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给陌生人两次生命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uonak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0月28日上午8时45分,吕明玉静静地躺在山东省立医院的病床上。
  她不是病人。她是为了救人才躺在这里的。64毫升的淋巴细胞将从她的血液中提取出来,用于治疗一个远在苏州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半年以前,她刚刚为这个素不相识的病人捐献过造血干细胞,挽救过一次他的生命。今天她挽起衣袖,再次奉献真爱。像吕明玉这样同时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全国仅26例。在山东省,她是第一个。
  37岁的吕明玉是文登电业总公司职工。2010年5月,在单位组织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报名活动中,吕明玉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血样被存入中华骨髓库。2011年4月12日,吕明玉为苏州的这位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那次捐献共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10毫升。吕明玉全身血液体外循环11000毫升,相对于她的体重,这相当于全身的血液循环了3遍。
  那一次,吕明玉是从威海坐了一夜火车来到济南的。为了及时赶到医院,她连早饭都没顾上吃。血液循环结束后,她又长途跋涉回了家,结果身体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至今尚未完全康复。她的丈夫刘忠威心疼得不得了,多次跟她说:“以后咱再也不献了!”
  然而,就在国庆黄金周之前的9月29日下午,正计划和家人一起好好过节的吕明玉接到威海市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称那位江苏患者最近病情出现反复,急需移植淋巴细胞,问吕明玉是否同意捐献。
  吕明玉犹豫了。说实话,上次捐献到现在还不到半年,身体还未完全康复,她真的不想再献了。何况她对捐献淋巴细胞所知甚少。于是她说:“让我考虑一下吧。”
  那位江苏的患者了解到上次为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在文登后,就不断在文登的网站上向她隔空喊话,恳求她再救自己一命。吕明玉动心了。可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有多爱自己,知道他肯定不会同意。事实上,当她把自己准备再次捐献的想法说出来后,丈夫说:“上次你捐我没拦你,这次你要是再捐,咱就离婚!”
  吕明玉明白丈夫的苦心。在她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一旦有个差池,对整个家庭就是一场灾难。可是,善良的她还是决定说服丈夫和家人。7天国庆长假,吕明玉家可以说是开了7天家庭会议。她说:“现在就我一个人能救那个患者,我如果见死不救,一辈子都会良心不安。再说,捐献干细胞也好,捐献淋巴细胞也好,都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理论上不会以牺牲一个人的健康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最多就是受点儿苦,你们就放心吧。”
  刘忠威反问:“受点儿苦?你受了多大的苦我不知道吗?你说什么我也不会同意!”
  这样的争执反反复复不知多少次,吕明玉最终拗过了所有人。10月8日上班后,她给威海市红十字会打了电话,表示同意捐献。14目,她到医院接受体检。18日,体检结果显示身体指标正常,最终确定的采集时间为10月28日。
  躺在病床上,吕明玉内心并不平静。来济路上经历了近10个小时的颠簸,加上晚上又没休息好,本来就缺钙的她由于不可忍受的眩晕一度无法完成淋巴细胞的采集,可吕明玉最终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在经过8000余毫升的血液体外循环后,到12时30分,终于完成了她的第二次捐献,64毫升淋巴细胞随即被带上南下的高铁,当晚就能输入江苏患者的体内。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为此,中央做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
如今,很多人都在践行着环保这一概念,并将其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实,饮食也与环保息息相关。当追求健康成为风尚,一股让人耳目一新的“轻食”之风,由欧洲、美国一些西方国家及日本等地兴起,并很快风靡全球,成为当今世界健康饮食的新风向标。    轻食的起源  轻食,即素食的升级版,是健康饮食、健康生活的又一代名词,主要是指以清淡、简单、少人工添加剂的低热量食物为首选的饮食原则。  关于“轻食”一说,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