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研究新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科学性,引出了赞同大整合理论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呈递进关系的整合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性;虚拟环境;递进关系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我国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领域积极倡导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这种整合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它的发展过程与整合的广度与深度。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方式,才能加深对现代课程改革的理解,才能出色完成新时期教师的光荣使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因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在为教学提供一些帮助的零散课件的同时,而应该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平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情感激励的有效载体,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有助于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促进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整合型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改革。
1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产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网络创设的这些教学情境要来源于实践,可以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活动的欲望。在《四边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用电脑绘制普通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的过程,从实际操作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的几何图形“平行四边形”。其中在画平行四边形这一环节中,教师不是要示范画四边形的步骤,而是用几何画板设计了这样一个过程:先用画线段工具和标签工具画两条线段并首尾相连,两条线段呈一定角度,即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然后用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画圆方法画出另外两条边,这样学生就从清晰的图像之中,逼真的模拟演示,看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2 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强调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学习。在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网上资源非常丰富,如何用好资源、用巧资源,是教师教学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其次学生也要密切配合并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融于解决问题的快乐之中。在讲解语文《云南的歌会》一文时,教师可以首先在网络上搜索文中所说的三种场合唱的歌,山路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让学生亲耳聆听不同场合的歌声,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可以体验云南的民族文化,体会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达到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3 研究性教学
开展研究性课程是课程教材改革试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安排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教师应该也做出一些应对策略:利用网络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例如教师将物理《电能》这一节作为研究对象,制作成一个学习专题,同时利用图片、模型、动画等形式演示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同时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消耗电能的电器,然后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分析,讨论、探究,从而得到问题答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掌握相应知识、通过探究达到升华知识点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笔者将其称为研究性教学,它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轻松地进入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得出问题答案,以愉悦的心情,带着努力得到的果实离开课堂,真正达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效果。
4 虚拟环境教学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它是一项综合集成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它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听、嗅觉等感觉,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适当装置,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作为虚拟环境的参与者,在虚拟环境中扮演一个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虚拟现实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学习知识,激发创新能力,实验模拟。它的多感知性、真实性及高效率可以让学生以接近现实生活的习惯对虚拟环境中的物和景进行操作并从中得到反馈。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逐渐进入学习氛围,适应整合程序,是符合中学教育的教学理念的。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增强学生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实现网上资源与教材内容的最佳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结构,打动学生的向往之心;明确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创设问题情境,起动学生的探究之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期望與心声。
[参考文献]
[1]张力.虚拟现实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传播与技术,2004,1.
[2]李溢.信息技术与模式整合探讨[J].http://www.czsycz.com/home/keti/ShowArticle.asp?ArticleID=161.
[3]郭靖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初探[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6.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性;虚拟环境;递进关系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我国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领域积极倡导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这种整合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它的发展过程与整合的广度与深度。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方式,才能加深对现代课程改革的理解,才能出色完成新时期教师的光荣使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因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在为教学提供一些帮助的零散课件的同时,而应该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平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情感激励的有效载体,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有助于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促进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整合型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改革。
1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产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网络创设的这些教学情境要来源于实践,可以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活动的欲望。在《四边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用电脑绘制普通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的过程,从实际操作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的几何图形“平行四边形”。其中在画平行四边形这一环节中,教师不是要示范画四边形的步骤,而是用几何画板设计了这样一个过程:先用画线段工具和标签工具画两条线段并首尾相连,两条线段呈一定角度,即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然后用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画圆方法画出另外两条边,这样学生就从清晰的图像之中,逼真的模拟演示,看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2 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强调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学习。在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网上资源非常丰富,如何用好资源、用巧资源,是教师教学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其次学生也要密切配合并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融于解决问题的快乐之中。在讲解语文《云南的歌会》一文时,教师可以首先在网络上搜索文中所说的三种场合唱的歌,山路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让学生亲耳聆听不同场合的歌声,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可以体验云南的民族文化,体会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达到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3 研究性教学
开展研究性课程是课程教材改革试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安排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教师应该也做出一些应对策略:利用网络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例如教师将物理《电能》这一节作为研究对象,制作成一个学习专题,同时利用图片、模型、动画等形式演示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同时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消耗电能的电器,然后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分析,讨论、探究,从而得到问题答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掌握相应知识、通过探究达到升华知识点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笔者将其称为研究性教学,它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轻松地进入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得出问题答案,以愉悦的心情,带着努力得到的果实离开课堂,真正达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效果。
4 虚拟环境教学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它是一项综合集成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它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听、嗅觉等感觉,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适当装置,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作为虚拟环境的参与者,在虚拟环境中扮演一个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虚拟现实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学习知识,激发创新能力,实验模拟。它的多感知性、真实性及高效率可以让学生以接近现实生活的习惯对虚拟环境中的物和景进行操作并从中得到反馈。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逐渐进入学习氛围,适应整合程序,是符合中学教育的教学理念的。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增强学生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实现网上资源与教材内容的最佳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结构,打动学生的向往之心;明确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创设问题情境,起动学生的探究之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期望與心声。
[参考文献]
[1]张力.虚拟现实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传播与技术,2004,1.
[2]李溢.信息技术与模式整合探讨[J].http://www.czsycz.com/home/keti/ShowArticle.asp?ArticleID=161.
[3]郭靖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初探[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