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物教材通过大量的插图,形象、生动、直观地说明了一些生物体结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教材插图是生物教材的第二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好素材。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教学功能和育人功能,還要不断地开发教材插图,可采取拓展文本资源,挖掘插图隐性知识,整合、转换教材中的插图,增加教材文本资源的插图等开发策略,利于教师“用活”教材,利于学生理解许多较为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拓展教材插图的文本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教材插图和文本资源进行研究,充分挖掘教材插图的内涵与外延并用简练的文字加以概括,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层次,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例如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中蛙坐骨神经的动作电位示意图。首先引导学生识图:图中1表示静息时,b点与c点电位相等;2表示在a处施加适当刺激,产生神经冲动;3表示神经冲动传至b点时,b点膜外变为负电位,c点膜外仍为正电位,有自c点向b点的电流;4表示神经冲动传至b、c点之间时,b点恢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b点与c点电位相等;5表示神经冲动传至c点时,c点膜外变为负电位,有自b点向c点的电流,6表示神经冲动传至d点时,c点恢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b点与c点电位相等。7表示上述整个过程记录到动作电位的双向变化。
然后将此动作电位示意图的知识适当拓展,介绍动作电位的单向变化示意图如右图。该图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其测定方法与动作电位的双向变化不同点是一个电极插入神经纤维膜内,另一个接在神经纤维膜外。图中a—b段和b—c段分别表示动作电位的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此时钠通道开放,Na 顺浓度梯度内流,该过程不消耗能量。C—d段和d—e段表示复极化过程,此时钾通道开放,K 顺浓度梯度外流,该过程也不消耗能量。
高中生物教材中,插图的延伸和拓展的素材很多,如何适当拓展?要立足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教学要求。特别提醒的是不能让拓展和延伸的素材冲淡学习主题,否则教学目标则被冲淡,整个教学就会落空。
二、挖掘教材插图隐性知识
所谓隐性知识是指插图中隐含未显示的内容,即课文中无文字说明,而在插图中隐含、不易被学生发现的内容,这些知识点恰巧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例如:必修3中膝反射示意图(图2—9),图中隐含着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什么地方?感受器和效应器的部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等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反射中枢以外,而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反射中枢内;膝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存在于伸肌肌群内。然后介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使突触后膜极化作用反而加大,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所以用“-”表示,而图中“ ”表示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能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插图中这些隐含而未显示的内容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好素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正确并带有启发性的点拨,使隐含内容外显化,养成有图必用的习惯,帮助学生悟出书本文字没有表述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三、整合、转换教材中的插图
教材中插图主要针对章节知识单一分布,而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有机联系,高考试题常常将这类插图组合起来考查学生的识图、应用等综合分析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插图从不同角度进行整合和转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有效增加教材文本资源的插图
限于教材篇幅,教材编写者不可能将与教材有关的图形都列入教材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依据教材文本内容有效增加插图,充分调动学生头脑中的形象思维,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1.增加实验活动内容的插图在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实验活动的插图:如实验仪器图、实验基本操作图、实验装置的安装图、学生实验活动插图等都很少,甚至没有。如能增加实验有关的结构图、实验操作示意图和实验结果参照图,记录学生真实、生动、形象、亲密合作的场面,尤其是记录学生们进行探究活动时的认真专注,交流报告时的兴奋,完成小制作时的欢快,会感染并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完成科学探究活动。
例如必修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在实验活动中可增加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图和血细胞计数板构造图(图略),便于学生掌握镜检计数的方法。
2.增加文本专业性较强的插图专业性强的知识难度较大,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插图,突破教学的难点,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必修3“内环境与稳态”教学中,可增加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如右图),使微观结构的知识直观的反映出来,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很快在大脑中建立起内环境的三种液体与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模型图,并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教材插图的有效开发,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许多较为抽象的生物学知识,提高生物学知识记忆的准确性和持久性;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树虎“探寻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插图开发的策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2期
[2]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一、拓展教材插图的文本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教材插图和文本资源进行研究,充分挖掘教材插图的内涵与外延并用简练的文字加以概括,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层次,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例如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中蛙坐骨神经的动作电位示意图。首先引导学生识图:图中1表示静息时,b点与c点电位相等;2表示在a处施加适当刺激,产生神经冲动;3表示神经冲动传至b点时,b点膜外变为负电位,c点膜外仍为正电位,有自c点向b点的电流;4表示神经冲动传至b、c点之间时,b点恢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b点与c点电位相等;5表示神经冲动传至c点时,c点膜外变为负电位,有自b点向c点的电流,6表示神经冲动传至d点时,c点恢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b点与c点电位相等。7表示上述整个过程记录到动作电位的双向变化。
然后将此动作电位示意图的知识适当拓展,介绍动作电位的单向变化示意图如右图。该图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其测定方法与动作电位的双向变化不同点是一个电极插入神经纤维膜内,另一个接在神经纤维膜外。图中a—b段和b—c段分别表示动作电位的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此时钠通道开放,Na 顺浓度梯度内流,该过程不消耗能量。C—d段和d—e段表示复极化过程,此时钾通道开放,K 顺浓度梯度外流,该过程也不消耗能量。
高中生物教材中,插图的延伸和拓展的素材很多,如何适当拓展?要立足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教学要求。特别提醒的是不能让拓展和延伸的素材冲淡学习主题,否则教学目标则被冲淡,整个教学就会落空。
二、挖掘教材插图隐性知识
所谓隐性知识是指插图中隐含未显示的内容,即课文中无文字说明,而在插图中隐含、不易被学生发现的内容,这些知识点恰巧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例如:必修3中膝反射示意图(图2—9),图中隐含着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什么地方?感受器和效应器的部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等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反射中枢以外,而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反射中枢内;膝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存在于伸肌肌群内。然后介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使突触后膜极化作用反而加大,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所以用“-”表示,而图中“ ”表示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能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插图中这些隐含而未显示的内容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好素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正确并带有启发性的点拨,使隐含内容外显化,养成有图必用的习惯,帮助学生悟出书本文字没有表述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三、整合、转换教材中的插图
教材中插图主要针对章节知识单一分布,而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有机联系,高考试题常常将这类插图组合起来考查学生的识图、应用等综合分析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插图从不同角度进行整合和转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有效增加教材文本资源的插图
限于教材篇幅,教材编写者不可能将与教材有关的图形都列入教材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依据教材文本内容有效增加插图,充分调动学生头脑中的形象思维,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1.增加实验活动内容的插图在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实验活动的插图:如实验仪器图、实验基本操作图、实验装置的安装图、学生实验活动插图等都很少,甚至没有。如能增加实验有关的结构图、实验操作示意图和实验结果参照图,记录学生真实、生动、形象、亲密合作的场面,尤其是记录学生们进行探究活动时的认真专注,交流报告时的兴奋,完成小制作时的欢快,会感染并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完成科学探究活动。
例如必修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在实验活动中可增加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图和血细胞计数板构造图(图略),便于学生掌握镜检计数的方法。
2.增加文本专业性较强的插图专业性强的知识难度较大,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插图,突破教学的难点,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必修3“内环境与稳态”教学中,可增加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如右图),使微观结构的知识直观的反映出来,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很快在大脑中建立起内环境的三种液体与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模型图,并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教材插图的有效开发,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许多较为抽象的生物学知识,提高生物学知识记忆的准确性和持久性;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树虎“探寻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插图开发的策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2期
[2]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