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词语识别题例析: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ay_rect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题精选】
  1.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
  A. 莘莘学子B. 运筹帷幄
  C. 首当其冲D. 栋梁之材
  2. 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初春时节,春风骀荡,草儿泛绿了,叶儿发芽了,真可谓春意阑珊,正适合出外踏青。
  B. 当前,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交织,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也使社会公正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C. 朝鲜政府、政党和社会团体5日在平壤发表联合声明,提议无条件地尽快举行朝韩当局会谈,开诚布公地讨论寻找消除误解和不信任的途径。
  D.《赵氏孤儿》讲述了一个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历史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奸臣屠岸贾陷害正直的赵氏,必置之死地而后快,赵氏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
  【参考答案】
  1. C。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此处显然将其误解为堪当重任之意,属典型的望文生义,主观臆断。A. 莘莘学子:莘莘,形容众多。用于形容学生众多。B. 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D. 栋梁之材:栋:脊檩,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2. A。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此处错误理解为浓厚、当时之意,亦属典型的望文生义,主观臆断。B. 统筹兼顾:统筹,通盘筹划;兼,本义为一手执两禾,引伸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顾,照顾。统一筹划,全面照顾。C.开诚布公: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D.置之死地而后快:快,痛快。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肠狠毒。
  【析题有得】
  1. 勤于积累,做足贮备是根本。
  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是高考词语(熟语)识别题极为常见的一种设错样式。因其具有极大的迷惑性而常常造成考生误判,究其根源,实质还是贮备不足——熟知的词语自然不存在按字面义猜想的问题,当然也就不会出现望文生义的状况。
  那如何在有限的备考复习时间内进行高效的词语积累以防范望文生义的情况出现呢?建议准备一个64K的专用积累本,坚持做积累。来源主要有三:一是练习,每次做完题目要及时将自己理解错误或根本不理解的词语(熟语)记录下来;二是阅读,在阅读相关文章时,出现不理解不明白的词语(熟语)要勤查词典,坚持记录;三是考试,在订正试卷时要及时做词语(熟语)积累。其次是要不断巩固。应坚持小本随身带,利用一些零散的时间(比如坐车上学时,排队买饭时,集会空闲时)及时回看巩固。及时将已掌握的词语(熟语)划掉。这样常集常新,不断提升,有效识别的能力自然大幅提升,当然可以有效规避望文生义这个词语识别的大陷阱了。
  2. 专项阅读,重点突破很重要。
  作为高三备考的考生,如果词语(熟语)积累相对比较薄弱,就非常有必要进行专项阅读,重点突破。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许多高三备考用的复习资料都会附有易望文生义类词语(熟语)汇编,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考试的高频语料,当然应该认真阅读梳理淘汰抄录。亦即逐个阅读梳理,自己已能准确理解的弃之,未掌握且易误解的则应抄录到自己的专用积累本上。这样集中突击一下,能迅速充实自己的备考词语库,也是行之有效的备考手段之一。
  3. 吃准题意,逆向思考有必要。
  当然,一定的解题技巧仍然是必要的。作为词语(熟语)类运用正误识别题,吃准题意是基础。加点词语使用恰当/不恰当一定要看清楚,否则当然是南辕北辙。另外还要学会逆向思考。如果题目所提供的选项中的加点词语(熟语)自己并不知其意思,而此处按其字面意思理解恰恰又符合语境,能讲得通,这时候就要提高警惕,因为这极有可能就是望文生义了。不能就此断定其运用错误,至少也应列入怀疑对象。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六中学)
  责任编校彭琳
  
其他文献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师者之师,就应该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用智慧开启智慧。小毅,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的这样一位师者之师。  我和小毅是忘年之交。他儒雅而谦逊,沉稳而阳光,踏实而智慧,对语文教育事业有种惊人的热情与执着。我们是在教育部“国培计划”中认识的,之前我知道重庆有个王小毅,经常听到一些名师提及,说他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