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深处的“世外桃源”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gui1981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陶渊明写了《桃花源记》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按照书中所描述的情景去寻找各自心目中的世外桃源。而在太行山深处沁水县境内,就有这么一处“世外桃源”——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革新家和文学家柳宗元后裔千年举族隐居的地方,目前我国唯一的以同祖血缘世代聚居的千年古村落遗存——西文兴村,又名柳氏居民,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沁水县城出发驱车西行至25公里的地方,突然峰回路转,一处被绿山碧水簇拥着的明清城堡式庄园建筑悄然跃入眼帘。它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而建,起势作“凤凰展翅”,四周峰峦叠嶂、松柏苍翠、日光云影,漫山遍野的果林绽放着姹紫嫣红的花。环视周围,村树含烟,阡陌纵横,屋宇错落,加上在田野上耕作的村民,宛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这就是柳氏民居。
  
  匠心独具的建筑风格
  
  柳氏民居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历时六百余年。是一处兼容建造工艺,雕刻艺术,历代名人书法、古训为一体的文人府宅。平面设计为“万”字形皇家图案,整体布局为“福禄双全”,原占地98亩,一进十三院,空间结构及表现形式更严格地遵循封建等级礼制、家庭中的人伦关系、各种活动功能关系,在平面布局中安排的井然有序。在建筑风格上,还异常巧妙地把宫廷建筑工艺运用到民间。从整体到局部到细节,都反映出了柳氏后裔力求传承河东柳氏百世书香的家风和先祖柳宗元的文化思想,柳氏后人世代居住在这个清静幽雅、富有文化气氛的乐园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精美绝伦的三雕工艺
  
  在柳氏民居,俯首便是精美绝伦的木雕、石雕、砖雕,遍布于每一道门楣、窗棂、梁枋和裙板。木雕图案样式非常多,仅窗花图案就有40多种,故事木雕板块百余方。从图案分类上看,有人物、动物、花草、器物、故事等。石雕有上千块之多,且图案无一雷同者。
  柳氏民居的木雕、石雕、砖雕承载了古老中国的传统习俗,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审美情趣。寓意明暗相兼,体现着功名利禄和忠孝之道,寄托着柳氏主人的理想和感情,既有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又有借古训、格言、人物对柳氏后人的激励。
  稀世罕见的名人真迹
  
  走进柳氏民居,你会发现一种奇特的历史轨迹,名人书法、字画、题刻达40多处。南宋的朱熹,明代的王阳明、文征明、方元焕等均在此留下真迹;还有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圣人十哲图》,取材孔子向十大弟子讲述尧舜故事的场面,尤其在北方极为罕见,堪称“国宝”。此外,柳氏民居还有楹联家训、匾额、墓志铭等碑碣百余通,皇赐制碑八通,壁画26块,无愧为一个艺术宝库!
  
  规范严谨的人生礼俗
  
  自古以来这里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是一个相对闭塞、独立的区域,千百年不变的淳朴民风,也因此得以完好地保留了下来。随处可见家训、格律、箴言、警句。从尊老爱幼到忠孝廉恕,从主仆格律到九族祖训,无所不包。柳氏族人迄今为第43代后裔,他们时至今日还传承着柳氏家庭的人生礼俗,包括授官、封增、生人、行冠、迎娶、嫁女、丧葬,以及四时祭祀、俗节献食等,并且有一整套程序。
  置身于柳氏民居的怀抱中,在领略水光山色、民俗风情的同时,我们更能感受古人的博大与超脱,让心灵得以放松,灵魂得以升华。这里不仅是一部不朽的百科全书,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更是一个精神的“世外桃源”!
  
  沁水线路
  公交:到达沁水县汽车站有开往柳氏民居的班车。
  自驾:山西太原233公里(国道)-长治98公里-晋城市沁水县柳氏民居。
  周边景区:历山风景区郭壁古城柳氏民居尉迟村赵树理故居湘峪三都古城。门票:30元联系电话:0356-7050398
  
