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发展,教育工作者将会遇到各种新状况,如课堂上出现了学生喜欢“插嘴”的现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巧加因势利导,英语课上喜欢表达的学生越来越多,已经由原来的不加思索型变成深思熟虑型,由原来的随意性插嘴转变为有目的性的表达。这些学生已渐渐养成谨慎、细致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英语课堂;插嘴现象;做法
传统的教学观念,为了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学生保持安静,认真记录,适当举手回答问题。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英语教学要求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自主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的教学模式也渐渐被英语老师接受并运用,并取得了很大成效,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听、说、读、写,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得到很大的锻炼和发展。但近年来,随着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课文知识面的拓宽,课堂上出现了一批喜欢“插嘴”的学生。特别是在整体气氛活跃的班级。我今年任教的初二(9)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班的男生有30个,思维活跃,爱动嘴,插嘴时课堂上连手都不举,让老师措手不及,刚开始课堂总是乱糟糟的,正常的课堂内容很难继续。我试着整顿几次,但效果甚微。后来,我改变了以上方法,逐步引导整个班级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现简单介绍如下做法:
一、肯定
我肯定了课堂上的插嘴的学生。因为有了肯定,才能从心里接纳他们。事实上,插嘴的学生都是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英语的课堂教学的。由于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些学生,不但能调动课堂的学习、思索、探讨的气氛,而且也能调动其他一些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问题是他们发现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热情也很高,这比老师提出问题给学生,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去解决问题的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二、引导
当然课堂插嘴现象有时也让老师头疼,他们不但打破了课堂的安静气氛,还常常会打断老师组织教学的思路,而且遇到难题是,这些学生急于插嘴一般不多思考,错误率较高,所以老师不能一味任其发展,不加管束,而是加以引导。经过一年的探索和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下的做法:
1.引导学生插嘴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规范性
凡事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插嘴也一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插嘴如果是机遇,想回答各种问题,教师不妨直言:“我们是否该让出一些机会给其他同学发言呢?”在你听课过程中,如果有新的发现或者有不懂的地方或者其他想法,可以举手或在每节课的知识拓展时间提出来,也可以在课后与老师同学探讨。
2.教师课堂组织要紧凑
这一点很重要。课堂组织如果不严密,一节课中学生有多次插嘴的机会,那么这节课的课堂任务很难完成。一般在传授新知识时尽量不给那些喜欢插嘴的学生机会,在知识的拓展方面,可以有意识地给他们机会表现自己,以此来激励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整体课堂的教学效果。
3.教师要常给喜欢插嘴的学生设立“挫折感”
喜欢插嘴的学生大多心浮气躁,虽然喜欢动脑,但考虑问题不全面,针对这一特点,要常常设立一些转弯的题目,让他们思考回答或者碰壁,以此使他们有挫折感,渐渐引导他们不但课堂要积极参与,还需要在参与的过程中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教Simple Future Tense 这个时态的时候,给学生出了一道思考题:There ________a new film in our school next month .
A. are going to have B. are going to be
C. is going to have D. is going to be
喜欢插嘴的学生只要举手都给他们机会,保持他们的积极性,结果大多数学生选C,这个答案显然是错的。如上题中,我会告诉学生他们的答案是错的,请再思考两分钟后举手回答并说出理由。过后我再统计答案的正确率,全对。应常用这个方法来挫挫他们的锐气,这样会做让他们在下一次解题时多一些慎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急噪。
4.老师要善于因势利导
教师的引导是那些插嘴学生好的习惯养成的关键。给插嘴的学生一些挫折感当然不是最终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因势利导,给他们一些启发,一些教训,一些收获,最后让他们获得良好的转变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如上题,经过分析,肯定正确答案。有的学生解释用排除法去做,有的学生看出是There be结构的将来时态,等等。讨论完这题,我趁机又出一道题:“为什么你们开始的答案都是错的,而现在的答案是对的呢?”同学们很惭愧地笑了。用这种对比的方法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逐渐改掉他们浮躁的习惯,远比那些苦口婆心,发火训斥的教育方法,效果要好得多。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目前我班的英语课上喜欢表达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已经由原来的随意性转变为目的性,由原来的不加思索型变成深思熟虑型。看到学生已渐渐养成谨慎、细致的学习习惯,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和自豪。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发展,教育工作者将会遇到各种新状况,这时需要我们能集思广益,多动脑筋,多去探索和研究,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三中学)
