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德国大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强调以各种不同的兴趣为基础,把引起学习 者的兴趣作为其重要任务之一。因为,津津有味的学习,才能学得既快又好。”有了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且会乐此不疲。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当前改革地理教学、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的有力措施之一。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学习兴趣 中学 地理教学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084-03
地理学习兴趣点的激发与成功的教学过程互为因果。兴趣是 地理教学过程的强大动力,它促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学生地 理学习兴趣状态则是地理教学是否成功的可靠标志之一。状态就 是教学过程的一个侧面。如果学生普遍对地理课感兴趣,教学过 程是成功的;如果学生普遍对地理课的反映平平,说明教学过程 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如果学生普遍厌倦地理课的学习,说明教学 过程基本上是失败的,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全面彻底的反 思。对于失去中考、高考应试压力的中学地理教育,学生学习地 理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兴趣,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地理知 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强迫学”为“主动学”。 基 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很 重要。
一、当前中学生缺乏地理学习兴趣的原因探析
近几年来 ,随 着全国各 地相 继把地理 确定 为中考 、高 考 的非考试 科目 之后,在突 然 失去升学“ 指 挥棒”驱动 力 的 情 况下,中学地 理教育的 地位 迅速下滑 。在 不少学校 产生 了学 生偏科厌“地 ”、家长冷眼看 “地 ”、教师改行离“地 ”、领 导投资易“ 地 ”的现象,这 从根本上 影响 了中学生 尤其 是初 中生学习 地理 的兴趣。
1.受“升学教育”指挥棒的严重影响,各级对地理教育极不重视。
由于人们对地理学科存在着认识上的偏颇,长期以来得不到 应有的重视,加之中考、高考取消地理,致使中学地理教育受到 严重冲击,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这是当前中学地理教学存在 的突出性问题。有些学校滥砍、滥占、滥挤地理课时和压缩地理 教学任务;有些中学由于地理教师的流失,地理教师队伍极不稳 定;有些学校对地理教师存在不公正待遇,在评职、晋级、奖金 等方面人为地压低地理教师,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切身利益,甚至 在业务进修、教学研讨、外出学习考察等方面,剥夺地理教师的 正当权利。
2.父母对子女地理学科成绩没有过高要求,学生自己也只求考试及格。
不少学生和家长认为,地理课只是一门副科,学得好不好并 不重要,有更多的时间不如学习中考科目,如语文、数学、外语。 这就造成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生对地理知识知之不多。这 部分学生和家长,乃至教师对地理学科地位和作用的错误认识, 成为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3.地理教师讲课方式陈旧,缺乏人格魅力。
由于“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地理课程长期不受重视,地 理课常常被所谓的“主科”课程占用,或把地理课改为自学课, 甚至取消地理课,无形中打击了地理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 之有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即对地理教学目的 认识不够。这样,这些地理教师极有可能会产生“混”的想法, 草草地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讲完。他们从来不考虑教学形式的创 新,一年到头讲课方式一成不变,自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探究
对于刚刚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初中生,在小学没有系统学过地 理,而地理这门学科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自然地理 部分偏难,人文地理部分较枯燥,如何使小小年纪的初中生学好 地理,激发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要的因素是学生 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非智力因 素,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变量。兴趣则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 动力,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因而在中学地理 教学过程中,唤起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
2.兴趣是改变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低迷状况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中学地理一直为“副科”,使它在部分人眼 中成了可有可无的课,占用、少安排、随意取消地理课的时有发 生,又因部分教师仍是“满堂灌”式教学,使许多学生产生了严 重的厌学情绪。目前,我市初中地理只是结业科目,学生对地理 课不重视,认为地理是副课,学好学坏无关紧要,教育地位低下, 在这种困境下,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我认为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对初中来说尤为重要,也是改变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低 迷状况的重要途径。
3.兴趣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 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 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变被动为主动, 产生学习的需求。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作为教师,应着意创设 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 学生觉得“学习有味”,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 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
三、激发初中生学习地理兴趣点的对策探讨
自初中地理学科纳入非中考科目以来,不管是学校,还是师 生都认为地理学好学差无所谓,与其学地理,不如把精力放在中 考科目上去,正因为这种偏见,很多地理教师带着学校不重视, 学生没兴趣,以及无奈与庆幸的心理,敷衍塞责地进行地理教学。 我认为以学生对学科没兴趣为由,对自己教学开脱的教师是不负 责的教师,因为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教师的激发产生的。 正因为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就更应在课堂 上制造情境和悬念,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冲动,使他们对地理 产生乐趣、情趣、志趣,最终产生兴趣。
1.展示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激发兴趣。
地理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 基础,结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于一体,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 质的提高,其优势是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正如《地理教育国际 宪章》中所指出的:“地理既是促进个人教育的重要媒介,也可 以对国际教育及环境和发展教育做出重大贡献。”而这些只有通 过地理教师的工作才能实现,这也是地理教师的价值所在。由此 激发地理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并实践到教学过程中,以 自身的热情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 重要性:无论是探亲访友、旅游观光、国际交流合作,还是地球 的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与治理、商业发展,甚至于城 市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资源开发、水利建设、国 土整治、国情国策的确立等方方面面都与地理科学密切相关,所 以,一个公民如果缺乏必要的地理知识,没有正确的人生观、资 源观、环境观、全球观,就很难成为未来社会强有力的竞争者和 建设者。由此可知,地理课在学生兴趣培养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通过以上观念和意识的渗透,让学生明确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 用,激发学生学习求知的兴趣。
