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初产妇阴道分娩的影响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初产妇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各项相关因素无统计学差异180例正常初产孕妇,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产前、产后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顺产率92.22%显著高于76.67%(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120min人数、产后出血人数、新生儿呼吸窘迫人数,S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前产后的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初产妇正常分娩成功率。
  【关键词】心理干预;初产妇;阴道分娩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98-02
  正常分娩是指胎儿由阴道自然娩出的过程,是人类的本能。一般来说对分娩的因素主要有:产力、产道、胎儿和心理因素四个方面[1]。而产力、产道往往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首次生产的妇女缺乏经验和心理准备,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2]。若干预不当,会导致出血、产后抑郁,甚至危及母婴生命安全[3]。因此,对产妇的围产期心理干预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间进入我院生产的90名孕妇进行心理干预,探讨孕妇心理状态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受到良好效果,先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间进入我院生产的180正常初产孕妇,年龄21-36岁,平均年齡26.7±2.1岁,平均孕周37.6周,将180例孕妇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分娩,心血管、肝肾功能均正常,骨盆测量、B超检查均正常,胎儿均为头位。两组产妇各项相关因素及监测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护理手段:入院后进行系统的孕期知识宣传,均采用系统监测,严密观察产程变化及胎心率变化。鼓励孕妇在宫缩期之间少食多餐,保证充沛的精力,鼓励孕妇每2-4h排尿,以免膀胱充盈影响抬头下降和宫缩。帮助孕妇做好清洁工作,使其保持舒适状态[4]。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 产前心理干预
  产妇的性格、教育背景、年龄的不同,心理状态也不同。初产妇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和恐惧。部分高龄初产妇会更加敏感,自信心不足。护理人员和家属应该多鼓励,增强顺利分娩的信心。还有部分民族产妇由于语言不同和文化程度以及孕期知识的缺乏,对宫缩期的疼痛准备不足,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的情绪表现更加显著。护理人员应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基础妊娠知识的普及,进行耐心的劝导,排解其紧张情绪,帮助产妇熟悉周围环境,多进行指导交流,予以适当的安慰,保证孕妇心情舒畅。
  1.2.2 产后心理干预
  一些教育水平低的家属和产妇,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重男轻女的偏见,当家属表现出对女婴的嫌弃时,产妇也会产生自卑、自弃的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当帮助产妇尽早接触新生儿,鼓励母子接触交流,增进感情,协助产妇在产后30min内开始哺乳。联系家属探望新生儿,引导其消除性别歧视,促使家庭成员接受新生儿,帮助初产尽快妇进入母亲的角色,以形成母子间的良好互动。
  对两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人数、新生儿呼吸窘迫人数,SAS评分等相关指标,进行严密的监测和统计。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分娩方式,观察组正常分娩83例,剖宫产7例,顺产率92.22%;对照组正常分娩69例,剖宫产11例,顺产率76.67%。两组阴道分娩人数、顺产率对比存在差异(P<0.05),剖宫人数对比无差异(P>0.05)。
  对比两组监测指标,观察组产后出血3例,新生儿窒息1例,SAS 评分46.72±6.37,第二产程>120min的2例,对照组产后出血12例,新生儿窒息5例,SAS 评分59.21±4.14,第二产程>120min的9例。以上各组数据对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液中催产素水平呈负相关。焦虑、抑郁使产妇大脑皮层处于抑郁状态, 下丘脑发出的冲动减少,神经垂体分泌的催产素减少故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5]。
  阴道分娩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规律,分娩的痛苦对于初产妇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导致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严重地影响产程进展,严重时甚至造成难产。护理人员将心理护理运用于分娩过程中,首先要使产妇正确面对分娩过程的生理痛苦,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排除孤独和无助等消极因素,在医护人员的疏导下保持愉悦的心态,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安全感。同时要让产妇正确认识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弊端,剖宫产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是自然分娩的数十倍,自然分娩可减少肺透明病和肺炎的发生[6]。最后还要对存在重男轻女偏见的产妇和家属进行劝导,消除顾虑,多与新生儿接触、交流,形成良好的母婴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爱华,刘丽,王蕊.心理因素在自然分娩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930-931.
  [2] 郭晓丽,张彩霞.心理指导在自然分娩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8):1044-1045.
  [3] 靖丽娟,孙平辉,向梅,等.影响剖宫产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J].2011,26(34):5302-5303.
  [4] 赵菊.心理因素对剖宫产的影响及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2010,27(2):98-99.
  [5] 张红艳.心理护理在分娩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5):346-347.
  [6] 叶青.心理护理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重要性[J].健康大视野,2012,11:1331.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也随之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特别高血压病、心衰、卒中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有2.7亿,高血压病、年龄又是房颤的易发因素,而房颤又是心衰的发生发展,及卒中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21世纪以来,对高危非瓣膜心房颤动(房颤)的抗凝治疗得到了空前重视,全世界几乎每年都有房颤的防治指南,房颤极高的卒中率,而
【摘 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为治疗及护理疾病提供更好的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1月肿瘤科住院的患者60例,采用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表及自行设计的量表,调查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因素。分别对处于化疗期间、化疗间歇期的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全部资料应用SPSS11.0軟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患者处于化疗期间明显存在睡眠障碍,主
【摘 要】目的:观察自拟和胃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 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其中治疗组56例,采用自拟和胃消痞汤口服,对照组50例,以多潘立酮(吗丁啉) 治疗, 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5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我院门诊确诊的40例脑卒中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康复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患者FMA评定运动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综合康复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中西医综合康复;脑卒中;运动
【摘 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选取30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患者且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误诊疾病等相关内容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上腹痛伴随恶心、呕吐占30%,头晕眼花占23.3%,咽痛、咽炎占7.7%,咳嗽、咳痰伴随气促占10%,头痛占10.0%,收缩压低于80mmHg伴有烦躁不安、面
【摘 要】自非典疫情爆发后,国家加大了对于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投入力度,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荣誉的背后也隐藏着问题和不足,在基层公共卫生事业中主要存在资金发展缺陷、专业人才缺乏、综合素质不足以及流动性较大等突出问题,需要卫生主管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制定规章制度、完善人员组合、明确工作职责等多方面进行完善解决,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化管理网络。为今后基层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