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老厨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我去绍兴采访杨井和他的瓦缸小吃。见面时我有些意外,知道他年轻,但没想到会这么年轻。杨井1982年出生于安徽省怀远镇的一个小乡村,两只大瓦缸、几百个小罐罐对杨井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他从懂事以来,就跟随父亲摆弄。因为家里田少,父亲就在小镇上租了一间小门面做瓦缸小吃,一做就是二十几年。凭着祖上留下的手艺养家糊口。儿时的他经常到自家店里去帮忙,帮助父亲打打下手。
  眼看着同村的人一个个出去打工,他再也忍受不了小镇的平静,准备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于是随着老乡第一次来到上海。当时连身份证都没拿到的他,因为早早辍学,所以一没技术二没学历,经过老乡地推荐才找到了他进城后的第一份工作——帮人家送货。这份工作虽然累点,但是他还是干劲十足,觉得上海这个花花世界比家里有意思多了。
  两年后,他跟随一个亲戚又来到了苏州,在那里各自承包了40亩土地,种起了稻谷,搞起了养殖。“天天面朝土地背朝天,没日没夜的拼命劳动,自己被晒得像个非洲人一样,一个19岁正值青春年华的小伙子,看上去却像一个中年人,那时人家会这么说我”。说起那段日子,杨井一脸苦笑。但也就是在那段时间,他第一次知道了在商业界已经大有名气的史玉柱。
  一心想要谋些营生赚到大钱的杨井被史玉柱的致富传奇所吸引,同是安徽人,史玉柱当年起家的时候也正是自己现在的年龄,创业的激情之火在杨井心中迅速燃起。
  听说一个远房亲戚在张家港开超市赚到了十几万,杨井也蠢蠢欲动,随后和一个老乡来到了张家港,经过半个月的寻找及朋友的介绍,终于盘下了一个倒闭的店面。靠父母、朋友、亲戚东拼西凑凑到了十二万五千块钱,他带着怀孕六七个月的老婆起早贪黑的干了起来。因为当时资金少,去了房租、装修,货进得并不多,加上缺乏管理经验,所以开始的时候一天营业额只有六七百块钱。经过自己摸索和同业的亲戚的指点,杨井才明白开超市有很多窍门。苦心经营之下,超市的生意渐渐好了起来,两年后,他不但把所有的借款都还完,还赚到了二十五万元钱。
  挖到了第一桶金后,杨井想像史玉柱做的那样,干一番大事业。可自己现有的唯一事业大概就是开超市了。做大事业,那就把超市开大呗!杨井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个念头,让自己遭遇了人生第一个大的挫折。为了把超市做大,杨井决心找一个三四百平的大门面。然而短短的半年内,前些年辛辛苦苦赚了的钱几乎赔个精光。“光找个门面就能让你花掉十几万元?”跟大家一样,我也怀疑地问杨井。他的回答令我吃惊却不算意外。他说:“就是因为自己那时候太年轻,而且太固执,自己认定了要找个大门面,非找着不可,也不管地点,不懂得方法,不懂得史玉柱那句“男人就要干大事业”的话之真正含义……
  吃一堑长一智,江阴,南通,天长市,徐州,山东、杭州……为了省钱,穿梭于这些城市之间的杨井风餐露宿,饿了啃馒头,渴了喝自来水……没有任何准备和计划的杨井转了半年之后,回到老家时身上只剩下了两块钱。
  几乎身无分文的杨井回到了老家,父亲瓦缸小吃店火爆的生意却突然间让杨井找到了从头再来的法宝。一直以来,被自己瞧不上眼的瓦缸小吃店生意怎么会这么好?这时一个想法突然萌生:把这个祖传的功夫发扬光大,把小吃店开到大城市去。他想好了,这种店虽然店面不大,但生意火爆,店小成本就少,这样的话店面好找,自己便可以顺利地开第二家、第三家……第十家等等,这样下去,开的店多了不也等于做大了吗?很快,他的想法同时得到了父亲的赞同。
  杨井做事比之前沉稳了许多,他学史玉柱的样子,做每件事之前都要做详尽的市场调查,自己再针对调查结果适时调整策略,以保证事业的成功率。杨井市场调查得到的结论是,祖上传下来的传统瓦缸小吃需要调整,即从器具、口味以及品种等多种方面加以改进。
  瓦缸小吃中最具特色的要数瓦缸煨汤。汤作为我国菜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好的养生保健作用。饭前喝汤,可湿润口腔和食道,刺激口胃以增进食欲;饭后喝汤,可爽口润喉有助于消化。中医认为汤能健脾开胃、利咽润喉、温中散寒、补益强身。
  中国人爱喝汤是出了名的,吃饭没有喝汤,这顿饭肯定让人意犹未尽,因此餐桌上总有各式汤品出现。过去汤品是各式菜肴的最佳配角,现在汤品则晋升成为餐桌上的主角。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瓦缸小吃就是以煨汤为主要卖点,辅之其他主食,不到十块钱就能让人吃饱。