【关键词】英语课堂;插嘴现象;做法
传统的教学观念,为了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学生保持安静,认真记录,适当举手回答问题。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英语教学要求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自主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的教学模式也渐渐被英语老师接受并运用,并取得了很大成效,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听、说、读、写,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得到很大的锻炼和发展。但近年来,随着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课文知识面的拓宽,课堂上出现了一批喜欢“插嘴”的学生。特别是在整体气氛活跃的班级。我今年任教的初二(9)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班的男生有30个,思维活跃,爱动嘴,插嘴时课堂上连手都不举,让老师措手不及,刚开始课堂总是乱糟糟的,正常的课堂内容很难继续。我试着整顿几次,但效果甚微。后来,我改变了以上方法,逐步引导整个班级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现简单介绍如下做法:
一、肯定
我肯定了课堂上的插嘴的学生。因为有了肯定,才能从心里接纳他们。事实上,插嘴的学生都是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英语的课堂教学的。由于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些学生,不但能调动课堂的学习、思索、探讨的气氛,而且也能调动其他一些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问题是他们发现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热情也很高,这比老师提出问题给学生,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去解决问题的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二、引导
当然课堂插嘴现象有时也让老师头疼,他们不但打破了课堂的安静气氛,还常常会打断老师组织教学的思路,而且遇到难题是,这些学生急于插嘴一般不多思考,错误率较高,所以老师不能一味任其发展,不加管束,而是加以引导。经过一年的探索和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下的做法:
1.引导学生插嘴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规范性
凡事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插嘴也一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插嘴如果是机遇,想回答各种问题,教师不妨直言:“我们是否该让出一些机会给其他同学发言呢?”在你听课过程中,如果有新的发现或者有不懂的地方或者其他想法,可以举手或在每节课的知识拓展时间提出来,也可以在课后与老师同学探讨。
2.教师课堂组织要紧凑
这一点很重要。课堂组织如果不严密,一节课中学生有多次插嘴的机会,那么这节课的课堂任务很难完成。一般在传授新知识时尽量不给那些喜欢插嘴的学生机会,在知识的拓展方面,可以有意识地给他们机会表现自己,以此来激励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整体课堂的教学效果。
3.教师要常给喜欢插嘴的学生设立“挫折感”
喜欢插嘴的学生大多心浮气躁,虽然喜欢动脑,但考虑问题不全面,针对这一特点,要常常设立一些转弯的题目,让他们思考回答或者碰壁,以此使他们有挫折感,渐渐引导他们不但课堂要积极参与,还需要在参与的过程中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教Simple Future Tense 这个时态的时候,给学生出了一道思考题:There ________a new film in our school next month .
A. are going to have B. are going to be
C. is going to have D. is going to be
喜欢插嘴的学生只要举手都给他们机会,保持他们的积极性,结果大多数学生选C,这个答案显然是错的。如上题中,我会告诉学生他们的答案是错的,请再思考两分钟后举手回答并说出理由。过后我再统计答案的正确率,全对。应常用这个方法来挫挫他们的锐气,这样会做让他们在下一次解题时多一些慎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急噪。
4.老师要善于因势利导
教师的引导是那些插嘴学生好的习惯养成的关键。给插嘴的学生一些挫折感当然不是最终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因势利导,给他们一些启发,一些教训,一些收获,最后让他们获得良好的转变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如上题,经过分析,肯定正确答案。有的学生解释用排除法去做,有的学生看出是There be结构的将来时态,等等。讨论完这题,我趁机又出一道题:“为什么你们开始的答案都是错的,而现在的答案是对的呢?”同学们很惭愧地笑了。用这种对比的方法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逐渐改掉他们浮躁的习惯,远比那些苦口婆心,发火训斥的教育方法,效果要好得多。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目前我班的英语课上喜欢表达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已经由原来的随意性转变为目的性,由原来的不加思索型变成深思熟虑型。看到学生已渐渐养成谨慎、细致的学习习惯,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和自豪。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发展,教育工作者将会遇到各种新状况,这时需要我们能集思广益,多动脑筋,多去探索和研究,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