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当前企业管理活动中呈现出的一种“应该遵守伦理道德”与“不讲道德经营”的高度分裂现象为研究切入点,在总结阐释几种典型伦理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就“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探索性提出“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构建策略与改进建议;以期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构建;诚信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0-0000-01
传统观点认为,伦理道德与企业经营互不相干,甚至被认为是一种对立关系;因此,企业经营也被称为缺乏伦理规范的市场游戏。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城信信誉,企业更多的追求短期利益而非长远发展,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呈现出一种“应该遵守伦理道德”与“不讲道德经营”的高度分裂现象。面对上述现象、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伦理道德”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逐步建立一种“伦理式”企业管理规范、模式用于指导企业管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欲在总结阐释几种典型伦理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就“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探索性提出“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构建策略与改进建议。
一、几种典型的“伦理式”管理模式
(一)家族权威式
家族权威式管理模式更多的存在于家族企业中,作为有着强大家族权威的“长辈”对企业同样有着绝对的权威。“家族权威式”管理模式,是典型的是人治式管理;一方面,或者称为“优点”,作为家族企业管理者的“家族长辈”非常重视个人道德威望与管理才能,其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这种道德威望在管理、影响下属及全体企业员工,起着企业经营发展精神支柱和凝聚企业人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家族权威式管理模式的缺点所在,即人治式管理可能过分的重视人情、过于讲面子,而将更多精力放在“情感管理”上,而忽视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企业决策等往往会由于“家族长辈”情绪的变化而被否定等,这些都是非常不利于家族企业长远发展的。
(二)制度伦理式
所谓制度伦理式管理模式,其是建立在内部合约基础上的,其以特定的企业制度体系和相应组织机构为保证;制度伦理式管理模式被认为是当前制度与伦理的“最佳结合”,被多数管理学者所认可。一般来说,制度伦理式存在着两层次含义;一个是制度的伦理化,另一个是伦理的制度化。首先,就“制度的伦理化”来说,其是人们从既定企业管理制度中或者已有运作框架中引申出的一种“道德价值”、“道德评价”特点的“制度”,即制度的“合伦理性、合道德性”;“制度的伦理化”体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即人对公平精神、公共精神、人道精神的追求。其次,就“伦理的制度化”而言,其是借助于管理制度来解决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伦理问题”,将特定的社会伦理原则、道德追求提升为“制度”。
(三)德性伦理式
“德性伦理式”管理模式,较多的存在于有“志同道合”特征的同志事业型企业中,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和道德传统,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一种有强烈责任意识的主人翁精神管理机制。第一,德性的内在性;德性存在于企业团队之中,并长期厚积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形一种企业文化传统,而被多数企业成员认可、接受、践行。第二,德性的自律性;主要表现为企业管理团队有什么样的“德性”,员工就有相应的表现行为,出于对德性认可而自律自己的行为,以及自觉、自愿从事某种行为。第三,德性的超越性;相对于制度的滞后性,作为企业管理团队、员工重要品质的“德性”更能超越制度局限而发挥制度所不能发挥的作用。
上述几种“伦理式”管理模式各有特点,但其都离不开我国几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各“伦理式”管理模式之间也就不可避免的要有一些共性。特别是它们都以人为出发点、都是以仁为核心,这应该是“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不可或缺的,也是在构建“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
二、“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构建策略与改进建议
(一)转变观念,着力于企业伦理精神培养
培养企业的伦理精神是构建“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前提与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企业很重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但是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以物为本、以财为本”的水平上,视谋求更多利润为企业最高目标,需要从培养企业的伦理精神开始。首先,塑造健康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健康的核心价值观是“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的核心,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经营宗旨、管理风格、人员作风和行为规范。其次,培养企业员工伦理精神;只有企业内部员工有了上下一心、精诚团结的精神,才能成功构建“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让所有员工在伦理精神的旗帜下努力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合理、规范企业伦理
制度建设是构建“伦理式”企业管理伦理的重要步骤。公平精神、公共精神、人道精神等伦理能否被企业践行,关键还在于相应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仅仅靠伦理说教是不是可能解决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功利与人文、控制与自由等冲突的。因而,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让企业伦理更加规范、合理。首先,应该制订与实施相应组织体制,旨在确保伦理规范、准则的落实;如西方国家一些公司创设的伦理官员职位或者成立专门任命伦理委员会等,来保证企业管理活动符合相应伦理规范、准则。其次,定期举行企业管理伦理讨论会;专门讨论企业近期是否有违反伦理规范、准则的管理活动及如何改进。
(三)结合本土实际,建构“伦理式”管理模式
这是建构符合企业实际的“伦理式”管理模式的关键。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应该从实际出发,构建“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也应该遵守这一原则。“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其背后是我国悠长的历史文化,因此企业“伦理式”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我们也不应该、也不可能避开本国历史文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本土实际,在充分挖掘我国传统管理伦理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先进思想,科学开展“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构建工作。
参考文献:
[1]顾鑫鹏,冯旭.浅谈互联网金融下的企业管理模式改革[J].品牌,2015(09).
