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处于复苏阶段,国际金融市场趋于稳定,经济全球化呈现深入发展大趋势;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基本确立,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保持消费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消费品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今年1—2月份数据来看,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2.5万亿元,同比增长17.9%,比2009年加快2.4个百分点。从今年1、2月份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三者比例更趋协调,消费的贡献也将进一步提高。总体来说,消费品工业经济运行环境将好于去年。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保持消费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存在制约
受收入结构、服务水平、消费热点和体制机制等影响,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已较困难。同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知名自主品牌少、诚信建设滞后、产品创新能力弱、售后服务待完善等也制约了消费需求增长。
(二)产业调整优化的任务十分艰巨
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产业转移面临很大困难;企业集中度普遍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足;造纸、酒精、柠檬酸等行业中,污染严重、比重较大的落后产能亟待淘汰。在外需大幅萎缩背景下,淘汰落后产能和压缩过剩产能相互交织,且关系到诸多的利益调整以及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
(三)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增大
长期以来,消费品工业增长很大程度是依靠物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投入,且过度依赖传统国际市场,发展的内生机制不健全。食品、造纸、皮革、印染等行业节能减排治污压力空前增大,沿海企业用工荒再度出现。如果出口退税和汇率政策出现调整,原油、棉花等大宗产品价格继续走高,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趋势增强,去年消费品工业质量和效益的较好局面将难以持续。
(四)实现出口较快增长困难很大
目前發达国家消费疲软状况难有大的改变,经济整体回升面临较多困难。当前一些新情况、新动向值得特别关注。譬如,奥巴马政府提出了美国出口翻番计划和抑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计划。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绿色新政”、“REACH法案”、“碳关税”等新政策动向,都将对轻纺产品稳定出口形成新的挑战。
二、2010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轻纺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关键年。保持消费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并为“十二五”开好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规划编制实施为依据,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能
贯彻落实轻纺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是今年的工作重点。既要密切跟踪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适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整建议;要认真开展已发布的诚信建设、自主品牌建设等指导意见的组织实施工作;抓紧开展尚未出台的配套实施细则制订工作。
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不仅关系消费品工业长远发展,还关系行业管理职能定位。要按照科学发展、统筹安排、开拓创新,注重实效、民主决策的原则,集中力量组织编制《消费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同时要做好轻工、纺织、食品、医药、制盐等重点行业及诚信建设等重点领域“十二五”专项规划。
(二)以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为重点,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步伐
一是加强对结构调整的引导。除轻纺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的工作任务外,还要抓紧制定医药、制糖加工等行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二是严格市场准入。抓紧出台印染、粘胶、维生素C、果汁等门槛缺失行业的准入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推动产业区域布局调整。尽快发布《促进纺织产业区域转移的指导意见》,会同地方、协会搭建产业转移对接平台,创建轻纺工业示范园区,引导推动产业梯度转移,特别要抓住中央解决新疆问题的机遇,研究提出新疆优质纱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四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消费品工业领域要完成化纤、印染、皮革、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等七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五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根据《2010年消费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组织好2010年技术改造项目的储备、申报、评审工作,落实好专项资金;协调落实食品企业质量检(监)测能力建设等技术改造专项。
六是进一步改善轻纺产品出口结构。继续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引导企业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格局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要高度关注出口国政策变化及汇率变动等不确定因素,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收购国外知名品牌、名品研发设计机构和营销网络等活动。
(三)以扩大内需为契机,不断增强创新发展能力
一是切实增加有效供给。要顺应城乡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引导企业努力开发换代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积极配合有关方面进一步落实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要加强政策研究,引领和促进消费升级,尽快提出发展休闲用品、高档消费品的政策意见。
二是工商联手扩大内需。开展“名品进名店”、“名品创名店”活动,支持重点专业市场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发挥其对小城镇、农村居民消费以及品牌培育的促进作用。
三是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制定发布《加快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加强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的政策研究,适时出台指导意见,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消费品工业强农惠农功能。
五是加快中药材原料基地建设。落实《关于加强中药材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有关政策措施,组织实施2010年度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增强高品质中成药供给能力。
(四)以两化融合为突破口,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积极落实《推进消费品工业两化融合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消费品工业两化融合示范工程的措施,并组织实施;继续在重点行业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完善国家医药储备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建立基本药物供需信息平台;加快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诚信信息资源共享。
二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要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中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新型纺织机械、造纸装备、食品装备、生物医药装备等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加强轻纺产业集群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新技术、新工艺在行业中的应用。
