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尚素养与时尚批判:艺术性与现代性视角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elf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性"与"现代性"作为时尚的标签,在大众传媒的助推下形成压制社会知性与判断力的时尚"霸权".从生活品用到生活方式再到思想文化,大众传媒正以泛滥的方式介入并标定着时尚传播的维度,对现代社会时尚生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从媒介素养引伸到时尚素养,从媒介批判引伸到时尚批判,以回归人的主体性为目标,抵抗时尚传播的物化、异化现象,倡导可持续性时尚发展理念,应该成为时尚素养教育的应有之义.
其他文献
基于2000—2020年SSCI传播学期刊论文,运用耦合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共引分析等计算方法,对智能传播研究的知识地图进行绘制分析.研究发现,过去20年的智能传播研究主要包括算法与权力、人工智能与信息消费、人工智能与新闻生产、智能机器人与人机传播、智能技术的社会性、人工智能与广告、以及智能技术接受与回避等大领域;智能传播研究的核心概念包括算法与社交媒体、个性化新闻、人工智能与社会三个主要聚类在内的八大概念群;智能传播研究的知识基础包括算法与平台、信息个人化、算法与新闻业、互动型机器人、人类对机器的认知
立足于媒体融合组织情境的特殊性以及新闻从业者“行动者”属性,有必要在“组织场域一行动者”的框架下分析传统媒体融合创新机制.在对S媒体案例研究后发现:媒体融合创新一般经历了“突然振荡与去制度化”“前制度化”“理论化”和“扩散化”四个阶段的变迁过程.这一变迁过程得以发生是因为新兴组织场域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成熟组织场域的控制性,化解了“能动性嵌入悖论”,为行动者网络的形成及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行动者网络制度创业的行动又进一步创造了新的物质系统与符号系统,为新兴组织场域制度合法性的建构与完善提供了创新动力.
目前学术界关于县级融媒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大多是在网络化治理模式下展开的,缺少元治理视角.而元治理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原则,也符合中国传统治理文化要求,对于分析县级融媒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具有很大契合性.以此为视角,县级融媒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逻辑就在于元治理体系构建,即保障政府主导地位、整合协同多种治理模式和构建透明性治理环境.相应地,推动省级技术平台作为“政府代理机构”的作用发挥,深化县级融媒体规则和制度建设,落实多元治理主体任务、促进协同,是县级融媒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基本
在媒介化仪式中,媒介在呈现仪式过程的同时对社会产生作用,通过共享符号和价值使社会对于媒介化社会中心产生确信、维持和强化秩序.在为普通民众设立的四次全国哀悼日中,国家级英文媒体《中国日报》构建的媒介化仪式通过符号化展演,结构化地表达了中国在应对灾难之时的国家权威、社会中心、民族团结和民众自强.在软实力视阈下,从符号与价值意义的阐释、构造和流通维度对中国本土实践开展研究是中国未来国际传播研究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