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学经典丰盈品德教育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教育是人生根基的教育,在文化回归的春风中,怎样提升学生的德行,将品德教育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品德学科的教师,笔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掘品德教材与国学经典的契合点,针对教材的思想性目标,精选国学经典《弟子规》中相关内容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坚持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以习惯养成为目标,以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学法教育为主线,落实大课堂学习观,拓展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现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就经典国学《弟子规》如何与品德学科有机结合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丰盈品德感恩教育
  【教学片段】 一年级上册《我的爸爸和妈妈》
  教学《我的爸爸和妈妈》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笔者用《弟子规》“入则孝”中的句子进行教学。
  首先出示了“入则孝”中的句子:“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初步讲解大意,然后提问:你们的爸爸妈妈生病时你能这样做的,请举手。不出意料几乎没有学生举手,但是笔者话题一转,如果是“子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你生病时,特别是发40度高烧时,你的爸爸妈妈这样对你的请举手,此刻全班33个学生中有25人举手。
  接着提问:还记得当时你父母的心情吗?有学生回答说父母很焦急,其中有一个学生说自己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发高烧,父母不管天多冷,夜已深,毅然将其送往医院急诊,一忙就是一个晚上。此时笔者再引导:父母是如此用心用情地对我们,可我们呢……如此情感的碰撞无疑引发了学生的深思,对父母的感恩就不言而喻了。
  课后,笔者还对“入则孝”中的其他句子进行拓展延伸,并注重家校联合,共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如在班级中构建“感恩微信群”,上传二十四孝的故事,让这些感人的故事深入人心,强化了孝心、爱心教育。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观念从小种入学生的心田。除此之外,让家长把孩子在家为父母、为家里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并通过微信上传,点点滴滴的进步无疑是对学生无形的鼓励,同时也激发了班中学生的感恩意识。一段时间下来,班上学生懂得孝敬长辈的多了,顽皮任性的少了;懂得节俭的多了,乱花零钱的少了;互助互爱的多了,打架疯闹的少了……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对有困难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对别人对环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小学品德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感恩教育内容,如孝敬父母的教育、尊敬师长的教育等等,这些教育内容与国学经典《弟子规》中所蕴含的感恩思想一脉相承。因此,将国学经典有效地渗透在品德感恩教育中,使学生从小学会感激,这是品德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丰盈品德诚信教育
  【教学片段】 四年级上册《诚实是金》
  教学《诚实是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知道诚实是美德,诚实守信是重要的品德,笔者引用《弟子规》“信”中的句子“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进行教学。将清代文人韩云门讲诚信的故事作为榜样教学。让诚信故事进入学生的视野,占领学生的思想高地,以达洁净灵魂的目的。笔者先提问:为什么韩云门要娶盲妻?学生答:因为他说话算话。接着提问:如果换成是现在社会,你认为能做到的人多吗?学生答:不多。笔者总结:是的,别说是娶妻这样的大事,就是我们平时的小事,好多人都在撒谎。想想看,我们平时对同学、对老师、对家长有没有说过谎?说谎的后果是什么……接着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与辩论。
  课后,笔者还将《弟子规》中“信”的其他内容进行拓展,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前期开展了“我们和诚信在一起”的主题活动,每天课前三分钟讲一个国学经典中关于诚信的故事,每周记录一件因不诚信而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例,如此正反对比,让学生自觉感悟诚信的可贵。后期在班中设置“诚信图书角” ,让学生可以随时到书海中遨游,看完自觉放回原处。尝试“回家作业我诚信”,每天自觉汇报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一周检查一次。由于受到前期诚信故事及不诚信事例的影响,后期的“诚信图书角”和“回家作业我诚信”的反馈情况比想象中要好。如此,从一点一滴做起,让诚信教育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德育教育走出课堂,渗透到校园乃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而古往今来,在我们的国学经典中像这样的正能量人物很多很多,在品德教学中,我们将其作为榜样树立在学生面前,就可以实现国学经典与品德教学相结合的目的。
  三、丰盈品德学法指导
  【教学片段】 一年级下册《我会学习》
  《我会学习》一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道多种学习方法,如不懂就问。倾听,了解学习的多种渠道和不同途径,并初步尝试拓展自己的学习;2.培养按时和专心的学习习惯。教学这一课时,笔者援引了《弟子规》“余力学文”中的几句:“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这其中就讲到了4种学习方法:(1)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3)在制订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4)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然后对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课后,笔者还组织学生收集了国学经典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名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学生每收集一点,教师都及时进行讲解。如此既能让学生知道我们古人有很多好的学习方法,也能及时得到借鉴。辛劳的汗水是成功的一半,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另一半,吸取经典中好的学习方法,融会贯通,付诸实践。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授之以鱼,莫过于授之以渔”,其讲究的就是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而且使学生终身受益。而国学经典中关于古人好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很多,作为品德教师就应该发掘教材与国学经典中有关学习方法的内容,从而激励学生奋发进取,努力学习。
