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上的电磁技术应用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aiyu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外军队已研制成功的电磁武器主要有电磁枪、电磁炮和电磁脉冲弹等。这些武器的研制成功,标志着高技术条件下的电子战正向着加强对敌方电子设备的摧毁,特别是向破坏敌方C~3I系统的核心——计算机软、硬系统的方向发展。 电磁枪 电磁枪的主要依据是物理定律,即当电流与磁场相交时,在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电磁 At present, there are mainly electromagnetic guns, electromagnetic guns and electromagnetic pulse bombs that have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by foreign troops.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these weapons indicates that the electronic war under high-tech conditions is stepping up efforts to strengthen the destruction of enemy electronic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the soft and hard systems that undermine the enemy's C-3I system. The main basis of electromagnetic gun electromagnetic gun is the physical law, that is, when the current and magnetic field intersect,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current and magnetic field generated electromagnetic
其他文献
2009年,费时多年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终于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最初由复旦大学周振鹤先生发起,邀南京师范大学施和金教授担任隋代部分的写作,作者先据以前
静脉窦血栓形成不管由何种原因引起,多数均有颅高压表现,而仅表现为精神意识障碍者极少见报道.我们介绍1例单纯表现为精神意识障碍的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罕见病例。
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苏-37的空前成功,又激起了人们对前掠翼飞机的浓厚兴趣。作为一种与后掠翼正好相反的前掠翼,它到底有何特殊的本领?其发展曾遇到过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本文将作一些解释。    前掠翼的历史    前掠机翼是在二次大战时德国发展的,并首次在汉斯·沃克领导设计的容克Ju-287轰炸机上使用。1943年1月,美、英联军开始联合对德国本土进行轰炸。1943年中,联军大量的P-51及加
目的 探讨外伤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t-BPPV)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所诊治的19例t-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与51例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I-BPPV)进行对比.结果 t-BPPV组平均发病年龄(51.3±19.1)岁,I-BPPV组(63.2±16.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t-BPPV组2个或2个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