[2]刘涛.企业管理模式演化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3]谢巧生.浅论中国企业管理伦理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构建;诚信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0-0000-01
传统观点认为,伦理道德与企业经营互不相干,甚至被认为是一种对立关系;因此,企业经营也被称为缺乏伦理规范的市场游戏。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城信信誉,企业更多的追求短期利益而非长远发展,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呈现出一种“应该遵守伦理道德”与“不讲道德经营”的高度分裂现象。面对上述现象、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伦理道德”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逐步建立一种“伦理式”企业管理规范、模式用于指导企业管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欲在总结阐释几种典型伦理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就“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探索性提出“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构建策略与改进建议。
一、几种典型的“伦理式”管理模式
(一)家族权威式
家族权威式管理模式更多的存在于家族企业中,作为有着强大家族权威的“长辈”对企业同样有着绝对的权威。“家族权威式”管理模式,是典型的是人治式管理;一方面,或者称为“优点”,作为家族企业管理者的“家族长辈”非常重视个人道德威望与管理才能,其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这种道德威望在管理、影响下属及全体企业员工,起着企业经营发展精神支柱和凝聚企业人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家族权威式管理模式的缺点所在,即人治式管理可能过分的重视人情、过于讲面子,而将更多精力放在“情感管理”上,而忽视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企业决策等往往会由于“家族长辈”情绪的变化而被否定等,这些都是非常不利于家族企业长远发展的。
(二)制度伦理式
所谓制度伦理式管理模式,其是建立在内部合约基础上的,其以特定的企业制度体系和相应组织机构为保证;制度伦理式管理模式被认为是当前制度与伦理的“最佳结合”,被多数管理学者所认可。一般来说,制度伦理式存在着两层次含义;一个是制度的伦理化,另一个是伦理的制度化。首先,就“制度的伦理化”来说,其是人们从既定企业管理制度中或者已有运作框架中引申出的一种“道德价值”、“道德评价”特点的“制度”,即制度的“合伦理性、合道德性”;“制度的伦理化”体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即人对公平精神、公共精神、人道精神的追求。其次,就“伦理的制度化”而言,其是借助于管理制度来解决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伦理问题”,将特定的社会伦理原则、道德追求提升为“制度”。
(三)德性伦理式
“德性伦理式”管理模式,较多的存在于有“志同道合”特征的同志事业型企业中,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和道德传统,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一种有强烈责任意识的主人翁精神管理机制。第一,德性的内在性;德性存在于企业团队之中,并长期厚积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形一种企业文化传统,而被多数企业成员认可、接受、践行。第二,德性的自律性;主要表现为企业管理团队有什么样的“德性”,员工就有相应的表现行为,出于对德性认可而自律自己的行为,以及自觉、自愿从事某种行为。第三,德性的超越性;相对于制度的滞后性,作为企业管理团队、员工重要品质的“德性”更能超越制度局限而发挥制度所不能发挥的作用。
上述几种“伦理式”管理模式各有特点,但其都离不开我国几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各“伦理式”管理模式之间也就不可避免的要有一些共性。特别是它们都以人为出发点、都是以仁为核心,这应该是“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不可或缺的,也是在构建“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
二、“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构建策略与改进建议
(一)转变观念,着力于企业伦理精神培养
培养企业的伦理精神是构建“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前提与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企业很重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但是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以物为本、以财为本”的水平上,视谋求更多利润为企业最高目标,需要从培养企业的伦理精神开始。首先,塑造健康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健康的核心价值观是“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的核心,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经营宗旨、管理风格、人员作风和行为规范。其次,培养企业员工伦理精神;只有企业内部员工有了上下一心、精诚团结的精神,才能成功构建“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让所有员工在伦理精神的旗帜下努力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合理、规范企业伦理
制度建设是构建“伦理式”企业管理伦理的重要步骤。公平精神、公共精神、人道精神等伦理能否被企业践行,关键还在于相应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仅仅靠伦理说教是不是可能解决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功利与人文、控制与自由等冲突的。因而,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让企业伦理更加规范、合理。首先,应该制订与实施相应组织体制,旨在确保伦理规范、准则的落实;如西方国家一些公司创设的伦理官员职位或者成立专门任命伦理委员会等,来保证企业管理活动符合相应伦理规范、准则。其次,定期举行企业管理伦理讨论会;专门讨论企业近期是否有违反伦理规范、准则的管理活动及如何改进。
(三)结合本土实际,建构“伦理式”管理模式
这是建构符合企业实际的“伦理式”管理模式的关键。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应该从实际出发,构建“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也应该遵守这一原则。“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其背后是我国悠长的历史文化,因此企业“伦理式”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我们也不应该、也不可能避开本国历史文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本土实际,在充分挖掘我国传统管理伦理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先进思想,科学开展“伦理式”企业管理模式构建工作。
参考文献:
[1]顾鑫鹏,冯旭.浅谈互联网金融下的企业管理模式改革[J].品牌,2015(09).
[2]刘涛.企业管理模式演化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3]谢巧生.浅论中国企业管理伦理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