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校扩招带来了大学生的就业困境。本文将通过对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就业困境的综合分析,探讨就业背景下的高师钢琴教学改革。
【关键词】能力;高师钢琴教学;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于1999年开始大幅度扩招,伴随着这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学校、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形成了当前社会上越来越难以摆脱的就业困境。本文将通过对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探讨就业背景下的高师钢琴教学改革。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1.高等教育自身的原因
就高等教育体系而言,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的陈旧成为高校与社会就业需求之间最大的障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普通教育的音乐教师,就高师钢琴教学而言,其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键盘基础的音乐教师。但是,实际上高师钢琴教学与中学音乐教学所需有相当的差距,学、用脱节现象十分明显。我们一贯延用音乐院校的授课方法、套路,教师注重技能,技巧的传授,专业技能占课程的比重大,而忽视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方面所占课程份量不足,恰恰这些又是高师培养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
2.学生自身的原因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经过2~4年的钢琴学习,虽然已基本掌握了一些钢琴的弹奏方法,能演奏一些中小型乐曲,但灵活运用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对键盘音位不熟,试奏能力差,弹奏歌曲伴奏有一定的困难等方面,综合素质不高。而对于将来要从事音乐教育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试奏、即兴伴奏是今后成为一名合格音乐教师、幼教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也是每年供需见面会面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择业时不能正视自我,期望值过高,不愿意到基层和艰苦地区的学校工作。
二、就业背景下的高师钢琴教学改革
1.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根据“培养应用能力,满足就业需求”的原则,论证、制订课程内容等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规格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高师钢琴教学应坚持以能力的培养为基础(提高学生自弹自唱,钢琴伴奏的能力等)。培养学生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音乐教学方法,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要调整好专业技能训练与实际运用能力训练之间所占课程总量的关系,课堂教学应因材施教,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把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也就是将知识逐步转化为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钢琴考试、考查应以学生实际能力为测试目的。
2.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师音乐系的钢琴教学往往沿袭音乐院校中钢琴教学的模式与内容,强调演奏技能和技巧的运用,导致学生拼命练技术,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师范教育的特点,因此,对于师范院校的音乐系来说,探索一条体现本专业特点的教学道路是非常重要的,国家教音委员会颁发的《关于发展与改革艺术师范教音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改革教学方法,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向综合性、应用性发展”,我们应从严要求,强调学生的基本弹奏方法,把钢琴技巧训练和应用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我们在教学中,不光强调解决技术问题,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还应强调学生用首调的观念熟悉键盘,首先,学习音阶的过程中,我们应打破以前一个调一个调的学习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应先讲一下音阶的结构,在头脑中建立首调的概念,然后根据指法的相同,不同分组来一一的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枯燥感,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可加入一些和弦连接的(Ⅰ—Ⅳ—Ⅴ—Ⅰ)和弦转位的内容,为弹好即兴伴奏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学习练习曲、乐曲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接触面,提高演奏水平,在学习中,我们可能精选部分有一定代表性的练习曲和乐曲进行重点教学,不光让学生从技术上过关,还要引导学生深入作品,从作品中吸收有营养的成份,提高能力,同时有机地与即兴伴奏结合起来,把一些精美的音型用于伴奏。另外,可以多弹奏一些典范的原谱伴奏,优秀的伴奏作品是学生学习伴奏的“范本”,一首好的伴奏作品,无论是从和声配置、音型设计、前奏、间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们应要求学生不仅要把伴奏弹会,而且要学会灵活运用,借鉴原谱伴奏中一些好的地方,学以致用,应用在同类的歌曲伴奏中,提高伴奏的水平,视奏对于钢琴教学来说非常重要,要提高学生的能力与伴奏水平,就必须加大视奏所占课程的比例,把视奏训练纳入视奏所占课程的比例,把视奏训练纳入课堂中来。
3.教学形式的改革
单一的授课形式,虽然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对作品可以详尽剖析,悉心推敲,但难以突出师范教育的特点,学生解决复杂情况的能力,协调能力比较差,不利于多种运用能力的形成,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一对一的单个授课制和小班授课制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上课的同时,即可以学到扎实的技巧,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与多种运用的能力,譬如,单一授课时,我们可以进行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小组课时,学生可以相互观摩,相互提出缺点、意见,而且可以加入即兴伴奏练习,让学生自弹、自唱为以后踏上教育岗位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还可以从一组相互伴奏,提高钢琴伴奏的实际水平,上课的方法也可以多样性,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形成主动,因材施教,在保证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情境性教学是手脑并用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对已学理论综合应用的能力与水平,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配弹能力。在设计教学模式时,要注重教学过程的情境性,通过在一个情境中即时完成弹奏,来培养在即时运用技能的良好心理素质。
