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跟孩子连要三个蛋黄派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天有朋友发我手机上一个小视频,讲了这么一个笑话——
  晚上临睡前,妈妈端着一盘子苹果,问坐在床上、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宝贝儿呀,最近数学学得怎么样?”女儿答:“还行呗。”妈妈说:“考考你?”女儿无所谓:“考呗。”妈妈出题:“盘子里有5个苹果,妈妈吃掉一个,还剩几个?”说着,拿起一个苹果放到一边。女儿答:“剩4个。”妈妈又问:“我再吃掉一个,还剩几个?”说罢,又拿起一个放到一边。女儿答:“3个。”妈妈继续问:“再吃掉一个呢?”说着,拿起了第三个苹果。没想到,女儿突然怒了,大吼:“再吃一个你试试!吃起来没完了是吧?你一个也不能吃,全都给我拿过来!”然后,孩子把妈妈一脚踹下了床……
  这个视频拍得有点夸张,看得我几乎要笑出眼泪。可笑过之后我又感觉,这不是个笑话,而是一个非常“悲情”的现实问题:它在提示我们,别只顾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得多多关注孩子的“情感教育”问题。如果孩子只知“计算”,不知“分享”,不懂感恩,那将来家长难免会落一个“被踹下床”的悲情结局。
  其实,现实生活中被“人格不健全”的孩子“踹下床”的事情绝非个案。比如,一个年轻人在飞机场拿刀扎伤了自己的母亲。这个母亲的遭遇比笑话中被踹下床的那位母亲就悲情得多。
  年轻人为什么会扎伤自己的母亲?因为母亲没有为他出国留学提供足够的经费。想想,能出国留学应该是一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可这个成绩不错的孩子却因为缺乏施爱的情商,不知母亲爱他的艰辛,反倒向母亲举起了屠刀。
  被孩子扎伤的这位母亲,心痛应该超过身痛,她会后悔孩子小的时候只顾了让他学习好,而忽视了对他进行心存善良的爱的教育。孩子只是学习好,不知做好人,将尖刀扎向至亲,就算成绩天下第一又能如何?
  想到此,我心里不由得一紧:我儿子会不会也是一个冷酷的、不知爱我的孩子?得,还是验证一下比较好。
  儿子正在吃蛋黄派,我弱弱地问儿子:“给爸爸吃一个好不?”
  儿子扭头看看我,拿出一个蛋黄派给我。我心中一喜:看来儿子还算大方。
  要一个蛋黄派儿子大方地给,那如果我要两个,儿子会如何呢?
  于是,我又大着胆子央求:“蛋黄派好甜啊,爸爸还想再吃一个。”
  儿子爽快地又给了我一个。我一口就吞下去了,心里不禁美滋滋地想,嘿,这小子表现还挺不错,要一个给一个!
  那如果我再要一个,儿子还能给吗?于是我大着胆子又问儿子:“再给我一个蛋黄派好吗?”
  儿子眼前的蛋黄派已经不多,我琢磨着,他“护食”的本能应该被大大激发了吧,他会不会像那个笑话里的孩子一样踹我一脚?
  就在我心怀忐忑的时候,儿子起身离开了,没再给我蛋黄派。我心里一凉:儿子虽然没吼我,也没踹我,但躲我也让人伤心啊——看来儿子也是个不知感恩的小气孩子。
  就在我暗自抱怨的时候,儿子又回来了,手上还拿着一瓶饮料。儿子把饮料递给我,然后又拿出一个蛋黄派给我,说:“爸爸,你吃蛋黄派那么快,会噎着的。你喝口饮料再吃,就不会噎着了。”
  儿子的温暖和体贴,让我突然想哭——这样的儿子,简直是天下第一的好孩子!
  接过儿子递过来的蛋黄派和饮料,我充满感激地说:“谢谢儿子!”
  儿子笑道:“不用呀!”
  我不只是感谢儿子的蛋黄派和饮料,更感谢儿子用分享和关爱打消了我的疑虑,让我知道儿子是个有爱的好孩子。
  儿子正上学前班,说实话学习不是特别让我满意。可通过验证,我觉得他的品质完全过关。于是我对自己的家教成绩得意起来,因为在陪伴儿子成长的岁月里,我更关注他的情商而非学习成绩——
  考试过后,儿子的成绩不是很好,在有的家长看来甚至是个该“打屁股”的成绩,可我从不惩罚儿子,也不埋怨他不努力,更不会嘲笑他笨蛋,而是把他的试卷轻轻合起来,抱着他轻声说:“不要紧,会好的……”
  一句“不要紧,会好的”,包含着理解、同情、宽容、鼓励与期望,而把这些合在一起,我认为就是爱,是对儿子施加的爱的教育。
  如果儿子考试成绩差了,我只是对他一顿毫无爱意的痛骂,那就会在儿子心田里种下一颗无情无爱的种子,有了这样的种子,儿子莫说会给我三个蛋黄派外加一瓶饮料,恐怕会记恨我,甚至仇视这个世界。
  我爱儿子,希望他成绩优秀,更希望他心怀满满的爱,所以,我在儿子每一个成长的紧要关头,都会给予儿子浓浓的爱。在爱的包围中,儿子不负我望,果然成长为一个知爱并愿意施爱的孩子。
  我认为,培养出一个懂得施爱的孩子,才是家教的最大成功,才是为人父母一生的福气。
  〔编辑:冯士军〕
其他文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颁布)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标志着我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了明确的道路和具体的施教方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
我是一个粗人,不知什么时候却爱上了种花,用孩子妈妈的话说,就是怎么看都不像那么回事。她说的没错,我真不是侍弄花儿的料,最初几年里所种的花,大都被我给侍弄死了:虎皮兰在冬天被冻死了;吊兰和君子兰被我浇水浇死了;山茶花的盆太小,泥土少,瘦得像蕨菜;滴水观音的瓶子高而不稳,放在板凳上,不小心摔下来成了碎片……  在种花的失败面前,我想起儿时的一些趣事,就讲给妻子和女儿听。在我家屋子的北头,有一口很小的池
中新社消息 在华盛顿访问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当地时间11月20日与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共同出席中美儿童早期发展战略对话会开幕式。刘延东表示,中国将把儿童发展置于优先的战略位置,努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刘延东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将积极借鉴各国有益经验,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儿童发展之路,努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为未来积累丰厚的人才和人力资本。目前中国18岁以下少年儿童接近3.1亿,我们
一天中午,女儿放学回家对我说:“今天中了个大奖。”我好奇地问:“你中了什么大奖?”女儿笑道:“数学老师说在班里抽一个人当老师,晚上给同学们讲解题,很多人想当,最后老师选中了我。”我提醒她:“你别高兴得太早,要是你遇到难题,自己都不会做怎么教别人呢?到时候恐怕会丢人。”女儿说:“这我早就想到了,我已经做过那些题了,只有一道题不会做。老爸,你教我一下。”于是,我把那道题钻研了一下,详细讲解给她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