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对心源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影响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预处理对心源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心源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53例,所有患者责任血管均为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应用脑血管造影评估闭塞侧侧支循环情况,对比发病前口服与未口服他汀类药物患者侧支循环及预后的差异。

结果

与未口服他汀类药物组患者比较,口服汀类药物组患者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更高,低密度胆固醇含量更低,侧支循环良好患者比例更高,术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服用比例是心源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5.000,95%CI:1.136~22.006,P=0.033)。

结论

心源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口服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侧支循环及临床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抑制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神经炎症的具体机制。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白藜芦醇处理组,每组20只。后2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成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闭塞2 h后进行再灌注,并分别于模型制备前15 min和再灌注前1 min给予20 mg/kg生理盐水或白藜芦醇尾静脉注射1次。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8年4月至10月于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治的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及122例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脑梗死组(NIHSS评分<5分)(n=100)、中度脑梗死组(NIHSS评
目的探讨调节性B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中的表达。方法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4例GBS患者进行研究,设为GBS组。同时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44例进入研究,设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被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19+CD24hiCD38hi调节性B细胞、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在CD19+淋
Meige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节段性颅颈部肌张力障碍疾病,以眼睑痉挛和口下颌、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和手术治疗。本文围绕Meige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炎症反应是引起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而内质网应激是介导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激活一系列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从而调控神经细胞存活或死亡,影响神经功能修复。因此,深入了解脑出血后内质网应激与炎症反应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信号通路,可为脑出血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及依据。笔者现围绕脑出血后内质网应激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脑出血中的重要作用展开综述。
目的初步探讨复合手术治疗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聊城市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透视下双腔Fogarty球囊导管(3F)取栓术(必要时予支架植入)治疗的9例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颈内动脉起始处节段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血管再通情况及围手术期、随访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C
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CA)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自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转康复科行后续康复治疗4周的74例急性MCA梗死患者,于入院时采用中国改良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方程计算eGFR以评估肾功能,并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轻中度异常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支架成型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9例颈动脉支架成型术后再狭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与研究组患者相匹配的29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CEA治疗2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术中同时将支架剥除。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围手术期并发症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自体血基底节区注射法制备成脑出血模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正常饲养)和穿刺引流组(予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每组12只。分别于手术前后对2组大鼠行改良神经损伤严重性评分(mNSS),并各取6只行HE染色、TUNEL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凋亡神经细胞数,各取6只检测脑内伊文思蓝(EB)渗透量。结果穿刺引流组术后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