三是抓好典型经验推广。要学习和借鉴广东澄海玩具礼品业走自主品牌之路的经验,通过搭建技术、研发、专利、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降低转型升级成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消费品工业企业99%以上是中小企业,要协调解决好消费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融资担保难、政策落实不到位、负担比较重等问题。
(五)以诚信和品牌建设为着力点,提高行业质量效益
一是扎实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行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加强诚信建设。落实《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逐步扩大企业诚信建设试点范围。
二是大力实施自主品牌战略。以服装家纺品牌建设为切入点,贯彻落实《大力推进服装家纺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实施品牌战略,开展品牌评价、跟踪、监测、发展等工作;研究制定《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
三是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以品种、质量、品牌、服务为重点,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纺织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依法规范食品加工企业的指导意见》,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制定轻工、医药等行业加强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
(六)以惠民生保稳定为立足点,着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一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工作。督促、指导地方和企业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的要求,研究制定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继续配合开展食品质量安全、违法添加物专项整治以及药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汲取问题奶粉的教训,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主动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搞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
二是继续做好甲型流感防控工作。要按照全国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总体部署,扎实做好防控流感所需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生产、储备和调运工作。
(七)以深化改革為动力,做好专项管理工作
一是主动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政策研究,配合卫生部门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密切监测医改及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动态,提高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能力。
二是积极推进盐业体制改革。配合国家发改委尽快完成盐业体制改革意见并上报国务院,完善改革配套措施。加强盐业行业管理,着手建立食盐国家储备制度。
三是做好重点产品生产计划管理工作。按照“总量控制、稍紧平衡”的原则,会同相关部门做好2010年度卷烟、食盐、糖精等产品年度生产计划的拟订和实施工作。
四是开展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的修订工作;研究提出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组织开展第六届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的准备工作。
五是加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的组织协调。会同履约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我国控制烟草和履约规划及履约报告的编制工作。
(八)以加强行业管理为目的,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完善专家咨询和经济运行会商制度,畅通信息渠道,抓紧建立与省级工业主管部门的信息交流制度,及时提出应对的政策措施建议。
二是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做好《贯彻落实〈轻工、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各项工作。推进2010年轻工、纺织、食品、包装等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三是加强消费品工业重大课题研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地方工业主管部门以及专家学者的工作支撑作用,开展“消费品工业发展战略”等重大课题研究工作。
一、消费品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今年1—2月份数据来看,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2.5万亿元,同比增长17.9%,比2009年加快2.4个百分点。从今年1、2月份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三者比例更趋协调,消费的贡献也将进一步提高。总体来说,消费品工业经济运行环境将好于去年。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保持消费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存在制约
受收入结构、服务水平、消费热点和体制机制等影响,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已较困难。同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知名自主品牌少、诚信建设滞后、产品创新能力弱、售后服务待完善等也制约了消费需求增长。
(二)产业调整优化的任务十分艰巨
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产业转移面临很大困难;企业集中度普遍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足;造纸、酒精、柠檬酸等行业中,污染严重、比重较大的落后产能亟待淘汰。在外需大幅萎缩背景下,淘汰落后产能和压缩过剩产能相互交织,且关系到诸多的利益调整以及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
(三)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增大
长期以来,消费品工业增长很大程度是依靠物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投入,且过度依赖传统国际市场,发展的内生机制不健全。食品、造纸、皮革、印染等行业节能减排治污压力空前增大,沿海企业用工荒再度出现。如果出口退税和汇率政策出现调整,原油、棉花等大宗产品价格继续走高,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趋势增强,去年消费品工业质量和效益的较好局面将难以持续。
(四)实现出口较快增长困难很大
目前發达国家消费疲软状况难有大的改变,经济整体回升面临较多困难。当前一些新情况、新动向值得特别关注。譬如,奥巴马政府提出了美国出口翻番计划和抑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计划。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绿色新政”、“REACH法案”、“碳关税”等新政策动向,都将对轻纺产品稳定出口形成新的挑战。
二、2010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轻纺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关键年。保持消费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并为“十二五”开好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规划编制实施为依据,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能
贯彻落实轻纺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是今年的工作重点。既要密切跟踪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适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整建议;要认真开展已发布的诚信建设、自主品牌建设等指导意见的组织实施工作;抓紧开展尚未出台的配套实施细则制订工作。
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不仅关系消费品工业长远发展,还关系行业管理职能定位。要按照科学发展、统筹安排、开拓创新,注重实效、民主决策的原则,集中力量组织编制《消费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同时要做好轻工、纺织、食品、医药、制盐等重点行业及诚信建设等重点领域“十二五”专项规划。
(二)以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为重点,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步伐
