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转化学困生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2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任务,也同时牵动着家长的心,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以后学生离校后走向社会的长远问题。因此,做好这项工作既是身为教育者的职责,也是为21世纪塑造“四有”人才的关键一步。学困生并不是不可教育的,关键是方法用得适当与否。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哲学角度来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每一个学困生也都有其形成的原因,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是这个原因。因此,对每一个学困生我们都应该仔细分析,认真研究,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从而“药到病除”。分析这几年接触的学困生,我认为其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学困生的家庭成长环境
  1.环境的因素
  我们都知道,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倾注全部的心血来灌溉才能盛开出美丽的花朵。父母不仅要做到满足孩子的饮食起居等最基本的个体需求,还要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爱学习,父母首先要起带头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未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所以说,父母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关键的一环。
  2.父母的溺爱
  对于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情况,每一个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无论从哪一个方面都力求让自己的孩子不比别的孩子差,从小给孩子树立了一种错误的人生观。孩子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不是互相比学习,而是比自己的衣食住宿等条件。
  3.父母对孩子心灵的教导
  孩子的心灵是幼小的树苗,如果每一个父母都细心呵护,真正关怀孩子的心灵,那么幼小的树苗必将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的教育才是成才的关键。
  (二)学校原因
  1.学校的德育
  我们提倡教育“四有新人”,在学校里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可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围绕着分数教育,在这种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中,很难做到真正的学生实行素质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自然对学习和表现较好的学生倾注更多的心血和关怀,而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同学,可能就会缺乏关爱。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学习不好的学生。
  2.学校对学生的社会性培养
  学校的教学任务除了把学生教育成人之外,还有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把学生教育成为社会所接纳的人。也就是说,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一定的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学习一些必要的社会技能。例如,怎样和别人相处、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等等。学生在脱离了家庭来到学校后,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更多的人和事,学生的内心面临着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的话,学生很可能会因为不能适应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而做出一些不符合学校规定的事情来。
  3.学校中教育工作者的言行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言行直接会映照出学生的言行。这不无道理,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没有严格要求的教师会教育出好的学生来。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并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学生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并不一定是脑子笨,而是在学习时不用功,不努力,随着学习时间的加长,他们就会越来越力不从心,最后越落越多,于是干脆就不学了。
  2.学生自身对于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或者是不正确
  学生对于为什么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认为学习就是为了以后考大学,出来挣大钱。这其中,除了父母和社会的影响,教师没有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没有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的。
  3.学生自己的年龄特点
  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处于玩乐的时期,并不能像初中生和高中生那样对自己提出很高的要求,这也是小学阶段学生的重要特点。
  (四)社会因素的影响
  1.社会物质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精神方面的发展并没有跟上,以至于社会影响成人,而成人又影响儿童。
  2.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增多并且加快了,同时造成了儿童的早熟,使儿童在接收正常信息的同时也接收到了许多负面的信息。
  3.成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影响。成年人在社会交往的时候会运用一些非常的手段和策略,这些对于还没有形成正确是非观念的儿童来说,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在处理学困生的问题时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我谈几点关于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1.家庭教育方面,父母一定要做好表率作用,尽可能地为孩子的成长从各个方面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做到在关心孩子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尤其关注孩子的道德培养。同时,家长在关心孩子学习分数的同时,也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在平时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德。而在平时的社会交往中,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做到为孩子的成长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2.在学校教育方面,首先要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此基础上从学习兴趣方面入手,寓教于乐,真正让学生喜欢上学习,主动去学习。这就要求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去真正地去认识身边的学生,真正地去发掘他们的优点,而不是单纯从分数上去判定一个学生到底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除此之外,教师还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尤其是那些自认为不如他人、对学习没有信心的学生,更应该从各个方面给予关怀和帮助。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并注意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使他们能做到全面发展。
  3.对于社会因素的影响,父母和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逐渐形成社会的合力,争取给儿童的成长创造一个安全的社会成长环境。
  我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如何转化学困生做了分析,但是这只是其中有限的几个方面,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和教育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社会在发展,我们面对的情况也在变化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分析新的问题并提出新的方法,在工作中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为教育工作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谢灵运出生于东晋的豪门旺族,幼年时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他才华横溢,名声远扬,居于文坛的中心位置。其作品在内容、技巧乃至体制方面都引领着新的潮流,多种因素促成谢灵运诗歌流
在平常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班主任早出晚归,埋头苦干,事必躬亲,工作不分主次,没有重点。这些班主任忙于班级琐事,陷入事务堆里不能自拔,结果不仅使得自己身心疲惫,学生也胆战心惊,造成师生感情淡漠,关系紧张,学生失去了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失去了自我教育和自我锻炼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班主任应该抓大放小,把主要精力放在理清工作思路上,放在班风建设上,放在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上。  一、对班风建设抓
高考语句排序题是近几年来受高考命题专家青睐的题型,它涉及语言的衔接和连贯,是对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个考查。笔者结合一些实例,对该题型的解答要领作一简析。  一、把握中心,确定龙首  例:下面六个分句打乱了顺序,请重新排序。只写序号。  ①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②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作盆景的树种很多。③广东盆景又称岭南盆景。④广东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我们只能依靠一些有形的东西去感知、体验、揣摩和理解历史。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本素材和资料,在史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正是从史料所提供的佐证中还原关于过去的人或事,因此要想真正地了解历史真相,必须积极地运用历史史料。所以,中学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史料,有助于学生直接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能帮助他们形成“论从史出”的史学理念。同时,通过教师展示精心准备和设计的问题,拓宽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逻辑性、连贯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如果不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则极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产生厌学情绪。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的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勤奋学习数学。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如果缺乏兴趣,学生会感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