理论研究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过程,要充分结合实践经验与形势,从而为思政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文章以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特点入手,对当前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新范式与新形态。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新范式;新形态
思政教育理论研究是巩固正确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进步的重要前提。因此,应当在吸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实际,形成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推动理论研究的进步,促进我国各大领域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 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特点分析
(一) 时代性
思政教育理论研究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为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创造了新的环境。而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完善思政教育理论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这就要求理论研究必须做出新的突破,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由此可以看出,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具有时代性的特点。
(二) 综合性
我国思政教育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核心,同时吸收与融合了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种有益的学科内容,使得我国的思政教育理论体系呈现出系统性与综合性的特征。而以往的思政教育理论研究范围较为狭隘,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在相关理论研究领域有所突破,创造出新的范式与新的形态,接收更多的科学理论,实现进一步完善。
(三) 导向性
思政教育始终是为政治工作服务的,其主要手段是思想教育与政策宣传,是对正确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传播。而从哲学上来看,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能够引导社会更好地发展。在社会存在快速发展的当下,思政教育新范式应当有所转变,突出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
二、 传统思政教育理论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 研究对象单一
在传统的思政理论研究中,往往只是针对主要的对象进行研究,忽视了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具备全面性。例如,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片面关注学生单一素质的提升,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样也不利于学生集体观念的养成,这种单一的思政教育具有片面性。
(二) 研究方法落后
传统的研究方法过度关注对象的单一性,尽管有助于个体个性的塑造,但是却会过度强化学生的个体意识,使其个性色彩强烈,不利于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的培养。导致其在社会交际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利于正确社会意识的形成。
(三) 研究认知片面
由于对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的不足,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方面存在着问题,可以将之综合概括为对理论研究认知的片面,不利于新范式与新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而思政教育本身则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体系,其中包含了众多的学科知识,一旦在认知方面出现了偏差,就会影响其整体发展进程。
三、 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
(一) 以国家利益为研究出发点的新范式
由于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因此要确定其新范式,就应当立足于国家,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在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通过各种途径向我国开展文化输出,进行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渗透,这就使得我国思政教育理论研究面临着严峻的局势。如何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中提取正确的、符合国家利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我国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因此,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思政教育理论研究更应当关注社会意识多元化的问题。
(二) 以“民生”为研究对象的新范式
在現代化的背景下,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已经不再是以往对基本学科思想的完善,而是应当从社会现实出发,关注“民生”,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化为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思考。聚焦于社会,将实际问题作为基本出发点,并反复研究与探讨,从而对社会起到一个积极的导向作用。并由此建立起多元化的理论体系,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这样才能够保证思想理论的科学性与社会性。
(三) 以推动实践发展为研究方向的新形态
思政教育理论研究新形态的出现是以新范式的确定为基本前提。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思政教育理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即应用于实践、并为社会服务。在我国现有的思政教育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动摇的理论基础,对民众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要结合中国国情与社会实际,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前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对我国各项方针战略的制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包含了不同的内容,这就使得在进行思政教育理论研究时,必须对不同的对象进行研究,改变传统对单一对象进行研究的方式,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结语
思政教育理论研究是引导社会正向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的当下,应当对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的特点与现状进行充分地分析,并确立新的研究范式与形态,从而对民众起到正确的思想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锐.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科技视界,2014,29:149 269.
[2] 刘伟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形态及新范式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S1:98-100.
[3] 廖敏.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科教导刊(下旬),2015,08:62-64.
[4] 梁力月.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现代国企研究,2016,08:270-27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新范式;新形态
思政教育理论研究是巩固正确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进步的重要前提。因此,应当在吸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实际,形成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推动理论研究的进步,促进我国各大领域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 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特点分析
(一) 时代性
思政教育理论研究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为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创造了新的环境。而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完善思政教育理论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这就要求理论研究必须做出新的突破,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由此可以看出,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具有时代性的特点。
(二) 综合性
我国思政教育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核心,同时吸收与融合了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种有益的学科内容,使得我国的思政教育理论体系呈现出系统性与综合性的特征。而以往的思政教育理论研究范围较为狭隘,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在相关理论研究领域有所突破,创造出新的范式与新的形态,接收更多的科学理论,实现进一步完善。
(三) 导向性
思政教育始终是为政治工作服务的,其主要手段是思想教育与政策宣传,是对正确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传播。而从哲学上来看,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能够引导社会更好地发展。在社会存在快速发展的当下,思政教育新范式应当有所转变,突出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
二、 传统思政教育理论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 研究对象单一
在传统的思政理论研究中,往往只是针对主要的对象进行研究,忽视了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具备全面性。例如,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片面关注学生单一素质的提升,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样也不利于学生集体观念的养成,这种单一的思政教育具有片面性。
(二) 研究方法落后
传统的研究方法过度关注对象的单一性,尽管有助于个体个性的塑造,但是却会过度强化学生的个体意识,使其个性色彩强烈,不利于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的培养。导致其在社会交际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利于正确社会意识的形成。
(三) 研究认知片面
由于对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的不足,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方面存在着问题,可以将之综合概括为对理论研究认知的片面,不利于新范式与新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而思政教育本身则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体系,其中包含了众多的学科知识,一旦在认知方面出现了偏差,就会影响其整体发展进程。
三、 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
(一) 以国家利益为研究出发点的新范式
由于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因此要确定其新范式,就应当立足于国家,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在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通过各种途径向我国开展文化输出,进行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渗透,这就使得我国思政教育理论研究面临着严峻的局势。如何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中提取正确的、符合国家利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我国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因此,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思政教育理论研究更应当关注社会意识多元化的问题。
(二) 以“民生”为研究对象的新范式
在現代化的背景下,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已经不再是以往对基本学科思想的完善,而是应当从社会现实出发,关注“民生”,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化为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思考。聚焦于社会,将实际问题作为基本出发点,并反复研究与探讨,从而对社会起到一个积极的导向作用。并由此建立起多元化的理论体系,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这样才能够保证思想理论的科学性与社会性。
(三) 以推动实践发展为研究方向的新形态
思政教育理论研究新形态的出现是以新范式的确定为基本前提。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思政教育理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即应用于实践、并为社会服务。在我国现有的思政教育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动摇的理论基础,对民众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要结合中国国情与社会实际,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前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对我国各项方针战略的制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包含了不同的内容,这就使得在进行思政教育理论研究时,必须对不同的对象进行研究,改变传统对单一对象进行研究的方式,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结语
思政教育理论研究是引导社会正向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的当下,应当对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的特点与现状进行充分地分析,并确立新的研究范式与形态,从而对民众起到正确的思想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锐.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科技视界,2014,29:149 269.
[2] 刘伟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形态及新范式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S1:98-100.
[3] 廖敏.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科教导刊(下旬),2015,08:62-64.
[4] 梁力月.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现代国企研究,2016,08: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