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商理念助力学校体育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红兵:王教授,动商理念形成的背景和初衷是什么?
  王宗平:动商,就是运动商数,是人们克服自身和客观事物进行运动的能力,主要包括运动素质、运动意识、运动意志、运动机能,通俗一点说,就是运动天赋和运动潜能。现在的大、中学生,大多数智商很高,情商一般,最缺少的是动商,运动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美国人的智商、法国人的情商,已被世人广泛接受,但从全人发展的角度,我们隐约感到还缺少一个支脚,这个支脚就是“动商”。
  从小学至大学总计1404个体育学时,中国学生应能系统全面地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也应该熟练掌握2~4个项目运动技能,更应该形成了自己的运动兴趣、爱好和习惯。然而,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014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每周锻炼3次及以上,锻炼时间1小时的人群仅8.9%,38.5%的青少年体育锻炼强度偏低,甚至8.5%的学生以写作业等度过体育活动时间,且只有不足10%的上班成年人养成了运动习惯。
  早在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了“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2013年六一儿童节,习近平主席提出“少年儿童要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而当前的现实情况是学生严重缺乏运动。许多家长把健康体魄和学习成绩的排序搞颠倒了、对立了。应试教育罔顾体力发展对智力开发的促进作用,误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全部投入在文化课学习上。其实运动源于教育,教育源于游戏,游戏源于劳动,劳动源于生活,生活源于生存,生存依赖健康,健康依赖体格,体格依赖体质,体质依赖运动。运动就是这样不离不弃,伴随人的一生。
  动商,包括身体运动、生产劳动、生命活动,既与生俱来,又可后天培养。当下学生体质下滑,与缺失对动商的开发和培养不无关系。构建动商的概念体系、测评体系、培养体系、应用体系,是动商理念提出的初衷。
  张红兵:您说动商是一种发现而非发明,请具体阐述。
  王宗平:人类起初是通过肢体活动(动商)去接触自然、感知世界的,通过动商开发智商和情商,与自然建立共存体系。情商、智商、动商就相当于德育、智育、体育,优秀学生的标准是“三育”要好,优秀人才的标准是“三商”要高。人们常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我要表达的是,培养动商可以开发智力、培养情操,动商早就存在,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度认识,动商是发现,动和商两个字连在一起是发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曾说,“没有运动就没有男孩”。对于男生来说,会不会体育运动对培养他的自信有很重要的意义。要是什么都不会的话,男孩子就会失去自信,一定要让他有一项很拿手的体育运动。每个人都可以有选择但不可以放弃。所以说,动商是先于情商和智商的。
  张红兵:情商、智商、动商是如何影响个体发展的?
  王宗平: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长跑,要看谁跑得最长、笑到最后。美国小学五年级才可以选学第二语言,目前美国大学的数学相当于我国高一的难度。儿童需要塑造的是人格、体格、性格,学生须培养的是情商、智商、动商,成人须树立的是责任、担当、正义,社会须呈现的是诚信、公平、保障。人的一生,是动商陪伴与呵护的一生:幼儿,通过动商蹒跚学步感知世界;儿童,通过动商学会做人;少年,通过动商增强体质;青年,通过动商成就梦想;中年,通过动商保持体力;壮年,通过动商延缓衰老;老年,通过动商治疗疾病;耄耋老人,通过动商保持尊严,延长寿命。人的一生是动商、情商、智商伴随的一生,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婴幼儿时期:动商>情商>智商;青少年时期:智商>动商>情商;中壮年时期:情商>智商>动商;老年时期:动商>智商>情商。动商与生俱来,先于情商和智商,又后于智商和情商伴隨人走完一生。
  张红兵:动商,为什么人人享有?
