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节区教坛新秀评比课,教师抑扬顿挫的声音、精彩的课件、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教学设计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也吸引了我这位听课者。我不时为学生们的表现而震惊。这时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老师请全班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活动类型4~6人组成一个小组。听到老师的指令,学生们纷纷行动起来,没过多久分组活动已经结束,教室里渐渐恢复了平静。这时,教师扫视了一下教室,发现还有一位学生低着头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于是,教师悄悄地走了过来,指了指人数比较少的一组,轻声对她说:“你加入到他们一组好吗?”正当她欲起身时,那一组有学生忙用手势表示了不欢迎。于是这位女孩又默默地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而此时教师以为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正布置下一个任务:分组讨论。我真替那位女孩担心,不知她接下来将承受怎样的尴尬与压力。“女孩,请你大胆一点走到其他组去吧。”我在心里焦急地呼唤着。因为我知道再几秒钟,女孩的孤单将表现在所有的同学和听课老师面前。然而,女孩选择了沉默。正在我万分焦急时,我看到了令人惊喜的一幕:一位佩戴中队长标志的男同学朝那位女孩招了招手,示意她加入到他们组中来。可此时的女孩已经被深深地伤害了,她坐在座位上对男孩的这一动作视而不见。见此,那位中队长马上招呼自己组的成员快速坐到了女孩周围。
男孩的这一举动,使我联想到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不过来”的现象,面对学生的“不过来”,我们教师往往会费劲口舌去教育他们,非得让“山”“过来”。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学生不乐意,教师筋疲力尽。其实,我们何不做主动过去的“水”呢?
(宁波北仑新小学郑佩珍)
老师请全班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活动类型4~6人组成一个小组。听到老师的指令,学生们纷纷行动起来,没过多久分组活动已经结束,教室里渐渐恢复了平静。这时,教师扫视了一下教室,发现还有一位学生低着头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于是,教师悄悄地走了过来,指了指人数比较少的一组,轻声对她说:“你加入到他们一组好吗?”正当她欲起身时,那一组有学生忙用手势表示了不欢迎。于是这位女孩又默默地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而此时教师以为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正布置下一个任务:分组讨论。我真替那位女孩担心,不知她接下来将承受怎样的尴尬与压力。“女孩,请你大胆一点走到其他组去吧。”我在心里焦急地呼唤着。因为我知道再几秒钟,女孩的孤单将表现在所有的同学和听课老师面前。然而,女孩选择了沉默。正在我万分焦急时,我看到了令人惊喜的一幕:一位佩戴中队长标志的男同学朝那位女孩招了招手,示意她加入到他们组中来。可此时的女孩已经被深深地伤害了,她坐在座位上对男孩的这一动作视而不见。见此,那位中队长马上招呼自己组的成员快速坐到了女孩周围。
男孩的这一举动,使我联想到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不过来”的现象,面对学生的“不过来”,我们教师往往会费劲口舌去教育他们,非得让“山”“过来”。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学生不乐意,教师筋疲力尽。其实,我们何不做主动过去的“水”呢?
(宁波北仑新小学郑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