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缩影(四)

来源 :航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amore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莱特兄弟中的哥哥是威尔伯·莱特(Wilbur Wright,图1左),弟弟是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图1右)。兄弟两个都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自己开了一家自行车店,制造、修理自行车,积累了丰富的机械工艺技能。1899年开始,莱特兄弟开始对飞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向其他的飞行家学习飞行理论和飞行经验。1900年他们制造了一架翼展5米的滑翔机,曾在一个山丘上进行了上千次的滑翔飞行试验,掌握了大量的飞行经验(图2)。
  在经过大量的摸索和实践后,1903年莱特兄弟开始了有动力飞行的探索,他们制造了一架命名为“飞行者1号”的双翼机,采用自重79千克的8马力发动机(图3)。1903年12月17号上午10点,发动机经过预热,弟弟奥维尔在飞机上俯伏变位操纵,哥哥威尔伯用一只手扶着飞机的翼尖跟着向前跑(图4)。飞机滑行速度越来越快,终于飞上了来天空。
  这次飞行的留空时间只有12秒钟,飞行距离是36米,人类第一架可操纵的、重于空气的有动力载人飞行器首次成功飞上天空,这一天也被公认为世界航空史的首次飞行纪念日。此后,莱特兄弟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航空飞行事业上。
  除了莱特兄弟的“飞行者1号”外,早期一些热爱航空的人士也在不断地进行飞行试验,巴西人阿尔伯特·桑托斯-杜蒙(Alberto Santos—Dumont,图5)就是其中一位。
  杜蒙从小喜欢科学,受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影响很大,后来投身于航空事业。
  1901年10月19日,杜蒙驾驶他设计制造的第6号飞艇成功绕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飞行一周,引起轰动。1906年杜蒙吸纳了当时航空技术的优点,研制了欧洲第一架有动力双翼机。这架飞机采用了盒型翼,杜蒙将其命名为“14-比斯”(图6)。1906年11月12日“14-比斯”在经过试验后成功起飞,飞行距离220米,创造了41.292千米/小时的飞行速度,成为被国际航空联合会承认的第一次飞行世界纪录。这次飞行推进了飞机制造业的发展。
  1928年杜蒙回到巴黎定居,1932年7月由于杜蒙目睹了飞机在战争中的巨大杀伤力,十分沮丧,因此决定不再从事飞机设计。1932年7月23日,这位杰出的航空先驱,在瓜鲁亚自杀身亡。桑托斯-杜蒙去世时适逢巴西正在打内战,听到噩耗后,交战双方相约停战一天以示哀悼。战争结束后,巴西于1932年12月21日在里约热内卢为杜蒙举行了国葬。巴西人把杜蒙看做国家英雄,并认为只有他才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家。
其他文献
太空运输  太空运输,是为空间站、飞船、卫星、月球、火星、小行星等航天器和星球,以及载人飞行的运输活动。太空运输的运载器分为运载火箭、航天飞机、货运飞船,以及未来的太空飞机等。太空运输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航天飞机运人也运货,货运飞船只运货不运人。货运飞船是太空运输的一种运载器。世界上著名货运飞船有:苏/俄的“进步”号,欧洲航天局的自动货运飞船(ATV),日本的“东方白鹤”号,美国的“龙”号、“天鹅座
提问人  高子涵 12岁  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五年级九班  答:喷气式飞机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指标,就是巡航速度能否超越音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突破音障。在噴气式飞机问世之初,突破音障还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挑战。后来,航空专家们发现,喷气式发动机的尾喷气流中,有大量的氧气并没有燃尽。在飞行过程中,如果向尾喷气流再加注燃料使其再燃烧一次,那么尾焰的温度会进一步增加,使向后喷气的速度更快,从而使发动机的
