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紫砂作品“节节高”的传统文化意境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angg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紫砂壶素来有人间珠玉的美称,在我心中,它也确实如珠玉一般照亮我的人生,让我的思想、情感都有了寄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审美的日趋多样化,紫砂壶造型也日益多样化,光怪陆离者大有所在,然而,我始终认为一把优秀的作品不是简单地为吸引人们眼球而求新、求异,无论它是趋向于传统还是现代,都应是自身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由个人阅历的感悟而铸就的,这样才能创作出引人共鸣的好壶。本文以紫砂作品“节节高”的创作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传统文化意境。
  关键词  紫砂壶;节节高;造型设计;创作灵感
   几千年来,中国历经贫困、历经战乱、历经炮火,逐渐成为经济、科技、文化强国,其中积淀的历史文明让人惊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引领着中国人走向富强,也指引我们始终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紫砂文化相对于漫长的中华文明虽是后起之秀,但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与中华文化相互交融,始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在不失传统主流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开拓创新,深受人们的喜爱。“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紫砂壶素来有人间珠玉的美称,在我心中,它也确实如珠玉一般照亮我的人生,让我的思想、情感都有了寄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审美的日趋多样化,紫砂壶造型也日益多样化,光怪陆离者大有所在,然而,我始终认为一把优秀的作品不是简单地为吸引人们眼球而求新、求异,无论它是趋向于传统还是现代,都应是自身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由个人阅历的感悟而铸就的,这样才能创作出引人共鸣的好壶。
  1  偶发的创作灵感
   雨打風吹不折腰,凛然傲气上云霄。不随花色争春艳,只在严冬展翠袍。冬天的凛风更加寒冷,道路两旁的树木只剩几片枯叶不愿凋零。只有院内的翠竹大多坚挺,以青葱之貌迎接深冬。四季常青的竹子不声不响,却在这零下之时显露坚强。不畏艰苦的品质,是文人风骨的完美体现,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竹子素来为文人所敬重。有节的身躯被看做气节的象征,这是华夏文明的灵魂所在。虽然志节分明,但竹子也有一颗上进的心。竹节层层拔高,好似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些朋友说养竹子太素,不如养些开花的植物。竹子也开花,她们只在旱涝等不利环境中才愿彰显自己的美丽。朴素一世,如果生命将到终点,不妨把此时化作巅峰,正因为竹有万般佳品,所以在魏晋时期便成了文人雅士们歌咏的题材,诗词书画中随处可见竹的影子,例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等等,它被赋予刚正不阿、坚持自我、简约淳朴、谦虚谨慎等品格,成了中国文人气质的象征。纵观紫砂壶创作的丰富题材,没什么能比竹子更清雅。我很向往竹林七贤的生活,在茂竹之下谈儒论道、肆意酣畅。纵情酒诗和山水,忘却世俗与凡尘,文人的筵席须当如是。爱竹之人,不乏有趣的灵魂,他们不求花烂漫,也不求蜂蝶飞舞忙,只求一片青翠的视野,和风吹叶响的几分雅意。隐居竹下未免有点奢侈,那就让充满竹韵的紫砂壶为我们带来竹林之乐吧。
  2  风雅的造型设计
   紫砂壶“节节高”(见图1)以竹为创作题材,作品采用花器的创作技法,整个壶身是一节傲然成长的大竹段,笔直而粗壮的壶身给人一种归然不动的挺拔之感,壶身并不是规整的圆柱形,而是稍显倾斜,更显劲拔,以此来表现竹子在风雨中岿然不动的坚韧;壶底平足,稳定地立于平面,显示出不可动摇的精神气;壶身饰以竹节线,表现出竹子节节向上的姿态;钮、流、把均为竹节形态,各部位搭配得恰到好处,壶盖为嵌盖,上塑两根小竹为钮,小竹虽细,却也有清晰的竹节线,仿若雨后突破顽石新生,小竹与两边新生几片竹叶为点睛之笔,增添了整把壶的生机,象征着生命的张力;壶嘴为三弯竹枝,并以一细竹枝与壶身相连,壶嘴转折有度、粗而挺拔;壶腹竹段的节点为一条细线,把为竹枝弯曲而成,并贴出一枝竹叶呈风中飘动之态。竹叶飘动,竹枝挺立,骨肉丰匀,骨力十足,灵肉结合,充满灵秀之气,整件作品最大程度地表现出了竹的挺拔、盎然姿态。此壶选用优质原矿紫泥制作而成,醇厚幽深的色泽给人以古雅质朴之感,奠定了作品幽静的基调。夜晚院中竹林婆娑,凭窗倚栏,看竹影摇曳,宛若飞仙,月下竹如碧玉凝芳华,以此壶泡茶,在茶香氤氲中品味茶中滋味、品味茶水的苦与甘,于是所有的尘世喧嚣渐行渐远,留下的是我们最初的心,荡漾在那抹青绿飘逸尘间。
  3  结  语
   身为一名现代紫砂守艺人,我向往着山林田园之趣,但同时也始终不忘弘扬紫砂文化、开拓创新的使命。或许,这也是竹子吸引我的原因吧,竹子志向高远、刚正不阿,无论是身在山林还是市集,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雨打风吹,它都能坚韧地成长。制壶艺人也该是如此,在纷乱的市场环境下也要保持干净的初心,既不闭门造车,也不随波逐流,而是在不失紫砂传统本质的前提下,把握时代的精神去创作,作为制壶艺人,应该是既有淡泊朴素之心又有争强奋斗之心。
  参 考 文 献
  [1]史霓霞.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浅谈紫砂作品“竹节提梁壶”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J].江苏陶瓷,2019(2):46,48.
