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普及和迅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个人信息领域,个人信息的保护已成为网络时代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对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从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法律法规、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网民素养,加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了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建议,以期希望能够有效地解决网络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关键词: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信息保护
一、个人信息的概念
个人信息,至今在我国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一般来说,个人信息是一切可以识别本人的信息的总和。学者齐爱民先生指出:个人信息是指自然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户籍、遗传特征、指纹、婚姻、家庭、教育、职业、健康、病历、财务情况、社会活动以及其它可以识别该个人的信息。简单的说个人信息就是主体本人所拥有的一切数据资料,包括生理信息、心理信息、智力信息、社会关系信息以及成长、学习、工作、经历等相关信息。
二、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分析
(一)个人信息的开发利用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网络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成为网络交易的媒介,获取真实、准确、有用的信用信息是网络主体科学决策的前提,只有科学、有度、有利、有节的公开网络市场主体信息,才能进一步完善交易规范,发展网络经济。
(二)个人信息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保护个人信息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侵害个人信息安全,其实质就是侵害个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个人合法权益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责。保护个人信息是新兴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依赖于电子商务的快捷高效的服务。保护个人信息是维护网络健康发展的需要。为了避免个人人身、财产、信誉及家人、亲戚、同事、朋友的安全,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时不待我、刻不容缓。
三、网络时代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建议
在全球网络治理上,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巴西时首次提出“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这表明了中国参与全球网络治理的负责任的态度,这使各国开展对话具有了同等基础,有利于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对话与合作。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度保障
1.健全网络实名制。网络实名制是一种以用户实名为基础的互联网管理方式,它是在法律规定、国家掌控下的合理的网络监管行为,能有效遏制谣言、防止个人信息的滥用与侵犯、净化网络环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方便安全。
2.执行网络警察制度。实行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全民追查的网络警察制度,让投机倒把分子无洞可钻,犯法分子无处可藏,减少执法成本,净化网络环境,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网络氛围。
3.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应该遵循公正准确原则,目的明确原则,法收集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信息反馈原则和追责原则。
(二)技术保障
1.建立个人信息管控中心。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个人信息管控中心,建立个人信息资料库、规范获得个人信息的途径,引导监控个人信息的使用,反馈个人信息拥有者主体个人信息的动态。
2.开发新技术,封堵数据库漏洞。针对数据信息软件技术存在的安全隐患,国家、企业、公司要加大研发新技术的力度,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不断更新技术,封堵数据信息漏洞。
(三)自我保障
1.加強个人防范意识。平时养成上网操作的好习惯,保管好账号、密码等;对于填写个人真实信息的网站一定要注意提高警惕,不要有侥幸心理;要经常更新系统,重要的文件一定要加密;注意电子邮件的安全,不访问非法网站。在一些公共场合上网离开时,要關闭所有与个人信息有关的网站;选择比较安全保险的移动存储设备;教育培养网民尊重和维护他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意识。
2.提高网民素养。网民在上网的过程中做到文明上网、诚信上网、规范上网、健康上网、安全上网。除此之外,网络道德对网络行为具有独特的调控作用。
(四)文化保障
1.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可以说是文化的一个子集,广义的网络文化涵盖了人们与网络相关的生活、学习、娱乐、工作方式及其产物;而狭义的网络文化主要是指在网络相关活动中的道德伦理、社会行为、语言、文学、艺术等精神活动及有关的产品和服务。还有一种理解,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形态的文化,其内涵包括了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一种新的文化生产、创作、传播方式等。
2.加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具有正确的文化立场和文化价值取向,在提倡多样化的同时弘扬主旋律,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和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环境。高度重视中文网站的建设,加大宣传网络法规教育网站和健康的文化教育网站,加强对侵害国家和民族利益、消磨人们意志等腐蚀性信息的过滤,积极拓展“政府上网”工程等。
四、结语