  王宗平: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德智体美劳的素质定位变异为重智轻体的畸形结构,负面的影响也显现出来。这种表征是“小眼镜”“小胖墩”“小驼背”越来越多,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30年下降,实质却是从学校、家长到学生在思想上轻视学校体育、蔑视体育锻炼。对此,动商应该有所作为、有所担当,近年来我们依靠社会新闻媒体,依靠国家政策文件,就一些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全民健身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对动商加以传播和推广。如果动商的理念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运动将成为人的自觉行动,动商将会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同时我们还发现,运动有利于培养创造力,但愿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社会(媒体)能够认识到,运动不但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重要的是开发智力、塑造人格、培养创造力。中国的教育,不担心孩子将来的智商、情商,但担心孩子的“动商”,因为动商是情商、智商的保障。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健康中国背景下青少年儿童动商发展与健康促进的循证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CTY016);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大学生动商量表与理论模型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b/2016/01);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SJB890006)阶段性成果]
  (本文由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合作供稿)
其他文献
本次研讨的案例虽然说的是立定跳远,但涉及的内容却很多,如,“空间意识”“平衡能力”“重心转移”等概念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太关注但又时刻都在运用的技能,为什么学生在运动中凸显了分化呢?这不仅仅牵涉到单个动作问题,还牵涉到技能形成本身的问题。根據Richard A.Magill的动作和运动技能概念来看两者的区别时,就会发现案例研讨中所说的“空间意识”“平衡能力”“重心转移”等内容既是动作要求,更是技能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是其教育的起点。与家长相互理解、共同合作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重点,更是每位幼儿园教师的重要职责。我们积极创新搭建家园共育平台,助力幼儿健康成长。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境  1.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组织实施“我为幼师代言”教师节活动。教师节之际,围绕“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的主题,策划举办“我为幼师代言——庆祝教师
自中央7号文件明确要求全国中小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来,广州市花都区努力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积极落实相关要求。在花都区教育局指导和帮助下,花都区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将其作为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也将其作为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花都区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已形成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的局面,实现了区内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全覆盖,并涌现出众多设计科学
为进一步推动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由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主办,西南大学体育学院承办,重庆市教育学会体育卫生专业委员会等协办的“核心素养下‘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教学研讨——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于2017年12月21-23日在重庆市西南大学召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在新中国刚刚度过70华诞之际,2019年10月18日至21日,为期4天的“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在四川省德阳市举行。本届活动现场展示64节体育课,线上交流371节体育课,是历届观摩展示活动以来影响最大、组织最好、方式最新、效果最佳的一次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盛会。“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转变理念,提供合作土壤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教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以原地侧向投掷沙包为例,按照以往的理念,教师会把引臂、屈肘、出手角度等影响投掷距离的因素告诉学生,再设计一些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而如今,我们倾向于更多地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得出影响沙包投掷距离的一些因素,再通过学
针对“三人篮球”比赛规则,教练员可在不违背篮球运动基本规律的范围内对规则稍加改动,以增强趣味性,提高训练比赛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一、规则调整策略  1.合理利用场地与器材  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二至三年級(低年级组)的队员在身高、力量、用力方法和技术运用熟练程度等方面受限。因此,在“三人篮球”训练中,低年级组可采用篮筐高度为2.75m,罚球线与球篮间距离为4m并贴标志线。这样相应地降低低年级组
曾经,笔者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这样一张图片(见图1)从这两匹马“在角力”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一系列的学生的运动场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识到体育游戏的一些变化正包含在其中,其中还蕴含着育人的思想。故希望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体育游戏为了什么而变,即目的是什么;怎么进行变化,即方法是什么。期待与各位同仁交流和探讨。  一、为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而变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运动技能教学是体
一、活动背景  笔者所在学校为城区小学,人多场地小,全校49个教学班级,近2400个学生,一片200m的田径场。让每名学生都参加学校体育竞赛,都有展示的机会,是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方向。如何让全员运动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获得最大的效率,让每名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参与更多的竞赛项目,需要精心的預设和组织,尤其是人多场地小的学校更加需要精心策划,竞赛方式和组织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运动会竞赛规程简介  
孩子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父母和家人的心,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处在幼年时期的孩子身体发育尚不完全,尤其是免疫系统十分薄弱,容易受到外界细菌、病毒的感染,从而引发各类疾病,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及生长发育。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以冬春季最为常见,是引发婴幼儿死亡的常见原因。肺炎的主要原因是病原体感染、羊水吸入和过敏反应等,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  那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