其他文献
摘 要 紫砂这种看起来非常质朴、内敛的泥料在宜兴紫砂艺人手中爆发出了惊人的艺术魅力,延续了陶器、青铜器、瓷器等等艺术的精髓,又不拘一格地大力创新,为我们带来华丽的视觉体验和文化大餐。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悟莲壶”,作者把多年的紫砂实践经验和传统的制作技艺结合起来,把圆器、花器、雕塑等等艺术手法都巧妙地融入这把壶中,使其看起来更加具有浓郁的设计感和创意性,同时更多地展示出江南特有的风格特征和
摘 要 紫砂艺术已经成为了宜兴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片,同时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紫砂作品“倾竹半月壶”正是在宜兴竹海穿梭游玩的收获,感受到万倾竹林郁郁葱葱的美景,回到家中晚上抬头望月,感慨于竹子的顽强和岁月的四季变换,在阴晴圆缺之中度过一生的光年,于是欣然设计草图,以半月和竹器为灵感,几经修改终于成型,在制作的过程之中特别注意细节的处理和实用的
摘 要 宜兴紫砂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艺术之林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实用价值的适茶性,它又是一个很好的艺术载体。艺人们只有接受了中华文脉的滋润,才能够使自己的作品表达出更多的文化内涵,也才能够和更多的爱壶者达到一种情感、思想和艺术上的共鸣,这才能够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更顽强的生命力,流传久远。  关键词 紫砂;汲泉壶;文化内涵;审美意蕴   宜兴紫砂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艺术之林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茶
摘 要 宜兴的紫砂艺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之中,把紫砂艺术当成了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从小在泥凳边长大的一代,接受了系统的艺术理念教育之后又反哺紫砂行业,潜心做壶,让我们广大的壶友可以欣赏到蕴含丰富的紫砂艺术作品,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引起我们的共鸣。从整体上来看這件紫砂作品“杨梅吐气壶”,可以说很接地气。宜兴的杨梅受到了许多朋友的喜爱,杨梅不仅是食用的好水果,也是泡酒的好材料
摘 要 紫砂壶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是两者兼备的艺术品,一把紫砂壶所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制壶艺人精湛的制作手艺,更是其中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和希望。本文便主要以紫砂壶“桃青”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其中的艺术魅力和人文价值。  关键词 紫砂;桃青;美好寓意  1 紫砂壶“桃青”所使用的泥料   宜兴所产的紫砂泥料,是紫砂壶制作中十分的珍贵原料,有“紫玉金砂”的美誉,这是因为这些泥料在烧制之后会
摘 要 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和肌理特征,比较容易捏塑成为各种各样的形态,还可以在上面进行陶刻装饰,集书法、绘画等等艺术形式为一体,既具有实用的功能,又具有欣赏的价值,让我们在禅茶一味的氛围之中,体会到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我们国人的艺术审美。在设计和创作此壶的过程之中,有感于紫砂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于是想把方器赋予更多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品位,而陶刻装饰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
摘 要 “苍龙教子”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腾,具有重要的道德教化意义,常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紫砂壶创作以此为主题,获得了深厚扎实的传统文化内涵。创作在紫砂壶的清雅之上结合“苍龙教子”图腾,是艺术的突破,展示了紫砂壶极强的可塑性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 紫砂壶;苍龙教子;传统文化;精神   传统文化是传统艺术创作和发展的基础,纵观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获得长久发展的艺术品都具有文化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