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以其独特的爱的哲学,创立了妇女主义理论,刻画了30多位黑人女性形象,其小说《紫色》自出版之日,就受到评论家和读者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本文试通过剖析女主人公西丽从一个倍受摧残、麻木顺从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经济独立、个性完整的成功女性的心路历程,探讨沃克笔下的妇女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紫色》 西丽 成长 妇女主义
艾丽丝·沃克是美国文坛上特色鲜明、影响力颇高的黑人女作家,以童年经历和政治斗争经验为写作源泉,创作了大量深受社会和黑人男性双重压迫的黑人妇女为生存、平等、个性解放而进行抗争的作品。1982年出版的《紫色》,更是受到评论家和读者的一度认可,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达一年半之久,获得了1983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并在1985年被改变成电影。小说《紫色》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西丽从一个倍受摧残、麻木顺从的小女孩成长为个性完整、经济独立的成功女性的故事。本文试通过剖析西丽的成长心路历程,探讨沃克笔下的妇女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
Womanish一词本是“妇女的,女子气的”意思,艾丽丝·沃克对该词进行重新的诠释,以其独特的爱的哲学,创立了Womanism(妇女主义)一词,探讨黑人妇女的生存和发展、反对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倡导男女生存的和谐和完美。西丽妇女主义的求索和自我身份的构建寄予了作者妇女主义的深刻内涵。
一 寻求自我,建立女性主体意识
《圣经》中说,“男人是女人的头,“女人乃是男人所造”,千百年来,女人在圣言的驯化下温良贤顺,依恋、附属于自己的丈夫,成为男人的附属品、生育劳作工具和买卖商品。当西丽还是个不到十四岁的花季少女,就惨遭灭绝人性继父的强奸,先后生下两个孩子被抱走,并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当继父有了新欢后,倒贴一头奶牛,将西丽像牲口一样推到某某先生身边。婚姻不是幸福的开始,而是更为悲惨和压迫的开始。某某先生最终下决心娶西丽是因为他有四个孩子需要照顾,在他家帮忙干活的女人和他妈妈都不能帮他了,从此,西丽收拾家务,照看孩子,忙着农活,忍受家常便饭般的毒打。处在麻木时期的西丽深受《圣经》的影响,深信男人主宰着女人的命运,女人确实低男人一等,女人生来就是顺从。被继父强奸,她不能生“爸”的气,因为《圣经》上说要尊敬父母;在结婚的当天被继子哈波砸开了脑袋,血一直流到胸口,她还在包扎好了头之后煮饭。社会地位低下,物质生活贫乏的西丽视上帝为精神支柱,每周去教堂听神父宣讲《圣经》,相信上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把内心的迷惑、恐惧和希望,统统向上帝倾诉,虔诚地相信上帝能救她与水深火热当中。幡然醒悟的西丽最终对上帝产生愤怒与反叛情绪,怒斥上帝的不公,在给耐蒂的第一封信中就向这位至高无上的权威发出了挑战,“他还给我一个被私刑处死的爸爸,一个疯妈妈,一个卑鄙的混蛋后爹,还有一个我这辈子也许永远见不着的妹妹,我一直向他祈祷、给他写信的那个上帝是个男人。他干的事和所有我认识的男人一样,他无聊、健忘、卑鄙。”(145-146)语破天惊的话语是西丽自我意识和性格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她逐步摆脱上帝这个白老头,从树木、空气、小鸟和别人身上发现生命力,将自己的上帝意识融于万物中,觉得一直给上帝写信很好笑。改变对上帝的认识标致着西丽对旧的宗教意识的彻底反叛。
话语代表着地位与权力,父权制社会中,男性是话语的控制者,黑人女性由于遭受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一度处于“失语”状态。西丽遭到继父强奸后,一句“你最好什么人都不告诉,只告诉上帝。否则,会害了你的妈妈。”(3)的训词封杀了她的喉舌,压制了她的声音;至亲的妹妹离开家乡,杳无音信,西丽失去了交流的对象,陷入无助和孤独;成为某某先生泄欲的工具,西丽也是假装自己不在那儿,没有感觉,没有话语,把自己想象成木头。莎格开导西丽讲述自己的过去,西丽用黑人的方言、说说停停、断断续续、不够标准也不够流利的话语讲述自己被继父强奸、被丈夫虐待的经历,吐露完心声的西丽变得轻松和愉快,做饭、打扫房间、散步的时候都在畅快的说话。找到某某先生藏匿的耐蒂来信之后,西丽开始不再给上帝写信,转而写给耐蒂,有个平等交流的对象,更是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吐露心声、评价别人,从最初的诉说恐惧到发表对事物的看法,声音也越来越响亮和自信,原先父权制的对话文本在西丽具有张力和破坏力的语言面前不堪一击,再也无法扎根和侵占女性的思想感情。某某先生取笑西丽离开的时候,她反驳道:“怎么啦!就是你这个卑鄙的混蛋,你死了我最高兴。我可以拿你的尸体当蹭鞋的垫子。”(153)她的话语令满屋的人张大嘴巴,目瞪口呆。
