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物理教学的感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yufe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在不断学习着、尝试着,并期望能为推进此次教育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授物理基本知识、基本规律为教学主线,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并且要求学生“齐步走”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给每一个学生足够的发展平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对于物理学科本身而言,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物理学科成了“难”的代名词,教师、学生都为对付考试与繁、难的题海而斗争着,课堂教学沉闷,缺乏生气,难以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更不用说创新意识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果不给他提供‘食物’,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此次课程改革正提倡了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物理课堂既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场所,又是自由讨论、畅所欲言的论坛,让学生学习潜能、创新能力都在其中得到充分锻炼。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把许许多多的问题作为“食物”提供给学生,在教学中把那些问题创设情境,尤其是一些可以跟日常生活中有联系或者是可以在身边找到痕迹的,让学生先做到可以感知,确定这是他们应该且有兴趣去研究和探索的,变教师强迫性地去学习为自己主动地去钻研,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内外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动脑,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觉得物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生活离不开物理”。有时,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做适当的假设,让学生提出验证的方法,并且根据需要设置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座位附近同学的集体智慧,通过小组的讨论发现的物理规律,会让学生一方面体验到“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成就感,一方面得到帮助和提高。但兴趣的培养不能是一时的,要长久保持,就要不断地向学生注入新鲜的“血液”,让这种兴趣成为学习的持续动力。因此,我们应该把物理课堂设置为一个供学生探索科学的实验站,让课堂成为他们主动学习、发现惊喜、感受快乐的空间,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新课改对每一位教师也同时是一种冲击,对物理教师本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的信息资源,考验着教学水平、教育功底和文化底蕴。
  首先,就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要“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改变传统教师在课堂上居高临下的主体地位,站到学生中间,参与他们的讨论和学习,为他们的学习指引方向,用平等的态度去和他们进行交流,打破以往严肃和沉闷的局面,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填满仓库,而是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的,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的。
  其次,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做一名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就必须不断吸收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知识,做一个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同时,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学中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技发展,增强教学实践能力,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积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随时进行反思,形成教育经验。另外,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教师应成为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只有这样,才能具有驾驭教育现场的能力。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和应用物理。
其他文献
须癣毛癣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皮肤癣菌,主要感染人与动物的皮肤角质层及其附属角质化组织。锌是微生物重要的必需微量金属元素之一,是细胞中的第二大过渡金属,对病原微生
中学教学背景下的历史思维能力是指中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运用历史思维方式成功地解决历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良好适应性的心理特征。  一、高——必须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思维的理论依据,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钥匙”。辩证唯物主义中内因与外因、必然性与偶然性、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与发展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摘 要: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扩充和革新,运用案例进行课堂教学,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本文阐述了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作用、实施方法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案例教学法 主要作用 实施方法 注意问题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
摘 要: 滨海县乡土地理素材十分丰富,然而,乡土地理素材在滨海县高、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却并不乐观。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各种方法,使滨海乡土地理素材能够有机地融入地理教学之中。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滨海县 乡土地理素材 应用方法  乡土地理主要是指本县(市)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地理技能,也就是本乡本土的地理。滨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沿海地区,乡土地理素材十分丰富。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圆周运动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要想做好此类题重点是找到圆心的位置,因此我在这里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圆周运动圆心的三种基本找法及实例进行分析。  一、已知粒子运动轨迹上两点的速度方向,作这两速度方向的垂线,交点即为圆心。  例1:在半径为R的圆周内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与圆周面,指向读者,有一带电粒子(电量为q,质量为m),从A点沿半径AO方向射入磁场,离开磁场
刚第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首次发现在1908年,因其速殖子呈弓形而得名。猫科动物是其已知的唯一中间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