2.关注教学中的趣味点,增强兴趣。
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有其独特的魅力。地理课程 涉及的内容很广,包含许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由于中学生 的好奇心强,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引导和强化。地理教学可坚 持关注时事热点和联系最新事情的原则,经常有意识、有选择地 把电视、广播、报纸上的内容纳入地理教学中;经常摘录报刊上 的一些地理信息来充实教材;经常联系社会现实,强调活学、活 用。例如,与学生一起关注“5•12”汶川地震、“神七”升空、 最近影响珠海的强台风、珠海举办的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的“休 渔期”等等。如果我们将地理的趣味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就不用 再担心学生不喜欢地理了。
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提高兴趣。
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觉得学了没用。《地 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课 标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明确这样的 目标。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地理学习过程 中,能够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另一方面更能增加他们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兴趣。
在当前情况下,只有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 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意义,才能产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 行关于生活和社会所关心的地理问题的讲解和中肯的分析,使他 们觉得学习地理对他们确实有用。这样,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 欲望,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以真挚的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兴趣。
情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态度和感 情上的关系。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间真挚的情感,可 以激发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以取得更好 的教育效果;从学生角度而言,能够更加激发学生积极的认识活 动,有利于学生积极完成学习的任务,并从所喜爱或欣赏的老师 那里受到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获得更多的教益。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 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课堂教学的气氛 可以决定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森严肃穆的气氛中,在 教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不可能充分表现出他的个性和灵气。反 之,老师态度和蔼、亲切,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学生精神放松, 则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探讨热情与积极性。因此,在地理课堂教 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 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缩小师生距离,才能使学生的个 性潜能得到释放,使学生的自由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才能把精力 放在学习上,愉快地学习,产生学习兴趣。
5.展现地理教师个人魅力,诱发兴趣。
大家都知道,有时候学生愿意花更多时间、精力在某一课程 上,并不是因为该课程很重要或很有趣等原因,而是因为他(她) 喜欢该任课教师。地理教师由于专业的影响,知识面很广,往往 给学生博学的印象。地理教师应努力更上一层楼,让学生觉得你 “无所不知”。例如,运用高超、精湛的教学技术:幽默风趣、 极富感染力、号召力的口才;“龙飞凤舞”、“赏心悦目”的板书; 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板图;恰当的肢体语言等方面展现地理教 师的个人魅力。
地理教师还可以用高尚的师德形象,严谨的治学态度,高 昂的精神状态,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感染学生。在教育教学工 作中,热爱自己的专业,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真正 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前途,用心灵去关注学生的情感 世界、兴趣爱好、身体健康、课余生活、经历体验、家庭等, 让学生感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关怀。这样,学 生自然就会感激你、喜欢你,从而“爱屋及乌”而喜欢地理课 程。因此,地理教师要勤于“修炼”“内功外功”,提升个人魅 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6.加强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兴趣。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课程的内容与中学各学科都有联 系。如果割断了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就绝对学不好地理 知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知识并没有学科之别,本身应该是融 合在一起的,只是为了教学的方便,人们才分出了科目。教学中 老师要把割裂的东西重新恢复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地理教学中,引用跨学科知识来解决地理课中遇到的问 题,可以使较难的地理问题简单化,同时展示地理教师在综合 课教学中的知识面宽的优势。当然,这需要我们广大的地理教 师不断学习,学习好与地理课紧密联系的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学科的知识,并把握和熟知中学语文、 英语课文中有关地理的内容,使学生感到在学习地理课的同时 能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增强同学们学习 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促进剂,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变被动为主 动,变苦学为乐学,不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学习地理,是为了 更好地生活,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中学地理老师要在 “激发、诱发、开发、引发、焕发”上下功夫,使初中生产生学 习地理的欲望。
参考文献
1 [美]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 著. 霍 力岩、沙 莉等译.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第三版).中国轻工 业出版社,2004.1(1)
2 袁孝亭、王向东编著.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程改革.东北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2.11(1)