  总之,国学经典与品德教育相结合,能使学生受益匪浅。从诵读到领悟,从领悟到行动,上上下下自然而然落实到日常行为思想中。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当然,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对国学经典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就需要深入研究国学典籍,不要怕有“掉书袋”之嫌。只要不断钻研,寻找国学经典与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就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效果。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陶里小学 312030)
其他文献
2013年初,韩国三星技术有限公司在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展出了其最新研制的EVO-105式105毫米车载榴弹炮(题图)。稍早时间,塞尔维亚也曾推出一款105毫米车载榴弹炮。  EVO-105式105毫米车载榴弹炮  这款炮将22倍口释的105毫米M101A1牵引榴弹炮安装在5吨级卡车底盘上,并配有导航系统、炮控系统、火控系统等以适应现代作战的需要。三星技术有限公司表示,这种设计方法可应用于现役10
“你虽然没成为战场杀敵立功的英雄,但是你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忠诚,在九天八夜的时间里,没有丢失自己的武器和弹药,爬回祖国,也是名符其实真正的英雄!”1980年,国家副主席王震上将对在昆明军区总医院疗伤的肖家喜讲了以上一段话……  2012年2月,蓉城冬雨绵绵,寒气袭人。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已转业到金牛区国税局任正处级调研员的“钢铁战士”肖家喜。  肖家喜身材很高,四肢匀称,颇有英俊之貌。他很健谈,毫
【摘 要】将传统文化寓于德育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与改革前的小学品德课程比较,《道德与法治》更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为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捕捉问题“微镜头”、榜样“微镜头”和民俗“微镜头”等学生身边的资源,将之有机融入课堂,以求取得教学实效。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微镜头;教学策略
新课程实施至今,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标准还建议我们要“有效整合和利用校内资源;因地制宜利用社区活动资源;合理利用和挖掘多种社会资源”。这只是从大方向上给予我们指导,但究竟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才能使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具实效性,还需要我
◎ 土耳其和俄罗斯的关系近年一波三折,开始时,因为土军F-16击落俄罗斯苏-24而剑拔弩张,当下又由于双方都和美国及西方关系紧张而接近  2018年8月28日,针对日前美国白宫发言人扬言停止向土耳其提供F-35战机,以及重新考虑美国与土耳其军事技术合作关系等,以迫使土耳其取消采购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系统合同,土耳其外交部长梅夫吕特·恰武什奥卢正式向媒体宣布:“土耳其将拒绝美国的要求。”随后,俄
当今不少的品德课堂充满着炫目的媒体资料、丰富的游戏活动等内容。然而,看似繁华的课堂过后,我们为学生到底留下了什么呢?学生带着什么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品德课究竟该不该设计有效的练习?如何通过有效的练习提升教学的实效性?笔者在《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沿用老套的做法,采用丰富的媒体资料和热热闹闹的游戏,而是摒弃了多余烦琐的提问,摒弃了枯燥乏味的说教,设计了三种看似简单却用意
◎ 1950年,台军的美制M10“牧师”105毫米自行榴弹炮  上世纪70年代,美军退出越战泥潭,大批懒得带走的装备直接变卖乃至白送,其中台湾便因为地理上靠近南越,加之长期承担越战美军装备修理工作,因此拣了便宜,获得二手的M108、M52等105毫米口径自行火炮,这些火炮身管均小于15倍口径,不但射程近,而且精度欠佳,无法适应机动作战要求。为提高炮兵部队战斗力,1980年,台湾当局通过美台军售渠道
【摘 要】语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新时代语音教学应该遵循国际通用范式,注重语音的可理解性。小学阶段的语音教学在程度上应侧重“意识”培养,在内容和方法上突出基础性和感知性。把握世界英语发展趋向,采用语义和语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供自然充沛的语言输入,可以作为培养路径。  【关键词】语音教学 可理解性 发音标准  语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人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小学语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实施,对于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2003年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劳动与技术》教科书,在之后几年的试用中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推进劳动与技术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
【摘 要】书法欣赏教学是小学书法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欣赏与书写实践是相互联系的。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赏析手段提高对书法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从而将书法魅力转化成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书写水平。具体可以从“读、比、品、评、临”等方面多维度地开展小学书法欣赏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学生在书法领域的观察、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关键词】小学书法;欣赏教学;审美素养  书法是反映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