  (责任编辑:李馨)
其他文献
张掖丹霞地貌    走进“甘肃走廊”,那得天独厚的地形风貌让人印象深刻,南卧祁连山,北陈合黎、龙首二山;石羊、弱水(黑河)、疏勒三大水系在廊间约3公里宽的冲积平原上穿流,使旅途风情变幻:时而见到干燥剥蚀的丘陵、山地突出于平原之上;时而见到平原绿洲沟渠交错,耕地如织;时而见到戈壁、沙漠贯穿绿洲之间,形形色色远衬着祁连雪峰,别有一番情趣。这片珍奇的土地因位居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在这偌大
“幽默”在字典里的解释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那么,幽默摄影作品也应该具有“看时引人发笑,看后耐人回味”的艺术特点。  幽默摄影作品多以挖掘和拍摄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趣瞬间为主。幽默摄影拍摄时有几点需要注意:一、幽默摄影的内容要能让大多数人理解,不要太冷或太偏。二、幽默的产生多来源于画面中几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作用,从这个意义讲,由单个因素构成的画面很难产生幽默效果。三、摆拍的作品总让人觉
随着数码单反相机的普及,优质镜头成为摄影者越来越关注的设备,70(80)-200mm1∶2.8这个焦段和恒定的大光圈镜头是广大影友普遍关心的器材,它的实用焦距段对于各种题材的拍摄都非常适用,尤其是拍摄人像更为出色。由于原厂镜头价格昂贵,因此,价廉物美的非原厂品牌的镜头一面市便大受欢迎,适马全画幅APO 70-200mm1∶2.8 Ⅱ EX DG MACRO HSM镜头就是其中之一。      采用
许多老胶片所记载的历史画面正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慢慢褪色消逝,但历史所赋予它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对于很多摄影师而言,将底片数字化是一件十分紧迫的工作。进而充分发挥胶片空间信息记录量大、色彩还原真实自然、细节层次丰富的特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而高品质高质量的数字扫描仪,将决定胶片的高品质数字化。紫光FS7200ICE专业底片扫描仪体积轻巧,功能强大。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专业数字化扫描仪。    『色彩
欢迎您和我们互动交流。  热线:010-65257321李馨  Email:lixinpop@163.com  关注摄影维权热点  传播最新法律知识  解答疑难法律问题  提供全面法律咨询    《大众摄影》的老读者、河南滑县的王子瑞,曾有过多次维权的经历。最近的一次,他发现自己的照片被《武汉晚报》刊登,署名却为资料图片。这种情况如何用著作权法来解释?我们的作者该怎么做?作为媒体,应该如何做?媒体
北国的冬天是迷人的,雪花飞舞,银装素裹,冰清玉洁……一天睡梦中醒来,我被家中结冰的玻璃窗上那千姿百态、奇妙无比的冰的图案惊呆了。一连数日,我每天早早起床,都欣喜若狂地对着玻璃窗拍照。这小小的窗上竟有南国的椰林、北国的大树,还有湖泊、芦苇、芭蕉、奇花异草、琼枝玉叶……我被这梦幻般的世界迷住了,并一次次在按动快门的同时陶醉其中。  几天的拍摄我发现,同一天里不同的玻璃上的图案是不同的,同一块玻璃上每天
时隔一年,松下公司推出了新一代长焦数码相机:DMC-FZ8。它不仅继承了FZ7的经典机身,12倍光学变焦徕卡镜头,O.I.S光学防抖技术等优良传统,还应用了一些新技术提高自身性能,有望成为长焦相机中的新人王。  在数码单反逐渐平民化的今天,消费型数码相机也在用低价政策拉拢用户。而松下此次推出的DMC-FZ8正是填补这二者之间的空白,满足那些对画质有要求,希望有简单手动功能,但又不愿接受单反相机的庞
近年来,关于徕卡M数码相机的传言沸沸扬扬:有的说,它将是一种全新的设计,与M6或M7的外形不可同日而语;有的说,它的设计思路与徕卡R系列数码相机异曲同工,不过是在M6或M7的基础上装个数码后背而已;也有人认为,徕卡迷期待中的全新M数码相机一定是集现今专业数码相机之大成者,因此,还是不要妄自猜测为好。当然,也有悲观的论调,那就是当徕卡公司不久前遭遇“融资危机”时,徕卡M数码相机可能“夭折腹中”的传闻
太多的人为拥有数码相机而快乐和自豪,丰富的高科技产品功能为人们的生活增添光彩。旅游照片、夕阳满天的风光照片、花卉照片绚丽多彩、明媚动人。毫无疑问,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充满数字化影像的彩色世界中,人类沉湎其中,视线所及之处,都充斥着彩色影像,海报、电影、电视、DVD、广告、录像、照片、包装等,凡是你能想到的,恐怕没有例外 。所有这些在我的心中产生了一个疑虑:黑白照片是否已完全失去存在的价值?     
从1992年开始参评,到2009年当选金像奖评委,15年中,梁达明与金像缘分不断——获得过三次提名奖,让他因此在摄影界留下了“梁提名”的美誉;2007年第七届金像奖,“梁提名”“转正”了;本届金像奖,梁达明当上了评委……一路走来,身份的转变让梁达明有很多话要说。     当我是选手时    每一次的参选都是对自己摄影创作的小结,15年来我每次的参评作品都有所不同,但风格始终保持一致。金像奖是检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