沃克妇女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是颠覆“女人是男人附属品”的观点,意识到了父权制的真正力量在于语言,引导黑人女性找到自己的声音,建立具有女性特质的语言,西丽正是摆脱了对上帝的膜拜,解除了社会与习俗强加在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找到了女性的语言,结束了身份缺失,建立了女性主体意识,维护了自身精神世界的完整。
二 女性同盟的力量
艾丽丝·沃克的描写没有停留在黑人妇女的悲惨生活上,而是更深入地挖掘了黑人女性遭受种族、男性双重压迫下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解决方法,其中,女性同盟之间的关爱和互助是有效的途径。
令西丽有所觉醒的第一个人是索菲亚。索菲亚是某某先生的大儿媳妇,她身材高大,结实健壮,深爱自己的丈夫哈波,但绝不忍受哈波的欺负,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她不愿屈从市长给白人当佣人,勇于顶嘴,打了市长夫人,虽然难逃监狱和十一年半的佣人命运,但她的勇气和行为令西丽折服,并开始意识到婚姻生活中男女关系的平等性。“我那么说是因为我妒忌你。因为你做了我不敢做的事。”(32)但真正帮助西丽转变和成长的是某某先生的情人莎格,莎格是个歌手,敢说敢做、敢爱敢恨、经济上自给自足,精神上自由自在,在同男人相处时更是掌握着主动权,让多个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某某先生把生病的莎格请到家里调养,心地善良的茜莉不但没有对所谓的“情敌”心生怨恨,反而无微不至地照顾起她的饮食起居,莎格最终恢复了健康,感动之余,同情并开始帮助西丽。莎格让西丽在镜子前第一次认识自己裸露的身体,认识女性的身体特征,并与她有亲密的身体接触,唤醒西丽有了正常的性意识。莎格用西丽的名字做标题,谱写并演唱了《西丽小姐之歌》,将目光和掌声送给被人忽视的西丽,引导西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帮助西丽找到自己的语言,把握话语权,加深了主体意识的构建。坚持把西丽带到孟菲斯,鼓励她做了一条又一条的裤子,最终成立了“大众裤子非有限公司”,实现了经济独立。经济独立是女性主体意识构建的基础。经济独立后的西丽书写了第一封有自己姓名和地址的信,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爱、有钱、有朋友、有时间,结束了一度的身份缺失,内心无比快乐。 妹妹耐蒂也在西丽的成长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逃避继父和某某先生的侮辱,耐蒂毅然跟随科林夫妇到了非洲,给西丽写了20封信,终因某某先生的藏匿而在十多年以后到达西丽手里。这错位的十多年正是西丽不断追求自我的过程:在索菲亚反叛意识的影响下,在莎格的帮助下,西丽麻木的心灵开始复苏,自我意识逐渐确立。迟到的耐蒂信件更像是一篇篇报道文学,向西丽展现了一个更为广袤的世界,传递着知识和智慧,进行着鼓励和启蒙,让西丽最终走向勇敢,建立自我。当莎格爱上乐队年仅19岁的杰曼,西丽没有落寞,而是重新审视自己,经过短暂的调整,意识到莎格只是自己的知心良友和精神导师,而不是一生的依靠,发现没有莎格一样活得很快活,“她如果来的话,我很高兴。她如果不来的话,我也心满意足。”(225)真正实现了情感依附到情感独立的转变,感情真正成熟并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
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是加强黑人女性的团结,发挥妇女主义的传统,依靠女性同盟的力量寻求自我解放。莎格、索菲亚、耐蒂等女性朋友爱的影响和帮助,最终使西丽完成身份的构建,成为成功的女性。
三 重视并引导男人的自我成长
沃克笔下的黑人男性,从西丽的继父到某某先生,无疑都有歧视妇女的思想,是欺压妇女的恶魔,对西丽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像恶魔一般对待,带给西丽一生的酸楚和痛苦。沃克妇女主义的灵魂还在于女主人公的宽容大度和博爱胸怀,重视并引导男人的自我成长。西丽离家之后,某某先生一度消沉困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屋子发臭了都不让人进去,反省反思之后,认识到女人不是自己的玩偶和私有财产,意识觉醒并逐渐走向成熟,有了信仰和生活目标,学会了做家务和农活,把耐蒂的信主动寄给西丽,还学会了历来被看做是女人工作的针线活,摆脱了男尊女卑的错误观念,再次回家的西丽原谅和宽恕了他过去的欺凌行为,第一次称呼他的真名“艾伯特”,谈论和莎格在一起的日子,谈论莎格生病时的情形,还探讨上帝是黑人还是白人的问题,某某先生也对此时的西丽另眼相看,充满爱意和尊重,再次向她求婚,西丽没有接受,最终他们平等相处、成为畅所欲言的知心朋友,“现在,我们一块坐着做针线活,聊天,抽烟斗。”