4.成绩考核的改革
现高师教学评估以技能水平做为单一的评定标准,钢琴的考核只注重专业技术的考核,导致学生只注重提高技术水平,思路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更有的学生花很长时间去死练一首钢琴曲,考试分数很高,但是真正的能力极差,视奏不会弹,钢琴即兴伴奏弹不好,自弹不能自唱,键盘不熟悉,稍为移调就找不着键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我们应把钢琴考核分为几个重要的方面,侧重于各种能力的测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改变学生只重技术不顾能力的态度,真正使钢琴教学以能力的培养为基础。
5.教学实践的改革
教学实践是师范生如何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教学相联系,也就是将知识逐步转化为能力的过程,高等师范院校应抓住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建立一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选择一批具备教学设备齐全、管理水平较高、适合学生实习的班级,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即兴创造的曲目,作为学生的实践构成。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期间,聘请实习学校的音乐教师担任兼职教师,使学生有机会进入教学的实际过程,获得真正的岗位训练和工作体验,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巩固起来,通过实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休地位,通过实践,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找出差距,促进学习成绩和业务能力的提高,通过实践,可将学生的知识变为能力,只有让学生在学习→实践,实践→学习的不断反复磨练中,所以知识才能变为技能,才能向能力转化,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从各个方面去补充自我,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完善自我。
总之,高师钢琴教学只有坚持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师范性特点,才能更好的提高高师音乐系学生的全面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应当前就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凌云.如何培养高等音乐师范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J].钢琴艺术,1996(3):37-41.
[2]加德纳.智能训练:学生怎样理解[M].1999.
作者简介:王艺红,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演奏、钢琴即兴伴奏。
【关键词】能力;高师钢琴教学;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于1999年开始大幅度扩招,伴随着这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学校、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形成了当前社会上越来越难以摆脱的就业困境。本文将通过对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探讨就业背景下的高师钢琴教学改革。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1.高等教育自身的原因
就高等教育体系而言,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的陈旧成为高校与社会就业需求之间最大的障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普通教育的音乐教师,就高师钢琴教学而言,其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键盘基础的音乐教师。但是,实际上高师钢琴教学与中学音乐教学所需有相当的差距,学、用脱节现象十分明显。我们一贯延用音乐院校的授课方法、套路,教师注重技能,技巧的传授,专业技能占课程的比重大,而忽视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方面所占课程份量不足,恰恰这些又是高师培养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
2.学生自身的原因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经过2~4年的钢琴学习,虽然已基本掌握了一些钢琴的弹奏方法,能演奏一些中小型乐曲,但灵活运用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对键盘音位不熟,试奏能力差,弹奏歌曲伴奏有一定的困难等方面,综合素质不高。而对于将来要从事音乐教育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试奏、即兴伴奏是今后成为一名合格音乐教师、幼教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也是每年供需见面会面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择业时不能正视自我,期望值过高,不愿意到基层和艰苦地区的学校工作。
二、就业背景下的高师钢琴教学改革
1.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根据“培养应用能力,满足就业需求”的原则,论证、制订课程内容等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规格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高师钢琴教学应坚持以能力的培养为基础(提高学生自弹自唱,钢琴伴奏的能力等)。培养学生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音乐教学方法,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要调整好专业技能训练与实际运用能力训练之间所占课程总量的关系,课堂教学应因材施教,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把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也就是将知识逐步转化为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钢琴考试、考查应以学生实际能力为测试目的。