4月19日,美国空军4架A-10C“雷电II”攻击机和2架HH-60G“铺路鹰”特种作战直升机飞入了中国黄岩岛附近空域,在所谓“国际空域”执行了飞行任务。时隔3天,美国空军太平洋司令部在官方网站上表示,此次行动是为推动国际海域与空域行动的透明度与安全,显示美方遵守对盟邦伙伴与亚太区域长期稳定的承诺。  对于这次有预谋的飞行巡逻,中国政府严正指出,这充分反映出了美国仍然坚持一种“冷战思维”。中国外交
2017年1月13日,西班牙罗塔海军基地,美国水兵和海军人员正在检查一枚MK-48操雷  一位美国后勤官员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海军的武器研发人员正在研发一种高科技、更长的射程和更致命的潜射重型Mk 48。这种鱼雷可以更好地摧毁敌方舰只、潜艇和小船。  美国海军升级MK48鱼雷最新版本洛-马公司已获研究合同  目前该项目已向业界发出新邀请,向业界征集升级的Mk 48鱼雷控制系统、制导系统以及
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带动了民用无人机时代的来临,一个“天空遍布传感器”的人类社会或许即将出现宗教与生命奥义——无人机技术的隐喻  无人机技术本质上是机器人技术向空中的延伸,而对机器人技术的渴望却是一个古老的、神秘的人类诉求,隐含于人类对生命奥义的探求之中,以至于可以在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之前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追溯。  中国古籍《列子·汤问》中就记载了偃师向周穆王敬献“能倡者”,“趣步俯仰,信人也”,“千变万
PAK-FA最重要的作战用航电系统称为MIRES(多用途整合式无线电系统),意即包括雷达、无线电预警、电子战、通信、敌我识别等在内的所有无线电系统在一开始就被视为单一的复杂系统而进行研发,而不是将独立的系统加以整合,如此一来各无线电系统的兼容性更高,能够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各系统可使用通用技术,甚至能加以整合(例如同一天线兼具探测与识别功能等),从而降低重量与成本。  探测、火控与电子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争。而这场大战从开始到结束,空军一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参战数量之多、活动范围之广、战果之显著、所起作用之大,都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空军辉煌战绩的取得离不开背后航空工业的支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里,航空科技飞速发展。到二战爆发时,世界各工业强国的航空工业科研与生产水平都已达到空前高度。以美国为例,其在二战期间共生产各型飞机30余万架,而其他
空中战略投送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战争潜力的重要指标,拥有战略空运能力的无不是超级大国,也只有超级大国有这样的实力和气魄。谈到空中战略投送,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气势磅礴的驼峰航线、救人于水火之中的柏林空运、海湾战争前夕的战略空运,这些奇迹的缔造者就是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然而很多人郜有意无意地遗忘了曾经的另一个超级大国——前苏联。事实上,前苏联依仗着超强的工业实力和强大组织能力,打造了一支颇具实力
无论是在一战还是在二战期问,德国的空中力量都创造过辉煌的时刻,两次大战的头号空战王牌均出自德国就证明了这一点,出色的机型设计和精良的制造技术自然功不可没。不过在形形色色的“德国造”机群当中,也混杂着臃肿笨拙之辈,尤其是那些步履蹒跚的“巨兽”一族。  照猫画虎成“白象”  一战的爆发让新生不久的飞机真正有了用“武”之地,不仅是前线的大兵们,连后方的平民也很快闻到了死神从天而降的恐怖气息。在这方面,倒
寻求新的双座机  在一战中与索普威斯、皇家飞机制造厂和爱尔科齐名的英国布里斯托飞机制造厂,最早是以布里斯托“侦察兵”单座双翼机而为人所知。  问世于一战爆发之前的“侦察兵”出自公司首席设计师弗兰克·巴恩威尔之手,原本用于参加在欧洲非常时髦的飞行竞速比赛,后来在开战后被英国皇家陆航紧急征调为一种侦察机型。在战场上,该机以其简洁的外观和快速的飞行性能而赢得“子弹”的别称,也树立了布里斯托产品最初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