(216)西丽寻求自我,自我拯救,经过艰辛的过程实现了自我身份的构建,以宽容和大度原谅了曾经带给她无穷伤害的黑人男子, 完成对黑人男性的教化,弥合与男性世界的鸿沟;黑人男子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抛弃了“男尊女卑”的大男子主义,不仅实现了自我改造和完善,而且促进了其他黑人女性的人格完整,实现了黑人社会男人和女人的完美新生和共存,沃克的妇女主义新内涵从新的视角为解决当今社会家庭暴力、妇女解放、两性和谐发展等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
四 结语
成长是人生的必然阶段,一个曾经贫困可怜、备受折磨、麻木顺从的小女孩西丽,在女性朋友爱的影响和帮助下,勇敢面对生活苦难、积极树立人生信念、最终成长为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的女强人的成长历程,有力地诠释了沃克的妇女主义:黑人女性只有颠覆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找到自己的话语权,重建女性主体意识,获得经济独立,引导男性共同成长,并且依靠妇女之间的相互关心与支持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与完整。
参考文献:
[1] Alice Walker.The Color Purple [M].New York:Simon Schuster,lnc,1982.
[2] 管国芝:《从〈紫色〉看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3] 龚婷:《构建人类诗意的生存模式》,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4] 刘涓涓:《给上帝和姐妹的信——试析〈紫颜色〉中西丽寻求自我之路》,《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5] 周红菊:《上帝的“转变”——论〈紫色〉中西丽上帝观念的转变》,《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5期。
[6] 计艳辉:《〈紫颜色〉的叙事解读》,《飞天》,2010年第9期。
[7] 曲玲玲:《从边缘走到中心——沃克笔下黑人女性的解放》,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8] 陶洁译:《紫颜色》,译林出版社,1998年版。
(张萌,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关键词:《紫色》 西丽 成长 妇女主义
艾丽丝·沃克是美国文坛上特色鲜明、影响力颇高的黑人女作家,以童年经历和政治斗争经验为写作源泉,创作了大量深受社会和黑人男性双重压迫的黑人妇女为生存、平等、个性解放而进行抗争的作品。1982年出版的《紫色》,更是受到评论家和读者的一度认可,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达一年半之久,获得了1983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并在1985年被改变成电影。小说《紫色》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西丽从一个倍受摧残、麻木顺从的小女孩成长为个性完整、经济独立的成功女性的故事。本文试通过剖析西丽的成长心路历程,探讨沃克笔下的妇女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
Womanish一词本是“妇女的,女子气的”意思,艾丽丝·沃克对该词进行重新的诠释,以其独特的爱的哲学,创立了Womanism(妇女主义)一词,探讨黑人妇女的生存和发展、反对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倡导男女生存的和谐和完美。西丽妇女主义的求索和自我身份的构建寄予了作者妇女主义的深刻内涵。
一 寻求自我,建立女性主体意识
《圣经》中说,“男人是女人的头,“女人乃是男人所造”,千百年来,女人在圣言的驯化下温良贤顺,依恋、附属于自己的丈夫,成为男人的附属品、生育劳作工具和买卖商品。当西丽还是个不到十四岁的花季少女,就惨遭灭绝人性继父的强奸,先后生下两个孩子被抱走,并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当继父有了新欢后,倒贴一头奶牛,将西丽像牲口一样推到某某先生身边。婚姻不是幸福的开始,而是更为悲惨和压迫的开始。某某先生最终下决心娶西丽是因为他有四个孩子需要照顾,在他家帮忙干活的女人和他妈妈都不能帮他了,从此,西丽收拾家务,照看孩子,忙着农活,忍受家常便饭般的毒打。处在麻木时期的西丽深受《圣经》的影响,深信男人主宰着女人的命运,女人确实低男人一等,女人生来就是顺从。