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42953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的思考物理问题,提高物理成绩。所以,初中物理老师要重视物理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
  一、 前言
  传统的物理学教学体制过于单一,不能够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就应该积极地改变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构建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要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首先就应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兴趣是学生学好物理课程的关键。当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物理老师就应该改变教学方式,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对看似枯燥的物理学问题感兴趣,就需要物理老师精心的设计物理学课堂,让学生产生兴趣,并跟着老师的问题自觉地去思考。例如,“平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的麻雀停歇在电线杆上都不会触电,这是为什么?给海取名为死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死海不死?下雨天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有雷声?将筷子插在水中为什么会弯曲?”物理老师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冲动,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出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創新思维能力,达到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如:对大气压这一内容学习的时候,刚开始接触这个概念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存在很多的疑惑,似懂非懂,这时,老师可以将这一抽象的概念运用实验演示给学生看,通过实验观察让枯燥的物理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物理学习环境。操作步骤如下,老师把一个玻璃杯中装满水,然后把一张塑料卡片贴在杯口,最后老师把玻璃杯倒过来,在倒过来以前,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如果将玻璃杯倒过来,水会溢出来吗?”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积极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发现物理奥秘。
  三、 多方面开拓知识领域,多角度训练学生发散思维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更新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初中物理课程相对于其他的学科来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学知识,才能够在这一基础上,对物理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物理课程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做好学生“双基”的物理教学和训练,让学生在掌握相应的物理学知识的同时具备解决物理问题的技能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老师在物理课程教学时,应该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并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应的物理学问题。同时,在处理相应的物理习题时,老师更应该积极地让学生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冲破已有解题方式的限制,使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物理学成绩。
  四、 开展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活动
  物理学课程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课程,离开了实验教学,纯理论知识的讲述,根本不能够达到物理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开展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活动,是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物理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老师在开展探究性的实验教学时,要对自己明确定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加强引导,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在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内容学习的时候,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先准备好三种可以敲出声音来的物体,分别是水杯、音叉、鼓。在上课时,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敲击其中任意一种物体,让学生猜出所敲击的物体是什么?当学生不约而同的回答后,老师引出课文内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接着往鼓上面放小纸屑,敲击鼓,发现鼓面在振动的时候,纸屑也随鼓的振动而振动,由此归纳,声音是物理振动产生的。老师接着问:“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一结果呢?”让学生们积极思考,并让学生回答:“当用手指弹动琴弦的时候,琴弦在振动,会弹出好听的音乐;在冬天的时候,狂风吹过电线也会发出呼呼的声音。”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接着引出下面的概念:声音能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根据这一概念,让学生来实验。两名同学,一名同学敲击桌面,另一名同学将耳朵紧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其他的同学保持安静,听的同学能够明显感觉到桌面在剧烈的振动,这就是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现象。物理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对基本的物理概念知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当学生掌握了物理学知识后,就能够自己根据课程内容自己选择实验材料进行相应的实验活动,分析和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条件。
  五、 结语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在初中物理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体制,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未来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汪伦.教室里的物理知识[J].物理教学探究,2015(16):11-13.
  [2]王友湘.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和出路[J].理化教学,2014(4):22-24.
  [3]彭大俊.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6(10):60-62.
  作者简介:
  董会军,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何坝镇河口九年制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开展合作性教学应当具备的条件进行论述,并提出有效的应用方式,以提高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望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环节;合作性教学;应用  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能够通过明确的分工和组员间的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以达成学习目标。在高中历史教学环节中开展合作性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有效实现资源的
摘 要:生物是一门在初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学科。它是一门自然类型的学科,主要研究动、植物等生物具体的内外部结构、组织功能和生长的规律现象。随着我国中考制度的改革,近些年,生物这门在中招成绩中占有一定分值的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生物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在新课程体制改革后发生了些许变化,因此,学校和老师在生物的初中教学中就需要积极的转变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积极大胆地创
摘 要:铝热反应是一种利用铝的还原性获得高熔点金属单质的方法,该实验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本文根据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中关于铝热反应实验存在放出大量烟污染环境、镁条不易点燃、火星飞溅等安全问题,对本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  关键词:铝热反应;改进实验;透明有机玻璃箱  铝热反應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实验之一,由于反应剧烈,伴有爆炸现象,熔融物红热现象明显,观看实验的学生会异常兴奋,并留下深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利用思维导图复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将其用在章节内容整理,可以使得章节内容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将其用于专题复习,可以形成知识框架,加深学生对相关专题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关键词:思维导图;生物教学;生物复习  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初中的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
摘 要:本文对高考题中“政策支持”的题型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取出考题材料提示的关键词句,将考查材料按性质分为显性与隐性的材料,并提出:高考答题时应做到显性材料不忽略,对隐形材料则需结合特定时间段与特定地区进行推断。此外,高考备考时还应多与时事热点结合,多角度解读政策,“政策支持”为地理答题加分。  关键词:政策支持;地理答题;时事热点  雄安新区被预言继深圳、浦东的又一个“春天”,可见政策因素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