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生活之源寻语文之趣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C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最富有灵气与诗意的学科,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他指出:生活即教育。因此,语文教学要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运用鲜活的事例让学生走进生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课堂才会打动学生,吸引学生,从而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一、足智多谋话环保,体验生活气息
  在生机勃发、鸟语花香的春天,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密接触春意盎然的大自然。三月,是植树的好季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诗歌《走,我们去植树》以明快清新的节奏、优美的语言号召少先队员行动起来:“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文也鼓励少年儿童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绿化祖国,美化我们的家园。
  在朗读诗歌时,学生声情并茂,并在诗歌中找到了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如“绿色工厂”“叫风沙乖乖低头”“让鸟儿翩翩起舞”等。言语表达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很多学生对树木的作用已经了然于胸,它绿化家园,保持生态平衡等,这些来自生活经验的知识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资源,为读好诗歌作铺垫。但对于环保问题,学生的实际行动还是有所欠缺的。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引导呢?我采取了小组讨论汇报的方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有妙招。
  “小蜜蜂”小组经过讨论后,向大家发出了如下倡议:(1)善待我们种下的小树,定期给它们浇水、施肥,使它们能够健康地成长;(2)不采摘花朵,不践踏草坪,见到不文明的行为及时劝阻;(3)在班级创建植物角,让我们种下绿色,传播文明,使绿树常青!
  “喜洋洋”小组经过讨论后设计了多条公益用语:(1)植树造林绿大地;栽花种草美人间。(2)绿,来自您的手。(3)春到人间,绿化争先。他们还打算书写后,张贴于校园的角落。
  “小蝴蝶”小组的学生表演了情景剧《我和小树的故事》,卡通的造型,精彩的表演,让学生对于环保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二、追根溯源知长征,重温生活艰辛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语文和生活的联系,鼓励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走近伟人”,第一篇则是毛主席的诗词代表作
  之一——《七律·长征》。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全诗寥寥56个字,却概括了长征二万五千里的伟大征程,让人感慨万千。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长征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故事,这段历史毕竟离他们太久远了。如何让学生感同身受,贴近作者的内心,感受到长征的艰辛,领略到乐观的精神,感悟到必胜的信念呢?对此,我构建了与长征有关的课程来引导学生领悟长征的历史意义和伟人博大的胸怀。
  读长征故事,重温精彩。阅读完搜集到的长征故事《丰碑》《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草地夜行》《马背上的小红军》后,学生都已经被这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和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深深震撼了。这支队伍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对高山悬崖、湍急的河流、无底的沼泽,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感到无比困难的困难,都被这支队伍战胜了。学生通过阅读才认识到红军长征的不易,才真正感受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听长征歌曲,激励前行。荡气回肠的音乐在教室里响起,《长征组歌》以深刻凝练的歌词、清新动人的优美曲调、浓郁的风格,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和指挥下,历尽艰险,不屈不挠、英勇作战、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学生在聆听后,眼神格外坚定,对红军的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赏长征视频,缅怀先烈。我播放了视频《过雪山草地》,学生看到了风雪中,战士们跋涉艰难却坚定的身影;看到了草地上,战士们相互搀扶的情景;看到了翻越过皑皑雪山,战士们欢呼着会师的场面。从学生专注的目光中,我明显地感受到学生对那段艰苦岁月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看到了战士们胜利会师后的喜悦之情,看到了英雄的足迹,从而对战士们产生了深深的崇敬之情。
  就这样,赋予知识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长征课程的建构激励学生时时牢记先辈遗训,学习红军精神,珍惜当下生活,奏响丰富多彩的生活乐章,做生活中的强者。
  三、妙语连珠巧辩论,品尝生活乐趣
  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于漪老师说:“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普遍走进了学生的家庭,部分学生已经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进入六年级的他们开始产生叛逆心理,单纯的说教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于是,我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练习,围绕“网络的利弊性”策划了一场辩论赛。这种新颖的形式得到了学生广泛的响应。学生只有亲身参与,才会对网络的利弊有更清醒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有效地展开本次活动,我提前介绍了辩论会流程,学生都做了精心的准备。
  期待已久的辩论开始了,这注定是一场激情与智慧的巅峰对决。八位辩手信心满怀地捧着一大叠资料,落落大方地坐在位置上。正方说明了网络的好处,真可谓是天衣无缝,无可挑剔。而反方却列举了网络的种种弊端,与正方的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双方各持己见,不相上下。经过第一轮的观点陈述,反方稍稍失利,可絲毫没有气馁。这时,主持人宣布正式进入自由辩论环节。正方的四位选手准备充分,畅谈网络的优点,列举了某同学通过网络能经常和出门在外工作的父亲进行视频聊天的例子;反方四位选手则步步紧逼,列举了某同学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滑的真实事例。现场掌声不断,激烈的辩论场面深深感染了每一个学生。在大家的推荐下,评选出了本场比赛的“最佳辩论手”和“最佳准备者”。
  学生得体大方的表现,引经据典的阐述,让我为他们自豪,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懂得了要把握好上网的分寸,这不是简单的说教能达到的效果。
  语文是树,生活是根,只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让语文课堂成为生活的课堂,让生活成为学习的摇篮,学生只有真正从生活中找寻到语文的影子,从生活中感知出语文的乐趣,才能品味别样人生。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财富。我们怀揣着对教育的热情,让语文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让他们的心灵因为有大自然的抚摸而变得更加充盈和幸福。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三厂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比,谁放大倍数高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微小物体的。例如,用显微镜观测可看到一滴水里含有几百万个小生物。现在,人们已利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原子世界,还能通过显微镜,操纵原子,制造原子齒轮呢。现代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已达几百万倍到1亿倍。天文望远镜是用来观察宇宙太空的。最先进的哈勃望远镜,在太空中可观察到100亿光年以外的星体。这两者相比,明显是天文望远镜放大得更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