2.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师音乐系的钢琴教学往往沿袭音乐院校中钢琴教学的模式与内容,强调演奏技能和技巧的运用,导致学生拼命练技术,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师范教育的特点,因此,对于师范院校的音乐系来说,探索一条体现本专业特点的教学道路是非常重要的,国家教音委员会颁发的《关于发展与改革艺术师范教音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改革教学方法,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向综合性、应用性发展”,我们应从严要求,强调学生的基本弹奏方法,把钢琴技巧训练和应用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我们在教学中,不光强调解决技术问题,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还应强调学生用首调的观念熟悉键盘,首先,学习音阶的过程中,我们应打破以前一个调一个调的学习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应先讲一下音阶的结构,在头脑中建立首调的概念,然后根据指法的相同,不同分组来一一的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枯燥感,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可加入一些和弦连接的(Ⅰ—Ⅳ—Ⅴ—Ⅰ)和弦转位的内容,为弹好即兴伴奏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学习练习曲、乐曲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接触面,提高演奏水平,在学习中,我们可能精选部分有一定代表性的练习曲和乐曲进行重点教学,不光让学生从技术上过关,还要引导学生深入作品,从作品中吸收有营养的成份,提高能力,同时有机地与即兴伴奏结合起来,把一些精美的音型用于伴奏。另外,可以多弹奏一些典范的原谱伴奏,优秀的伴奏作品是学生学习伴奏的“范本”,一首好的伴奏作品,无论是从和声配置、音型设计、前奏、间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们应要求学生不仅要把伴奏弹会,而且要学会灵活运用,借鉴原谱伴奏中一些好的地方,学以致用,应用在同类的歌曲伴奏中,提高伴奏的水平,视奏对于钢琴教学来说非常重要,要提高学生的能力与伴奏水平,就必须加大视奏所占课程的比例,把视奏训练纳入视奏所占课程的比例,把视奏训练纳入课堂中来。
3.教学形式的改革
单一的授课形式,虽然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对作品可以详尽剖析,悉心推敲,但难以突出师范教育的特点,学生解决复杂情况的能力,协调能力比较差,不利于多种运用能力的形成,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一对一的单个授课制和小班授课制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上课的同时,即可以学到扎实的技巧,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与多种运用的能力,譬如,单一授课时,我们可以进行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小组课时,学生可以相互观摩,相互提出缺点、意见,而且可以加入即兴伴奏练习,让学生自弹、自唱为以后踏上教育岗位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还可以从一组相互伴奏,提高钢琴伴奏的实际水平,上课的方法也可以多样性,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形成主动,因材施教,在保证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情境性教学是手脑并用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对已学理论综合应用的能力与水平,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配弹能力。在设计教学模式时,要注重教学过程的情境性,通过在一个情境中即时完成弹奏,来培养在即时运用技能的良好心理素质。
4.成绩考核的改革
现高师教学评估以技能水平做为单一的评定标准,钢琴的考核只注重专业技术的考核,导致学生只注重提高技术水平,思路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更有的学生花很长时间去死练一首钢琴曲,考试分数很高,但是真正的能力极差,视奏不会弹,钢琴即兴伴奏弹不好,自弹不能自唱,键盘不熟悉,稍为移调就找不着键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我们应把钢琴考核分为几个重要的方面,侧重于各种能力的测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改变学生只重技术不顾能力的态度,真正使钢琴教学以能力的培养为基础。
5.教学实践的改革
教学实践是师范生如何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教学相联系,也就是将知识逐步转化为能力的过程,高等师范院校应抓住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建立一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选择一批具备教学设备齐全、管理水平较高、适合学生实习的班级,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即兴创造的曲目,作为学生的实践构成。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期间,聘请实习学校的音乐教师担任兼职教师,使学生有机会进入教学的实际过程,获得真正的岗位训练和工作体验,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巩固起来,通过实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休地位,通过实践,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找出差距,促进学习成绩和业务能力的提高,通过实践,可将学生的知识变为能力,只有让学生在学习→实践,实践→学习的不断反复磨练中,所以知识才能变为技能,才能向能力转化,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从各个方面去补充自我,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完善自我。
总之,高师钢琴教学只有坚持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师范性特点,才能更好的提高高师音乐系学生的全面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应当前就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凌云.如何培养高等音乐师范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J].钢琴艺术,1996(3):37-41.
[2]加德纳.智能训练:学生怎样理解[M].1999.
作者简介:王艺红,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演奏、钢琴即兴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