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调与响度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ig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调、响度和音色是描述声音品质的三个要素,其中音调和响度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初学物理的学生很难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不知道什么样的情形是指音调或其高低,什么样的情形是指响度或其大小.下面就来具体谈谈音调和响度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如女同学讲话声音“尖细”,是因女同学讲话时声带振动快,频率高,所以是指音调高.
  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物体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振动幅度小,响度小.响度还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声音向外传播,越远越分散,越远响度就越小.如看电视时调节音量大小的按钮就是调节电视机的响度,音量调节大些时,音频信号的响度变大,用手摸一摸其喇叭,可感觉到它振动幅度变大了;而此时并不能改变其音调.同时,距离电视机远些听到的声音小些,也即响度小些.
  另外,音调高低是用频率大小为多少赫兹来表示的,发声体一秒钟振动一次则频率为1 Hz.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音调高低为频率是20 Hz至20000 Hz之间,低于20 Hz的次声和高于20000 Hz的超声人耳都听不到;响度大小用分贝数来表示,1分贝大约是人耳刚刚能感觉到的声音响度大小.适宜的声音响度环境不应超过45分贝,不应低于15分贝.
  举一个实验的例子,进一步区分音调与响度.
  拿一把钢尺,把它压在课桌上,让其一部分露出桌面.拨动露出桌面的部分,它就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改变它露出桌面部分的长度,在保持同样振动幅度的条件下去拨动它.可以发现露出桌面部分越短,它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听到的声音音调也越高.反之,露出桌面部分越长,它振动得越慢,频率越小,声音音调就越低.若保持它露出桌面部分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可以发现,用力大时它振动的幅度就大,听到的声音响度也大;用力小时,振动幅度小,声音响度也小.
  因此,音调和响度是两个不同的并无联系的概念,音调高低并不能影响响度的大小,响度大小也不能影响音调的高低,音调高并不代表响度一定大,响度大也并不代表音调一定高.
  下面举几个例子,具体分析音调和响度的不同.
  例1 据研究,老虎低沉的吼声能传到几公里远处.它吼声低沉指的是声音的什么品质?为什么能传那么远?
  分析 老虎吼声低沉指的是其声音音调低.之所以能传几 [LL]公里远,是因为响度大,能传得远.
  例2 某联欢会上,男低音放声歌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分析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放声歌唱是指声音的响度比较大,轻声伴唱是指声音的响度比较小,即男低音的响度比女高音的大.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男低音和女高音相比,男低音频率小,音调低.因此选A.
  例3 在实验室里声音的三个品质都可以在示波器上反映出来.假设示波器的观察条件不变(各种调节旋钮不动),音调可以从示波器屏幕上完整波形的个数上反映出来,完整波形个数多则音调高;响度就是波形的幅度大小,波形幅度大则响度大;音色就是波形的形状,波形形状规则则为乐音,形状杂乱无章则为噪声.图1是示波器上反映出来的同一次实验中的三个声音波形.试比较它们的音调高低和响度大小.
  分析 甲、乙两图相比较,它们的波形幅度大小相同,但乙图波形个数多于甲图,所以甲、乙两声音响度大小相同,但乙的音调高于甲.乙、丙两图相比较,它们的波形个数相同,但丙的波形幅度小于乙的,所以乙、丙两声音音调高低相同,但丙的响度小于乙的.同样可得出甲的响度大于丙的响度,甲的音调低于丙的音调.同时,由图中三个声音波形的形状来看,它们的音色都属于乐音这一类型.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科探究能力和基本过程及方法,使学生获得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他们认识物理在促进人类发展和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在生动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物理,推动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与理解物理.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充分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  1 兴趣是问题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她以其独特的意蕴,孕育了民族的精神和情感,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和文化.而童诗则是儿童开启言语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重要媒介.儿童文学评论家
1对“v-t”图的理解  (1)图1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  (ⅰ)由图可直接读出速度的大小v0;  (ⅱ)可求出一段时间t0内的位移  s=v0t0(图中“阴影”的“面积”)  (2)图2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  (ⅰ)由图可求出任一时刻的速度;  (ⅱ)由图可求出某一速度对应的时刻  (ⅲ)可求出一段时间t0内的位移  s=12at20.  (ⅳ)可求出质点运动的加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上世纪70年代率先起源于美国,它的产生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需要.我国在进行新课程改革之时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呢?简单说就是以小组为基本组成单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以小组总成绩和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理
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有句名言:“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科学巧妙的问题就是点燃火把的火种,为此很多教育学者都在不断地研究和实践着问题的设置.而作为青年教师而言,很难做到问题产生和变通的收放自如,更难做到问题随着学生实际生成情况的改变而改变.为此,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我们必须从原则着手,不断完善、反思、实践、提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会让我们的问题变成学生智慧再生长
上海市首届特级校长杨安澜指出:“尽管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各异,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不同,但只要他走进学校,就能够促进他内心世界的发展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当他走出学校面对社会的时候,能够充满自信,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样的目标应该成为教育者的追求.”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备受学生喜欢,这是一门艺术,需要创新求美,其真谛属于执着追求的教师. 笔者作为多年在教学一
要写好作文,重要的不是文字的功夫,而是生活的积累,德行的提升。品德高尚的人,得意时常会善待他人,失意时也不会满脸沧桑,人生重要的不是处境,关键的是朝向,心境总是大于环境
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路和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概论》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为适应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和全面素质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力学是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在学习了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时,感觉这两者非常相似,在好多题目中难以区别,便成为教学的难点,笔者这里就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区别结合实际分析.  1 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异同点  1.1 相同点  (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沿同一条直线上.  1.2 不同点  (1)力的作用点  一对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如水平桌
从这些年来的高考试题看,天体运动的问题几乎年年都考.而天体运动中的多星系统问题是常见的、自然的天文现象,具有考查知识点较多、研究对象和运动模型较多、受力情况较复杂、联系实际较密切、数学运算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主要涉及到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条基本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等知识,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力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两条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