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初中生的父母,应该是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这一代人。他们的童年是特殊的:他们是和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吃过上世纪60年代遗留下来的资源匮乏的苦头,也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生活日益富裕起来的巨大变迁,享受过和父辈一样滚铁环的快乐,也初尝追星的味道和电脑的魔幻。他们也是中国最后一代非独生子女,幸运地拥有兄弟姐妹。
和90后、00后甚至80后的孩子比起来,他们的童年是简单甚至是简陋的,但却有可能是最自由快乐的。
跳房子
原材料:一支粉笔、一块石块
小孩儿们在地上用粉笔画出一个长方形,里面再分成若干个小方格,就成了“房”或者“田”。每人手拿一块小瓦片或扁石头,站到线外往小方格内扔,条件是不能将瓦片扔出方格或压在方格线上。扔准了,单腿一个格子接一个格子地跳,然后保持单腿,弯身将瓦片捡起,回到起点,按着数字顺序继续扔,谁先过关谁赢。
跳皮筋
原材料:旧车胎或松紧带儿
跳皮筋是那个时候女孩子的专属游戏。用的皮筋一般都是旧自行车胎剪成的胶皮圈,一个个套在一起,想要多长就有多长。可以三五个人一起玩,也可以分成两组比赛,跳皮筋的时候一般会配着歌谣,当时比较流行的有“小马过河”、“马兰花”等。有一套基本动作,玩的时候由易到难,皮筋的高度从脚踝一直跳到过头顶,直到抬腿够不到了,从头再来。若是中途跳错,就换人。即使没有伴的时候,也可以把皮筋绑在树上自己玩。
踢毽子
原材料:旧铜钱和公鸡毛
那时翻看女生的书包,里面如果没有皮筋,肯定就有个鸡毛毽。鸡毛毽都是自己做的,由一堆公鸡毛和两个旧铜钱做成,为了做个漂亮的鸡毛毽子,很多女生惦记着家里的大公鸡,要是在垃圾堆里看到公鸡毛,也是如获至宝。踢毽子是花样繁多的脚上功夫,边踢边念叨着“悬、踢、拐、扳”之类的动作指令,代表不同的踢法,比如从前面踢、从后面踢、从左脚踢到右脚等。
和90后、00后甚至80后的孩子比起来,他们的童年是简单甚至是简陋的,但却有可能是最自由快乐的。
跳房子
原材料:一支粉笔、一块石块
小孩儿们在地上用粉笔画出一个长方形,里面再分成若干个小方格,就成了“房”或者“田”。每人手拿一块小瓦片或扁石头,站到线外往小方格内扔,条件是不能将瓦片扔出方格或压在方格线上。扔准了,单腿一个格子接一个格子地跳,然后保持单腿,弯身将瓦片捡起,回到起点,按着数字顺序继续扔,谁先过关谁赢。
跳皮筋
原材料:旧车胎或松紧带儿
跳皮筋是那个时候女孩子的专属游戏。用的皮筋一般都是旧自行车胎剪成的胶皮圈,一个个套在一起,想要多长就有多长。可以三五个人一起玩,也可以分成两组比赛,跳皮筋的时候一般会配着歌谣,当时比较流行的有“小马过河”、“马兰花”等。有一套基本动作,玩的时候由易到难,皮筋的高度从脚踝一直跳到过头顶,直到抬腿够不到了,从头再来。若是中途跳错,就换人。即使没有伴的时候,也可以把皮筋绑在树上自己玩。
踢毽子
原材料:旧铜钱和公鸡毛
那时翻看女生的书包,里面如果没有皮筋,肯定就有个鸡毛毽。鸡毛毽都是自己做的,由一堆公鸡毛和两个旧铜钱做成,为了做个漂亮的鸡毛毽子,很多女生惦记着家里的大公鸡,要是在垃圾堆里看到公鸡毛,也是如获至宝。踢毽子是花样繁多的脚上功夫,边踢边念叨着“悬、踢、拐、扳”之类的动作指令,代表不同的踢法,比如从前面踢、从后面踢、从左脚踢到右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