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负债,政府不能“照单全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到2006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元到5000亿元。而当年全国政协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国高校贷款总额达2500亿元。在全国人大安排的五大高校校长记者见面会上,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说,化解高校债务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由政府偿还,而对公众关心的后勤产业化问题,黄达人分析说,高校后勤有相当一部分是为师生服务,这一部分服务是没有赢利的。
  我国高校绝大多数都是公办高校,是在为政府办学,为人民办学,从这一层面上来讲,高校欠债政府还的论点和“子债父还”的论调异曲同工。所以说,无论从还债能力上,还是从情理方面来论,由政府偿还都是当前化解高校债务这一紧迫问题的最好解决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化解紧迫问题的最好、最有效方法,并不都是最合理的方法。政府替高校还债虽然合乎情理,但并不是说这种还债本身是可以不附加条件、不分青红皂白的。正如银行在处理债务问题的时候会区别良账、呆账与坏账一样,政府在对待高校债务的问题时,也应该做到区别对待,有章有法,既不放任自流、坐视不管,也不大包大揽,照单全收,而是在做到对高校债务进行精确、合理区分的基础上,有条件地代为债还。这样既体现了政府及其部门对所举办高校的一种负责任态度,也显示出高校作为一级独立法人本身,理应在相应范围内负责的积极姿态。
  那么,该如何正确区分高校债务呢?我想,应在三个方面有所体现。其一,债务因何而生?到底是由于高校领导决策失误导致的,还是正常的教学活动使然。如果是后者,定当由政府代为偿还,如果是前者则应另当别论。
  其二,债务所作何用?到底是用作改善教学科研场所设施,还是用作兴建宾馆酒店、观光电梯、豪华场馆、公费旅游、洗脚按摩等等。如果是前者则是良债,如果是后者则是呆、坏债,应从重发落。
  其三,债务背后是否暗藏“蛀虫”?我们都知道,前些年高校在后勤社会化、大兴土木方面突飞猛进,所导致的后果一是大学变大了,变高了,变“美”了,二是学生上不起学,住不起宿舍,三是滋生了一批“蛀虫”。在对高校债务进行合理区分的时候尤应如此,债务或部分债务是否由腐败而生,如果是,则应在清除这批“蛀虫”后,再来谈政府替高校还债,否则,纳税人再富裕,国库再充实,政府再慷慨,也没有任何理由给高校不合理欠债埋单。
  高校欠债问题严重其实不是一个孤立问题,而是高校在以后勤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道路上越走越偏的集中体现。干了本不该干的事,比如大举兴办实业;吃了不该吃的饭,比如设法创收;戴了不该戴的帽,比如高校机关化,从而导致没有干好大学所应该搞好的教学和科研这两个最根本的任务。因此,如果高校负债政府还已经或即将成为某种定论,请务必把它摆在高等教育改革这个大问题上通盘考虑。
其他文献
3月18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签约仪式在东北师大校部举行。为进一步提高独立学院的办学层次,培养社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经双方领导协商决定,
【摘要】音乐是美妙的,陶冶人的情操,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作为一门学科,从小学开始就学习音乐,要让学生学好音乐就应该先要让学生拥有学习音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任何东西的前提,是学习音乐的动力。在音乐课上应当充分表达出音乐存在的魅力,吸引学生注意力,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根据学生的心理程度和审美程度来决定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学内容还应该重视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