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剖宫产围术期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j17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强调护理人员除目前的护理活动外,还应加强对舒适护理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产妇[1].笔者对剖宫产围术期患者采用舒适护理,以观察其应用效果.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12月诸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产妇340例(观察组),年龄(27.7±3.7)岁;同时选择2009年1 ~12月在该医院行剖宫产术产妇32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8.0±4.0)岁.两组在年龄、剖宫产原因、孕产次、手术医生、麻醉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其他文献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脑外伤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好发于下肢,可引起血栓脱落,导致心、脑、肺等脏器栓塞,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1].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脑外伤的发病率上升,下肢DVT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DVT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3].本研究对比分析了脑外伤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预防下肢DVT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肝硬化失代偿期因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易反复出血,单靠药物治疗预后差,且易反复.笔者对经内镜下行食管胃底静脉套扎术30例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慢性心力衰竭(CHF)好发于老年患者,病死率40%~50%[1].临床治疗上常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护理措施[2].近年来研究发现,合理护理干预可提高CHF患者的防病治病意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使病情稳定,改善心功能,减少再住院率和病死率[3-4].笔者对收治的CHF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相比较,以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CHF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临床护理路径是为已确诊某种疾病的一组患者制定的,可使护理人员有预见性、有计划的工作,也可使患者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获得最佳护理质量[1].笔者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1].本研究通过对收治的82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回顾性调查发现,其中有68例患者发生再出血,且大多数再出血患者存在明确的引起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因此,对其危险因素分析如下,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