3 张新玉.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因素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东 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2006.10(152)
4 纪连海.副科老师如何拓展发展空间——副科也能满堂彩.中国 教育报,2008.10.27(7)
【关键词】学习兴趣 中学 地理教学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084-03
地理学习兴趣点的激发与成功的教学过程互为因果。兴趣是 地理教学过程的强大动力,它促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学生地 理学习兴趣状态则是地理教学是否成功的可靠标志之一。状态就 是教学过程的一个侧面。如果学生普遍对地理课感兴趣,教学过 程是成功的;如果学生普遍对地理课的反映平平,说明教学过程 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如果学生普遍厌倦地理课的学习,说明教学 过程基本上是失败的,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全面彻底的反 思。对于失去中考、高考应试压力的中学地理教育,学生学习地 理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兴趣,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地理知 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强迫学”为“主动学”。 基 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很 重要。
一、当前中学生缺乏地理学习兴趣的原因探析
近几年来 ,随 着全国各 地相 继把地理 确定 为中考 、高 考 的非考试 科目 之后,在突 然 失去升学“ 指 挥棒”驱动 力 的 情 况下,中学地 理教育的 地位 迅速下滑 。在 不少学校 产生 了学 生偏科厌“地 ”、家长冷眼看 “地 ”、教师改行离“地 ”、领 导投资易“ 地 ”的现象,这 从根本上 影响 了中学生 尤其 是初 中生学习 地理 的兴趣。
1.受“升学教育”指挥棒的严重影响,各级对地理教育极不重视。
由于人们对地理学科存在着认识上的偏颇,长期以来得不到 应有的重视,加之中考、高考取消地理,致使中学地理教育受到 严重冲击,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这是当前中学地理教学存在 的突出性问题。有些学校滥砍、滥占、滥挤地理课时和压缩地理 教学任务;有些中学由于地理教师的流失,地理教师队伍极不稳 定;有些学校对地理教师存在不公正待遇,在评职、晋级、奖金 等方面人为地压低地理教师,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切身利益,甚至 在业务进修、教学研讨、外出学习考察等方面,剥夺地理教师的 正当权利。
2.父母对子女地理学科成绩没有过高要求,学生自己也只求考试及格。
不少学生和家长认为,地理课只是一门副科,学得好不好并 不重要,有更多的时间不如学习中考科目,如语文、数学、外语。 这就造成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生对地理知识知之不多。这 部分学生和家长,乃至教师对地理学科地位和作用的错误认识, 成为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3.地理教师讲课方式陈旧,缺乏人格魅力。
由于“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地理课程长期不受重视,地 理课常常被所谓的“主科”课程占用,或把地理课改为自学课, 甚至取消地理课,无形中打击了地理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 之有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即对地理教学目的 认识不够。这样,这些地理教师极有可能会产生“混”的想法, 草草地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讲完。他们从来不考虑教学形式的创 新,一年到头讲课方式一成不变,自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探究
对于刚刚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初中生,在小学没有系统学过地 理,而地理这门学科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自然地理 部分偏难,人文地理部分较枯燥,如何使小小年纪的初中生学好 地理,激发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要的因素是学生 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非智力因 素,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变量。兴趣则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 动力,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因而在中学地理 教学过程中,唤起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
2.兴趣是改变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低迷状况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中学地理一直为“副科”,使它在部分人眼 中成了可有可无的课,占用、少安排、随意取消地理课的时有发 生,又因部分教师仍是“满堂灌”式教学,使许多学生产生了严 重的厌学情绪。目前,我市初中地理只是结业科目,学生对地理 课不重视,认为地理是副课,学好学坏无关紧要,教育地位低下, 在这种困境下,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我认为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对初中来说尤为重要,也是改变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低 迷状况的重要途径。
3.兴趣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 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 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变被动为主动, 产生学习的需求。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作为教师,应着意创设 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 学生觉得“学习有味”,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 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
三、激发初中生学习地理兴趣点的对策探讨
自初中地理学科纳入非中考科目以来,不管是学校,还是师 生都认为地理学好学差无所谓,与其学地理,不如把精力放在中 考科目上去,正因为这种偏见,很多地理教师带着学校不重视, 学生没兴趣,以及无奈与庆幸的心理,敷衍塞责地进行地理教学。 我认为以学生对学科没兴趣为由,对自己教学开脱的教师是不负 责的教师,因为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教师的激发产生的。 正因为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就更应在课堂 上制造情境和悬念,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冲动,使他们对地理 产生乐趣、情趣、志趣,最终产生兴趣。
1.展示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激发兴趣。
地理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 基础,结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于一体,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 质的提高,其优势是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正如《地理教育国际 宪章》中所指出的:“地理既是促进个人教育的重要媒介,也可 以对国际教育及环境和发展教育做出重大贡献。”而这些只有通 过地理教师的工作才能实现,这也是地理教师的价值所在。由此 激发地理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并实践到教学过程中,以 自身的热情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 重要性:无论是探亲访友、旅游观光、国际交流合作,还是地球 的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与治理、商业发展,甚至于城 市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资源开发、水利建设、国 土整治、国情国策的确立等方方面面都与地理科学密切相关,所 以,一个公民如果缺乏必要的地理知识,没有正确的人生观、资 源观、环境观、全球观,就很难成为未来社会强有力的竞争者和 建设者。由此可知,地理课在学生兴趣培养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通过以上观念和意识的渗透,让学生明确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 用,激发学生学习求知的兴趣。