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依存关系、一种对应关系。我们要协调好个人信息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使得个人信息能够被健康、有效利用、免受犯罪分子侵害;使得个人利益最大化;使得人和人之间、人和企业、人和社会之间和谐相处;发展好个人信息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以适应个人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信息保护
一、个人信息的概念
个人信息,至今在我国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一般来说,个人信息是一切可以识别本人的信息的总和。学者齐爱民先生指出:个人信息是指自然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户籍、遗传特征、指纹、婚姻、家庭、教育、职业、健康、病历、财务情况、社会活动以及其它可以识别该个人的信息。简单的说个人信息就是主体本人所拥有的一切数据资料,包括生理信息、心理信息、智力信息、社会关系信息以及成长、学习、工作、经历等相关信息。
二、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分析
(一)个人信息的开发利用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网络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成为网络交易的媒介,获取真实、准确、有用的信用信息是网络主体科学决策的前提,只有科学、有度、有利、有节的公开网络市场主体信息,才能进一步完善交易规范,发展网络经济。
(二)个人信息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保护个人信息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侵害个人信息安全,其实质就是侵害个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个人合法权益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责。保护个人信息是新兴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依赖于电子商务的快捷高效的服务。保护个人信息是维护网络健康发展的需要。为了避免个人人身、财产、信誉及家人、亲戚、同事、朋友的安全,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时不待我、刻不容缓。
三、网络时代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建议
在全球网络治理上,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巴西时首次提出“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这表明了中国参与全球网络治理的负责任的态度,这使各国开展对话具有了同等基础,有利于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对话与合作。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度保障
1.健全网络实名制。网络实名制是一种以用户实名为基础的互联网管理方式,它是在法律规定、国家掌控下的合理的网络监管行为,能有效遏制谣言、防止个人信息的滥用与侵犯、净化网络环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方便安全。
2.执行网络警察制度。实行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全民追查的网络警察制度,让投机倒把分子无洞可钻,犯法分子无处可藏,减少执法成本,净化网络环境,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网络氛围。
3.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应该遵循公正准确原则,目的明确原则,法收集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信息反馈原则和追责原则。
(二)技术保障
1.建立个人信息管控中心。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个人信息管控中心,建立个人信息资料库、规范获得个人信息的途径,引导监控个人信息的使用,反馈个人信息拥有者主体个人信息的动态。
2.开发新技术,封堵数据库漏洞。针对数据信息软件技术存在的安全隐患,国家、企业、公司要加大研发新技术的力度,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不断更新技术,封堵数据信息漏洞。
(三)自我保障
1.加強个人防范意识。平时养成上网操作的好习惯,保管好账号、密码等;对于填写个人真实信息的网站一定要注意提高警惕,不要有侥幸心理;要经常更新系统,重要的文件一定要加密;注意电子邮件的安全,不访问非法网站。在一些公共场合上网离开时,要關闭所有与个人信息有关的网站;选择比较安全保险的移动存储设备;教育培养网民尊重和维护他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意识。
2.提高网民素养。网民在上网的过程中做到文明上网、诚信上网、规范上网、健康上网、安全上网。除此之外,网络道德对网络行为具有独特的调控作用。
(四)文化保障
1.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可以说是文化的一个子集,广义的网络文化涵盖了人们与网络相关的生活、学习、娱乐、工作方式及其产物;而狭义的网络文化主要是指在网络相关活动中的道德伦理、社会行为、语言、文学、艺术等精神活动及有关的产品和服务。还有一种理解,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形态的文化,其内涵包括了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一种新的文化生产、创作、传播方式等。
2.加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具有正确的文化立场和文化价值取向,在提倡多样化的同时弘扬主旋律,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和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环境。高度重视中文网站的建设,加大宣传网络法规教育网站和健康的文化教育网站,加强对侵害国家和民族利益、消磨人们意志等腐蚀性信息的过滤,积极拓展“政府上网”工程等。
四、结语
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依存关系、一种对应关系。我们要协调好个人信息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使得个人信息能够被健康、有效利用、免受犯罪分子侵害;使得个人利益最大化;使得人和人之间、人和企业、人和社会之间和谐相处;发展好个人信息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以适应个人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