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者,顾名思义,有智谋,智慧过人,聪明的人。泓远,形容水深而广。山东省青岛市铜安路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将二者有机融合,提出了“智者泓远”的特色建设目标,目的就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像广而深的水一样,有智慧,有广博、深厚的胸怀,有远大眼光和高明见识的新世纪人才。基于此,学校着力打造智慧的校园,共生智慧的课堂,规划智慧的人生。
学校依托“智者泓远”特色文化建设,提出了“多元自主构建智慧课堂”的口号,力求通过课前的充足预设、课上的生命对话、课下的深刻反思,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多元自主的理念引领
“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而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加德纳教授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包含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内省智能在内的八种智能。
多元自主即致力于学生综合智能的发掘和培养。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只有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中,在对丰富的教育材料的接触和运用中,其智能潜能特别是优势智能潜能才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多元自主的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课堂要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在课堂教学中融合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与学活动方式,使学生在原有的智力、兴趣、能力水平上,通过多元自主教学,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在课堂内完成的。任何一种旨在改革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实践,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必然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和教育质量的高低。一个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教育教學研究者,一所学校要真正实现质量立校、内涵发展。基于此,铜安路小学提出:
“三个主张”为本,即因学定教、多元自主、动态生成。
“三个导学”为基,即以生导学:基于学情开展,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以问导学:基于师生“有效三问”的提出,纵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以情导学:基于师生情感的沟通交流,文本的情感、师生的情感、生生的情感。
“四个自主”为点,即:第一,自主体验,感悟新知。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了多种体验,不仅包括对知识和技能的体验、学习方法的体验,同时也包括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第二,自主合作,增进交流。自主合作强调小组讨论和组间的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表现,学生们在讨论中有所发现,在交流中强化认识,在合作中培养感情。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不仅注重知识的掌握,也注重了小组内同学合作意识的形成。第三,自主探索,激发潜能。自主探索是教师通过布置适当的任务,让学生投入到真实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探索的形式可以是思考、资料检索、调查、实验。第四,自主实践,拓展应用。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表象,再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让外显的动作和内隐的思维活动产生互动,从而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
模式流程
第一步自研自探,即自主研究、自主探索;
第二步合作探究,即学生以小组形式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探究;
第三步展示提升,即通过交流展示提升自我;
第四步质疑评价,即对他人产生质疑以及对自身和其他同学的评价;
第五步总结归纳,即对自我和他人的总结归纳;
第六步拓展延伸,即在完成目的之后的拓展和延伸。
流程关键点
第一,自主学习。学生根据预学案或导学案、预习卡上面的教师设计、问题、创设的情境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特别要请学生提出有价值的三个问题,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第二,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第三,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精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铜安路小学)
学校依托“智者泓远”特色文化建设,提出了“多元自主构建智慧课堂”的口号,力求通过课前的充足预设、课上的生命对话、课下的深刻反思,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多元自主的理念引领
“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而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加德纳教授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包含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内省智能在内的八种智能。
多元自主即致力于学生综合智能的发掘和培养。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只有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中,在对丰富的教育材料的接触和运用中,其智能潜能特别是优势智能潜能才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多元自主的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课堂要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在课堂教学中融合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与学活动方式,使学生在原有的智力、兴趣、能力水平上,通过多元自主教学,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在课堂内完成的。任何一种旨在改革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实践,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必然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和教育质量的高低。一个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教育教學研究者,一所学校要真正实现质量立校、内涵发展。基于此,铜安路小学提出:
“三个主张”为本,即因学定教、多元自主、动态生成。
“三个导学”为基,即以生导学:基于学情开展,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以问导学:基于师生“有效三问”的提出,纵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以情导学:基于师生情感的沟通交流,文本的情感、师生的情感、生生的情感。
“四个自主”为点,即:第一,自主体验,感悟新知。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了多种体验,不仅包括对知识和技能的体验、学习方法的体验,同时也包括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第二,自主合作,增进交流。自主合作强调小组讨论和组间的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表现,学生们在讨论中有所发现,在交流中强化认识,在合作中培养感情。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不仅注重知识的掌握,也注重了小组内同学合作意识的形成。第三,自主探索,激发潜能。自主探索是教师通过布置适当的任务,让学生投入到真实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探索的形式可以是思考、资料检索、调查、实验。第四,自主实践,拓展应用。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表象,再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让外显的动作和内隐的思维活动产生互动,从而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
模式流程
第一步自研自探,即自主研究、自主探索;
第二步合作探究,即学生以小组形式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探究;
第三步展示提升,即通过交流展示提升自我;
第四步质疑评价,即对他人产生质疑以及对自身和其他同学的评价;
第五步总结归纳,即对自我和他人的总结归纳;
第六步拓展延伸,即在完成目的之后的拓展和延伸。
流程关键点
第一,自主学习。学生根据预学案或导学案、预习卡上面的教师设计、问题、创设的情境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特别要请学生提出有价值的三个问题,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第二,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第三,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精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铜安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