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

来源 :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liao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西药组(口服奥拉西坦)、针药组(口服奥拉西坦+醒脑开窍针),各30例.治疗4周后进行临床效果评价,观察指标为相关安全性指标、相关临床指标、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治疗后,西药组临床有效率为56.67%(17/30),针药组临床有效率为7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相关安全性指标肝功(ALT、AST、AKP)、肾功(Cr、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积分均提高,且针药组均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指标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升高,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CGRP和VILIP-1的表达相关.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对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系在CNE-2Z生长、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观察对鼻咽癌细胞系CNE-2Z的影响,探讨通过
目的:采用活性导向方法寻找京大戟提取物中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以血管荧光标记的斑马鱼作为实验模型动物,分别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为提取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