坨30—34井组注水效果分析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井组基本情况
  1.1油藏概况
  坨30-34井组位于牛心坨油藏的西南部,牛心坨油藏地理上位于辽宁省台安县东北15km处,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北端,是牛心坨断裂背斜构造带南部的一个断块。储集空间具有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特征,以次生空隙为主,为一边水油藏(油水界面2500米)。探明含油面积6.5km2,石油地质储量1445×104t。动用含油面积5.4Km2,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328×104t,可采储量286.7×104t,标定采收率21.6%。
  牛心坨油层属近物源洪积扇叠覆砂体,油层埋深1500-2200m,含油井段130-135m ,平均有效厚度41.5m,纵向上发育7个砂岩组,每个砂体厚度20-80m不等,储层岩性为碎屑岩、含钙砂岩及碳酸盐岩,储层物性差,非均质严重。平均孔隙度11.3%,平均渗透率26.7×10-3um2,胶质、沥青质含量31.5-49.98%,含蜡10.8-15.5%,地层水矿化度9283mg/l,地面原油密度0.89-0.93g/cm3,原始地层原油粘度76.3mPa.s,油层温度73.3℃。地面脱气原油粘度一般400-2000mPa.s,凝固点35-43℃,原始地层压力20.07MPa,饱和压力4.71MPa。
  牛心坨油层于1988年5月投入试采,1989年底以210m正方形井网全面投入开发,1991年3月以210m反九点法井网实施注水开发,2002年针对中部油层厚度大情况实施分层系开发。
  1.2、井组概况
  坨30-34井组是该油藏中西部的一个注水井组,于1996年10月27日注水,目前注水井段为1917-2036米,为N4-6。本井组有一线油井8口(坨28-更32、坨29-33、坨29-35、坨30-036C、坨31-035、坨31-133、坨31-33、坨观2),目前井组日产液114.2吨,日产油23.3吨,含水75.9 % 。累产液54.31万吨、累积产油24.06071万吨。日注水50方,累注水29.0427万方,月注采比1.1,累注采比1.23,累积亏空5.455万方 。
  2、井组问题分析
  2.1、水井注水压力高,达不到配注要求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坨30-34井累注水量在不断的增加,注水压力逐渐上升,水质长期超标,达不到注水要求。到2008年年9月注水压力已达19MPa与干线压力19MPa持平,注水困难达不到配注要求,日配注50方/天,只能达到30左右方/天。
  2.2、水井层位无卡封位置,不适合分注
  坨30-34井射孔井段为1956.6 – 2027米,层位为N4-6,射孔井段连通性比较好,无稳定的隔夹层或干层,无合适的卡封位置,所以不能实施分注,无法解决层间注水矛盾。
  2.3、平面井网不完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低
  原井网有7口油井,其中30-036C由于大修后,套管損坏,报废后长期停产,而且该井组东北部缺少受效油井,因此造成井网不完善,平面水驱利用率低。
  2.4、纵向上层系对应关系差,储量动用程度低
  坨30-34井注水层位为N4-6,而该井组的3口油井开采层位与之对应关系比较差,致使纵向上储量动用程度低。
  3、改善井组注水效果的做法
  3.1、实施水井酸化解堵措施,实现有效注水
  由于注水水质不合格,经过多年的注水开采,造成油层堵塞,注水压力不断上升,达不到配注要求。为了缓解地层孔隙堵塞,增大运移通道,对该井实施酸化解堵。改措施实施后,注水压力由19Mpa下降到10Mpa,实现了有效注水。
  3.2、实施水井调剖措施,改善层间矛盾
  通过对该井进行吸水剖面图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纵向吸水差异大,上部射孔井段吸水较好,由于该井无稳定的隔夹层或干层,无合适的卡封位置,所以不能实施分注,因此决定对该井进行调剖,以缓解层间矛盾。
  3.3、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平面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针对井网不完善,对该井组报废停产的坨30-036井进行侧钻,对原潜山油层低效油井坨观2进行调层上返,以弥补东北缺少采油井点的问题。
  3.4、实施调补层压裂,改善纵向油水对应关系
  坨30-34井射孔井段为N4-6,纵向层系多,因此结合不同层系油藏特征、开发阶段及开发动态,继续开展以完善注采系统、调整纵向上出油剖面为目的的油井调补压裂措施,以提高水驱纵向储量动用程度:坨29-33进行补层压裂、坨28G-32进行补层压裂、坨31-035进行调层压裂、坨31-133进行调层。通过实施措施,井组效果明显改善。
  3.5、动态调配水
  由于坨30-34井组属于牛心坨主力油层,井组投产后,产量大幅上升,加之注采层位对应关系的变化及受构造、裂缝发育的影响井组含水上升较快,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进行了注水动态调整,从2009年至今,我们供进行动态调配水七次。
  4、实施效果与分析
  4.1、形成有效注水,促使地层压力回升
  通过对坨30-34井组实施增注泵、酸化、调剖等措施,使井组的注水合理有效,对地层形成很好的补给,从下面的图中可以清晰的发现地层压力正在缓慢的回升。
  4.2、有效控制了井组含水上升势头
  坨30-34井组从1996年转注后,其含水一直不断的上升,通过各种措施,使该井组的综合含水由2008年年初的M下降至目前的N,从下图的曲线中可以发现,从2008年开始其含水比较平稳,很好的控制了其含水上升速度。
  图6 坨30-34井组日度采油曲线
  4.3、井组增产明显
  通过以上工作,井组产量稳中有升,井组日产液上了28.9吨,井组日产油上升了3.1吨。
  5、结论与下步建议
  1、完善井网可以改善平面储量动用程度。
  2、酸化、调剖等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区域注水问题,建议对该区块的部分水井也采取同样的措施,减小地层压力,改善吸水不均的现象,提高注水效率。
  3、通过对油水井进行调补层压裂等措施,深挖剩余油潜力,提高单井产量的同时改善水驱效果。■
其他文献
46终端、平板电脑、Android,成为通信业人士对2011年CES最关注的热点话题,当然,中国厂商的创新也不容忽视一年一届的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于2011年1月6日到9日在美国拉斯
【摘 要】高校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摇篮,因此对高校新校园的建设不仅要具有内在的文化气息,还要具有外在的观赏性,这样对高校新校园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能体现高校独有的人文气息,还要融合一定现代元素。本文主要通过对校园园林化是高校新校园建設的必然选择的阐释以及对高校新校园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应注意问题的分析,进而探讨了高校新校园建设中的园林功能的新发展,以此提供借鉴。  【关键词】
<正>《龙树菩萨眼论》历来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由于原著在国内已佚,对其作者、成书年代及内容均有不同意见。近阅由浙江省中医研究所与湖州中医院两单位校订出版的朝
本文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特点入手,分析高职学生学情,结合影响高职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的提升模型。
近日,百度发布了2012年第2季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报告以百度移动搜索数据为基础,报告样本量高达3.88亿,围绕“用户分布及网络接入”、“移动互联网终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