2.关注教学中的趣味点,增强兴趣。
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有其独特的魅力。地理课程 涉及的内容很广,包含许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由于中学生 的好奇心强,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引导和强化。地理教学可坚 持关注时事热点和联系最新事情的原则,经常有意识、有选择地 把电视、广播、报纸上的内容纳入地理教学中;经常摘录报刊上 的一些地理信息来充实教材;经常联系社会现实,强调活学、活 用。例如,与学生一起关注“5•12”汶川地震、“神七”升空、 最近影响珠海的强台风、珠海举办的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的“休 渔期”等等。如果我们将地理的趣味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就不用 再担心学生不喜欢地理了。
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提高兴趣。
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觉得学了没用。《地 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课 标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明确这样的 目标。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地理学习过程 中,能够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另一方面更能增加他们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兴趣。
在当前情况下,只有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 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意义,才能产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 行关于生活和社会所关心的地理问题的讲解和中肯的分析,使他 们觉得学习地理对他们确实有用。这样,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 欲望,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以真挚的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兴趣。
情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态度和感 情上的关系。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间真挚的情感,可 以激发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以取得更好 的教育效果;从学生角度而言,能够更加激发学生积极的认识活 动,有利于学生积极完成学习的任务,并从所喜爱或欣赏的老师 那里受到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获得更多的教益。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 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课堂教学的气氛 可以决定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森严肃穆的气氛中,在 教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不可能充分表现出他的个性和灵气。反 之,老师态度和蔼、亲切,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学生精神放松, 则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探讨热情与积极性。因此,在地理课堂教 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 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缩小师生距离,才能使学生的个 性潜能得到释放,使学生的自由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才能把精力 放在学习上,愉快地学习,产生学习兴趣。
5.展现地理教师个人魅力,诱发兴趣。
大家都知道,有时候学生愿意花更多时间、精力在某一课程 上,并不是因为该课程很重要或很有趣等原因,而是因为他(她) 喜欢该任课教师。地理教师由于专业的影响,知识面很广,往往 给学生博学的印象。地理教师应努力更上一层楼,让学生觉得你 “无所不知”。例如,运用高超、精湛的教学技术:幽默风趣、 极富感染力、号召力的口才;“龙飞凤舞”、“赏心悦目”的板书; 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板图;恰当的肢体语言等方面展现地理教 师的个人魅力。
地理教师还可以用高尚的师德形象,严谨的治学态度,高 昂的精神状态,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感染学生。在教育教学工 作中,热爱自己的专业,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真正 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前途,用心灵去关注学生的情感 世界、兴趣爱好、身体健康、课余生活、经历体验、家庭等, 让学生感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关怀。这样,学 生自然就会感激你、喜欢你,从而“爱屋及乌”而喜欢地理课 程。因此,地理教师要勤于“修炼”“内功外功”,提升个人魅 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6.加强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兴趣。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课程的内容与中学各学科都有联 系。如果割断了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就绝对学不好地理 知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知识并没有学科之别,本身应该是融 合在一起的,只是为了教学的方便,人们才分出了科目。教学中 老师要把割裂的东西重新恢复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地理教学中,引用跨学科知识来解决地理课中遇到的问 题,可以使较难的地理问题简单化,同时展示地理教师在综合 课教学中的知识面宽的优势。当然,这需要我们广大的地理教 师不断学习,学习好与地理课紧密联系的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学科的知识,并把握和熟知中学语文、 英语课文中有关地理的内容,使学生感到在学习地理课的同时 能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增强同学们学习 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促进剂,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变被动为主 动,变苦学为乐学,不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学习地理,是为了 更好地生活,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中学地理老师要在 “激发、诱发、开发、引发、焕发”上下功夫,使初中生产生学 习地理的欲望。
参考文献
1 [美]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 著. 霍 力岩、沙 莉等译.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第三版).中国轻工 业出版社,2004.1(1)
2 袁孝亭、王向东编著.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程改革.东北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2.11(1)
3 张新玉.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因素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东 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2006.10(152)
4 纪连海.副科老师如何拓展发展空间——副科也能满堂彩.中国 教育报,2008.10.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