被继父强奸,她不能生“爸”的气,因为《圣经》上说要尊敬父母;在结婚的当天被继子哈波砸开了脑袋,血一直流到胸口,她还在包扎好了头之后煮饭。社会地位低下,物质生活贫乏的西丽视上帝为精神支柱,每周去教堂听神父宣讲《圣经》,相信上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把内心的迷惑、恐惧和希望,统统向上帝倾诉,虔诚地相信上帝能救她与水深火热当中。幡然醒悟的西丽最终对上帝产生愤怒与反叛情绪,怒斥上帝的不公,在给耐蒂的第一封信中就向这位至高无上的权威发出了挑战,“他还给我一个被私刑处死的爸爸,一个疯妈妈,一个卑鄙的混蛋后爹,还有一个我这辈子也许永远见不着的妹妹,我一直向他祈祷、给他写信的那个上帝是个男人。他干的事和所有我认识的男人一样,他无聊、健忘、卑鄙。”(145-146)语破天惊的话语是西丽自我意识和性格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她逐步摆脱上帝这个白老头,从树木、空气、小鸟和别人身上发现生命力,将自己的上帝意识融于万物中,觉得一直给上帝写信很好笑。改变对上帝的认识标致着西丽对旧的宗教意识的彻底反叛。
话语代表着地位与权力,父权制社会中,男性是话语的控制者,黑人女性由于遭受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一度处于“失语”状态。西丽遭到继父强奸后,一句“你最好什么人都不告诉,只告诉上帝。否则,会害了你的妈妈。”(3)的训词封杀了她的喉舌,压制了她的声音;至亲的妹妹离开家乡,杳无音信,西丽失去了交流的对象,陷入无助和孤独;成为某某先生泄欲的工具,西丽也是假装自己不在那儿,没有感觉,没有话语,把自己想象成木头。莎格开导西丽讲述自己的过去,西丽用黑人的方言、说说停停、断断续续、不够标准也不够流利的话语讲述自己被继父强奸、被丈夫虐待的经历,吐露完心声的西丽变得轻松和愉快,做饭、打扫房间、散步的时候都在畅快的说话。找到某某先生藏匿的耐蒂来信之后,西丽开始不再给上帝写信,转而写给耐蒂,有个平等交流的对象,更是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吐露心声、评价别人,从最初的诉说恐惧到发表对事物的看法,声音也越来越响亮和自信,原先父权制的对话文本在西丽具有张力和破坏力的语言面前不堪一击,再也无法扎根和侵占女性的思想感情。某某先生取笑西丽离开的时候,她反驳道:“怎么啦!就是你这个卑鄙的混蛋,你死了我最高兴。我可以拿你的尸体当蹭鞋的垫子。”(153)她的话语令满屋的人张大嘴巴,目瞪口呆。
沃克妇女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是颠覆“女人是男人附属品”的观点,意识到了父权制的真正力量在于语言,引导黑人女性找到自己的声音,建立具有女性特质的语言,西丽正是摆脱了对上帝的膜拜,解除了社会与习俗强加在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找到了女性的语言,结束了身份缺失,建立了女性主体意识,维护了自身精神世界的完整。
二 女性同盟的力量
艾丽丝·沃克的描写没有停留在黑人妇女的悲惨生活上,而是更深入地挖掘了黑人女性遭受种族、男性双重压迫下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解决方法,其中,女性同盟之间的关爱和互助是有效的途径。
令西丽有所觉醒的第一个人是索菲亚。索菲亚是某某先生的大儿媳妇,她身材高大,结实健壮,深爱自己的丈夫哈波,但绝不忍受哈波的欺负,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她不愿屈从市长给白人当佣人,勇于顶嘴,打了市长夫人,虽然难逃监狱和十一年半的佣人命运,但她的勇气和行为令西丽折服,并开始意识到婚姻生活中男女关系的平等性。“我那么说是因为我妒忌你。因为你做了我不敢做的事。”(32)但真正帮助西丽转变和成长的是某某先生的情人莎格,莎格是个歌手,敢说敢做、敢爱敢恨、经济上自给自足,精神上自由自在,在同男人相处时更是掌握着主动权,让多个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某某先生把生病的莎格请到家里调养,心地善良的茜莉不但没有对所谓的“情敌”心生怨恨,反而无微不至地照顾起她的饮食起居,莎格最终恢复了健康,感动之余,同情并开始帮助西丽。莎格让西丽在镜子前第一次认识自己裸露的身体,认识女性的身体特征,并与她有亲密的身体接触,唤醒西丽有了正常的性意识。莎格用西丽的名字做标题,谱写并演唱了《西丽小姐之歌》,将目光和掌声送给被人忽视的西丽,引导西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帮助西丽找到自己的语言,把握话语权,加深了主体意识的构建。坚持把西丽带到孟菲斯,鼓励她做了一条又一条的裤子,最终成立了“大众裤子非有限公司”,实现了经济独立。经济独立是女性主体意识构建的基础。经济独立后的西丽书写了第一封有自己姓名和地址的信,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爱、有钱、有朋友、有时间,结束了一度的身份缺失,内心无比快乐。 