一是加强对结构调整的引导。除轻纺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的工作任务外,还要抓紧制定医药、制糖加工等行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二是严格市场准入。抓紧出台印染、粘胶、维生素C、果汁等门槛缺失行业的准入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推动产业区域布局调整。尽快发布《促进纺织产业区域转移的指导意见》,会同地方、协会搭建产业转移对接平台,创建轻纺工业示范园区,引导推动产业梯度转移,特别要抓住中央解决新疆问题的机遇,研究提出新疆优质纱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四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消费品工业领域要完成化纤、印染、皮革、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等七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五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根据《2010年消费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组织好2010年技术改造项目的储备、申报、评审工作,落实好专项资金;协调落实食品企业质量检(监)测能力建设等技术改造专项。
六是进一步改善轻纺产品出口结构。继续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引导企业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格局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要高度关注出口国政策变化及汇率变动等不确定因素,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收购国外知名品牌、名品研发设计机构和营销网络等活动。
(三)以扩大内需为契机,不断增强创新发展能力
一是切实增加有效供给。要顺应城乡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引导企业努力开发换代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积极配合有关方面进一步落实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要加强政策研究,引领和促进消费升级,尽快提出发展休闲用品、高档消费品的政策意见。
二是工商联手扩大内需。开展“名品进名店”、“名品创名店”活动,支持重点专业市场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发挥其对小城镇、农村居民消费以及品牌培育的促进作用。
三是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制定发布《加快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加强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的政策研究,适时出台指导意见,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消费品工业强农惠农功能。
五是加快中药材原料基地建设。落实《关于加强中药材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有关政策措施,组织实施2010年度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增强高品质中成药供给能力。
(四)以两化融合为突破口,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积极落实《推进消费品工业两化融合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消费品工业两化融合示范工程的措施,并组织实施;继续在重点行业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完善国家医药储备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建立基本药物供需信息平台;加快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诚信信息资源共享。
二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要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中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新型纺织机械、造纸装备、食品装备、生物医药装备等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加强轻纺产业集群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新技术、新工艺在行业中的应用。
三是抓好典型经验推广。要学习和借鉴广东澄海玩具礼品业走自主品牌之路的经验,通过搭建技术、研发、专利、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降低转型升级成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消费品工业企业99%以上是中小企业,要协调解决好消费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融资担保难、政策落实不到位、负担比较重等问题。
(五)以诚信和品牌建设为着力点,提高行业质量效益
一是扎实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行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加强诚信建设。落实《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逐步扩大企业诚信建设试点范围。
二是大力实施自主品牌战略。以服装家纺品牌建设为切入点,贯彻落实《大力推进服装家纺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实施品牌战略,开展品牌评价、跟踪、监测、发展等工作;研究制定《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
三是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以品种、质量、品牌、服务为重点,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纺织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依法规范食品加工企业的指导意见》,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制定轻工、医药等行业加强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
(六)以惠民生保稳定为立足点,着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一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工作。督促、指导地方和企业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的要求,研究制定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继续配合开展食品质量安全、违法添加物专项整治以及药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汲取问题奶粉的教训,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主动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搞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
二是继续做好甲型流感防控工作。要按照全国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总体部署,扎实做好防控流感所需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生产、储备和调运工作。
(七)以深化改革為动力,做好专项管理工作
一是主动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政策研究,配合卫生部门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密切监测医改及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动态,提高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能力。
二是积极推进盐业体制改革。配合国家发改委尽快完成盐业体制改革意见并上报国务院,完善改革配套措施。加强盐业行业管理,着手建立食盐国家储备制度。
三是做好重点产品生产计划管理工作。按照“总量控制、稍紧平衡”的原则,会同相关部门做好2010年度卷烟、食盐、糖精等产品年度生产计划的拟订和实施工作。
四是开展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的修订工作;研究提出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组织开展第六届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的准备工作。
五是加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的组织协调。会同履约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我国控制烟草和履约规划及履约报告的编制工作。
(八)以加强行业管理为目的,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完善专家咨询和经济运行会商制度,畅通信息渠道,抓紧建立与省级工业主管部门的信息交流制度,及时提出应对的政策措施建议。
二是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做好《贯彻落实〈轻工、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各项工作。推进2010年轻工、纺织、食品、包装等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三是加强消费品工业重大课题研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地方工业主管部门以及专家学者的工作支撑作用,开展“消费品工业发展战略”等重大课题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