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shiyij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人类社会尤其是现代社会延续发展的前提。创新能力是一种用新思想、新方法、新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是一座创造的宝库,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有创意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土壤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营造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良好个性的教学氛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为目标,营造民主宽松、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主动学习、乐于探索、体现学科特色、新颖而别具一格的有创意的教学氛围。在实际教学中常能遇到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有的还颇有见地。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禁锢,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营造有创意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暮江吟》等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古诗时,可以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诗文的特点,营造宽松的、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
  (1)在轻音乐的伴奏下,师生共同朗读古诗;
  (2)出示诗文中的画面(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欣赏自然风光,图文对照,并让学生说一说诗文中的哪些诗句是画面中的景物,哪些诗句是作者有感而发的;
  (3)让学生互相质疑并议论,解疑时先找同学、同伴或“字典老师”,再找老师;
  (4)让学生边吟诗边欣赏,或让学生边欣赏边吟诗,让学生在语言中想象自然景物的美丽画面,从想象的画面中领悟诗中的语言;
  (5)在轻音乐的伴奏下,学生自由地品读古诗,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五步”教学让学生在轻音乐烘托、画面展示、情景交融、以读为主、读中有思、读中记忆的氛围中轻松、自主地学习,摒弃了以往教师教学古诗“解说”多、乐于“范读”、统一“疑问”,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学习模式。
  二、设疑促思,激起多问、多思的欲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设疑促思,以思释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对教材难以理解的内容质疑,或者在对某些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时大胆地提出来,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效发展他们的思维。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老师可这样设疑:1.田忌用下等马与齐威王的上等马比赛,马力悬殊,为什么齐威王看不出来?2.第二、三场比赛完后,齐威王输了,为什么他只会“心慌”、“目瞪口呆”,而没有分析自己的马为什么输呢?3.如果没有孙膑,则田忌能转败为胜吗?为什么?4.这场比赛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这些问题,体现了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场比赛能够转败为胜是由于孙膑善于观察分析问题,既知马又知人的道理。这样,学生不仅对课文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还掌握了分析事物的方法。另外,教师还要精心引导,让学生读、思、议,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思中有所认识,找出问题的所在,理清问题的脉络;在议中寻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同提高。
  三、抓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训练学生给文章加小标题或换题训练。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后,我让学生在不偏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情况下,进行换题训练。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给课文换的题有《烈火中的英雄》、《英勇的邱少云》、《遵守纪律的英雄》、《在烈火中永生》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创新精神。在学习《跳水》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要主动提出,学生在接触课题后,提出了不少问题。例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怎样跳水?跳水结果怎样?学生通过释疑,觉得这个课题很好,引人入胜。在理解内容时,学生又提出了问题: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现哪些人,哪些物?他们之间有哪些联系?老师抓住学生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能启发学生思维,学生便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质疑、释疑。这比只靠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创造性想象是创新能力的源泉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或者是文章内容都是可想象的有利因素。例如《会摇尾巴的狼》这则寓言学完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老山羊说完就走开了,此时狼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后来又会怎样呢?”学生有的想象狼因为平时干尽坏事,恶有恶报,最后饿死在陷阱里;有的想象狼被猎人发现后,活捉了送到动物园里去了;有的想象老山羊离开后,找来猴子、熊、小象、马、小山羊等来到陷阱前,一起教训狼等。学生想象力被激活后,个个成了妙语连篇的说故事能手。
  如教《卢沟桥的狮子》第二课时时,在讲述到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时,我让学生通过品读第二自然段,欣赏作者对狮子的生动描写后,我又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作者,你对卢沟桥的狮子又怎样描写呢?有的同学说:“卢沟桥的狮子真顽皮呀!躲在母狮子的后面好像在抓痒。”有的说:“卢沟桥的狮子真欢呀!他们快活地数着天上的星星……”他们发言热烈,想象丰富,畅所欲言,饶有兴趣地进行创造的尝试。
  想象的对象是生活中存在的,但尚未感知的形象,是有待创新的个体。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与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教师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探究和创新,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了他们成功的欲望,而且在不断地“新发现”中激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特点进行了阐述,进一步由此出发介绍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的运用,希望能够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特点 策略  引言  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与文字的结合体,语文就像是一幅山水画,每篇文章都有唯美画面,教师应充分借助这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并从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美学的追
摘 要: 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构建高中语文课堂可以从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领学生预习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行课堂反馈练习,巩固学习效果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高效 综合性 高中语文课堂 构建途径  高效的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
创造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精选一些材料和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发现和创新的实践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这样表述的:“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言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展他们的思维,启迪、引导他们掌握知识,从而激发情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和品德。教师的语言修
摘 要: 怎样塑造新形象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是教师的职责。本文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想象力 创造力 培养方法  没有想象的思维是干枯黯淡的,没有创新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教会学生想象和创新,不仅是为了应对高考,更是为了让他们拥有更丰富更多彩的人生。想象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联想过程,通过对许多有联系的现象的观察、分析、联想
一提起语文教学方法,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讨论式、分析式、提问式等。但是从本学期开始,提倡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总体感受是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而不是教师生拉硬拽地让学生学习,这让我对语文教学方法有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接受知识,语文课的教与学都应该是快乐和谐的。  一、营造课堂情感教学氛围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
摘 要: 语文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占重要位置,课时量很大,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教学不能再以单独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转为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新方法,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阅读教学的新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新方法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老师一味地巩固知识,忽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忽视了以知识为载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新课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