  在后来的日子里,杨井开始了他的“瓦缸小吃改进之路。”每天五点钟起床,一直研究到深夜。然而研制并不是那么顺利,为了研制烤鸡,不慎烧伤了怀着身孕的妻子的手,岳母一气之下把妻子带回娘家,这时杨井已被巨大的压力和无数次失败惹来的欠债压得住进了医院。俗话说福兮祸兮,祸兮福兮。就在杨井躺在医院,失落至几近放弃的时候,母亲送来的加入中药的饭汤给了杨井一股灵感。在自己的煨烤鸡里,自己能不能也加入这种中草药以增加烤鸡的特色呢?杨井在祖传工艺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大胆改良,反复推敲。每天他都把自己关在厨房里,买最好的调味品来做实验,同时又对十几道工艺进行了改良。研发的新菜品请老顾客免费品尝后,再根据食客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他在原来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种中草药配料。经过父亲的指点和自己的摸索,他终于开发出了几十道适合现代人口味的闷鸡、烤鸭、红油鸭、口水鸡等系列菜肴和八种密制酱料。他觉得一顿好吃的瓦缸小吃要汤美、菜好、饭香。他不仅仅对汤菜进行了改良创新,也对米饭动了脑筋。杨井觉得如今不管在大饭店里也好,小吃部里也罢,始终吃不到美味的米饭。他买来陶瓷品,装进大米在瓦缸中煨制。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改进,终于做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煨饭。当一道道味美绝伦的小吃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时候。激情高涨的杨井迫不及待地渴望一试身手。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借用这种思路和实验后的成品,杨井抱着必胜的信心再次来到杭州。经过筹备,一家名为“杨传老厨”的瓦缸小吃店开业了,而这家店的老板就是杨井。开业那天,特色明显、美味独特、货真价实的小吃引来了四方宾客,当天的顾客的熙熙攘攘可以用像“赶庙会”一样来形容。杨井从早上十点一直忙到下午两点多。后来隔壁的邻居说“老板你也太小气了,开业生意这么好连鞭炮都不放“。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提前买的鞭炮因为太忙都没有来得及放。这一天虽早早收场,但一算账却净赚了五百多块。在离第一家店开业仅仅十二天后,第二家店、第三家店、第四家店……陆续开了起来。
  杨传老厨”瓦缸小吃是采用科学配方,精选食物原料,加上绝密配方,在特制的瓦缸中低温煨制而成,中途不加水、不开盖,确保原汁原味。通过多种食材的鲜味相互交融,将食物的精华浓缩在一起,成就一罐汤汁稠浓、醇香诱人、风味独特、入口鲜美的佳肴。
  杨传老厨”瓦缸小吃美味的奥秘在于瓦缸具有吸水性、通气性和受热均衡等特点,原料在瓦缸内长时间低温封闭受热,使得食物中各种营养元素得以充分发挥出来,食之能消除疲劳、补身益智、强身健体,达到食补的境界。
  生意好了,杨井意识到应该未雨绸缪,为了避免自己像当年的史玉柱那样,因过于急躁而犯下欠债导致资金链断裂的失败之举,他找自己的亲戚们商量,自己出技术,让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美食大赛评选来推广瓦缸小吃。没想到当真就获得“中华名小吃”和“美食金奖”等荣誉,这招还真灵验。有了品质保证,来店里的顾客愈来愈多,杨井找来亲戚们一起帮着自己开店。不但自己可以轻轻松松的赚钱,还带动了亲戚朋友致富。如今,杨井的老家还有许多专门负责为“杨传老厨”提供农产品的乡亲,能让乡邻们得益,杨井觉得自己的店越开越有意义了。
  现在杨井已在杭州及周边地区开了十几家店,生意是一如既往的好。杨井觉得自己越来越努力,离梦想也越来越近 ……
其他文献
1992年7月12英国泰晤士报海外旅游版以一个整篇的篇幅,发表了配以多幅彩照的文章,标题为《一种中国最古老的音乐文化正在喜马拉雅山的阴影下消失着》,文章发表后,在中国音乐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人们纷纷发表意见和询问,这是什么音乐,有着什么样的历史,什么样的现状?  那篇报道说的就是我国云南纳西族的古洞经音乐。  1993年9月,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等首都九大音乐权威机构邀请,丽江纳西大研古
在内蒙古中部的乌兰察布草原,有一座飘着乳香的草原之城,它就是察哈尔右翼后旗。这个位于闻名的集宁至乌兰巴托国际铁路上的旗,其境内有两条铁路和两条高速公路横纵而过,交通非常发达,这里还是塞外历史久远的皮毛集散地。在银装素裹的冬日,我们来到了满城,在尽显察哈尔蒙古族传统文化的这个边疆少数民族旗采访了旗委书记朝克图。  这位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年轻干部,有着蒙古族特有的慓悍和魁梧,憨厚中透着灵气,热情中给人
摘 要: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寄寓深刻道理,它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寓言的教学可以从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开始,再指导学生朗读,深入体会寓言的寓意,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寓言的续写。   關键词:语文教学;寓言教学;寓言;激发童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0-0114-02