妹妹耐蒂也在西丽的成长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逃避继父和某某先生的侮辱,耐蒂毅然跟随科林夫妇到了非洲,给西丽写了20封信,终因某某先生的藏匿而在十多年以后到达西丽手里。这错位的十多年正是西丽不断追求自我的过程:在索菲亚反叛意识的影响下,在莎格的帮助下,西丽麻木的心灵开始复苏,自我意识逐渐确立。迟到的耐蒂信件更像是一篇篇报道文学,向西丽展现了一个更为广袤的世界,传递着知识和智慧,进行着鼓励和启蒙,让西丽最终走向勇敢,建立自我。当莎格爱上乐队年仅19岁的杰曼,西丽没有落寞,而是重新审视自己,经过短暂的调整,意识到莎格只是自己的知心良友和精神导师,而不是一生的依靠,发现没有莎格一样活得很快活,“她如果来的话,我很高兴。她如果不来的话,我也心满意足。”(225)真正实现了情感依附到情感独立的转变,感情真正成熟并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
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是加强黑人女性的团结,发挥妇女主义的传统,依靠女性同盟的力量寻求自我解放。莎格、索菲亚、耐蒂等女性朋友爱的影响和帮助,最终使西丽完成身份的构建,成为成功的女性。
三 重视并引导男人的自我成长
沃克笔下的黑人男性,从西丽的继父到某某先生,无疑都有歧视妇女的思想,是欺压妇女的恶魔,对西丽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像恶魔一般对待,带给西丽一生的酸楚和痛苦。沃克妇女主义的灵魂还在于女主人公的宽容大度和博爱胸怀,重视并引导男人的自我成长。西丽离家之后,某某先生一度消沉困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屋子发臭了都不让人进去,反省反思之后,认识到女人不是自己的玩偶和私有财产,意识觉醒并逐渐走向成熟,有了信仰和生活目标,学会了做家务和农活,把耐蒂的信主动寄给西丽,还学会了历来被看做是女人工作的针线活,摆脱了男尊女卑的错误观念,再次回家的西丽原谅和宽恕了他过去的欺凌行为,第一次称呼他的真名“艾伯特”,谈论和莎格在一起的日子,谈论莎格生病时的情形,还探讨上帝是黑人还是白人的问题,某某先生也对此时的西丽另眼相看,充满爱意和尊重,再次向她求婚,西丽没有接受,最终他们平等相处、成为畅所欲言的知心朋友,“现在,我们一块坐着做针线活,聊天,抽烟斗。”(216)西丽寻求自我,自我拯救,经过艰辛的过程实现了自我身份的构建,以宽容和大度原谅了曾经带给她无穷伤害的黑人男子, 完成对黑人男性的教化,弥合与男性世界的鸿沟;黑人男子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抛弃了“男尊女卑”的大男子主义,不仅实现了自我改造和完善,而且促进了其他黑人女性的人格完整,实现了黑人社会男人和女人的完美新生和共存,沃克的妇女主义新内涵从新的视角为解决当今社会家庭暴力、妇女解放、两性和谐发展等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
四 结语
成长是人生的必然阶段,一个曾经贫困可怜、备受折磨、麻木顺从的小女孩西丽,在女性朋友爱的影响和帮助下,勇敢面对生活苦难、积极树立人生信念、最终成长为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的女强人的成长历程,有力地诠释了沃克的妇女主义:黑人女性只有颠覆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找到自己的话语权,重建女性主体意识,获得经济独立,引导男性共同成长,并且依靠妇女之间的相互关心与支持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与完整。
参考文献:
[1] Alice Walker.The Color Purple [M].New York:Simon Schuster,lnc,1982.
[2] 管国芝:《从〈紫色〉看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3] 龚婷:《构建人类诗意的生存模式》,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4] 刘涓涓:《给上帝和姐妹的信——试析〈紫颜色〉中西丽寻求自我之路》,《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5] 周红菊:《上帝的“转变”——论〈紫色〉中西丽上帝观念的转变》,《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5期。
[6] 计艳辉:《〈紫颜色〉的叙事解读》,《飞天》,2010年第9期。
[7] 曲玲玲:《从边缘走到中心——沃克笔下黑人女性的解放》,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8] 陶洁译:《紫颜色》,译林出版社,1998年版。
(张萌,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