多年的修行禅悟,对佛理佛法颇有心得,尤其对出世间法与世间法的辩证关系见地独到。是以佛子的角度倡导“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使者,他以精辟的哲理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众讲法、答疑,解决了许多大众的心结和迷惑。  他赴美国、澳大利亚、欧盟、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弘扬佛教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他创意的象形书法“龙、義、寿、禅”等作品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喜爱,并被中央首长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收藏。为东西
杨福梅致力于慈善事业为盲人带来光明。她同时也深切关心祖国年轻一代的成长与发展。提出做一门、专一门的忠告。  杨福梅:“每个年轻人、有志气的年轻人都应该树立远大理想,积极面对生活。做事情要有恒心,执着去从事一个行业。我在朗讯AT
编者按:今年的十月,是中国华诞六十一年的时刻。激情六十一年,荏苒岁月六十一载,我们的祖国正在向富强、民主、和谐的中国特设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奋斗。六十一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涟漪;六十一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五千年的历史,辉煌、也沥尽风雨。沧海换了桑田,海枯也遇过石烂。但是,中华民族!你是孝感动天的源泉,你是千秋万世的永恒,你是不老传说的奇迹!    1949年的“十一”,毛主席
广州亚运自行车馆建筑施工实施多项科技创新  继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后又一受世人瞩目的盛会——广州亚运会即将拉开大幕。作为亚运会比赛场馆的大型现代化自行车馆逐步显现庐山真面目,施工成果得到相关各方很高的评价。施工单位上海宝冶集团在工程施工中以低碳、环保的先进理念所进行的多项创新受到了各方的赞誉。  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是中国最大的自行车馆,是作为自行车王国的中国在亚运会上向世界所作的形象展示。其钢结构屋
简介:  刘文西,1933年出生在浙江嵊县水竹安山村.1950年入上海育才学校,有老师王琦先生等,1953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受大师潘天寿先生等老师的直接教导,1958年毕业后自愿到西安美院工作至今。他是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文代会代表,全国美协第一届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评委会委员。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延安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与活力,却也需要无数次的磨砺和打拼,克服无数次的艰难险阻,才会在工作中完美地配合与协作,攻克一座座横亘在面前的堡垒。  内蒙古项目部的同仁在艰苦的环境中,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英雄般的壮举,但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以主人翁的心态,在最普通的岗位上创造出了属于自己和团队的辉煌。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在“变更”中不断超越,在跨越中实现新的腾飞……  平凡出真知
记得当年看《活着》这本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它归纳出据说是中国人的一个很重要的美德:忍耐。情节就不赘述了,这样的一本书,年轻女子看见生命悲苦。年轻男子看见生命的无常。生活,或者说活着,就是活着。东方人更见谦和和沉静,把话说完了,悲伤留在心底。  所以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福贵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述说苦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  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