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不同程度感染性骨缺损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5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性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
【机 构】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全军骨科中心
【基金项目】
:
漳州市自然科学基金(ZZ2018J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不同程度感染性骨缺损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5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性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为(39.42±12.09)岁(20~66岁)。腔洞性骨缺损16例,节段性骨缺损16例,波及关节面的缺损13例。Ⅰ型为胫骨平台内腔洞性骨缺损;Ⅱa型为胫骨平台下节段性(<4 cm)并平台内腔洞性骨缺损;Ⅱb型胫骨平台下节段性(≥4 cm)并平台内腔洞性骨缺损;Ⅲa型胫骨平台波及关节面的缺损,但节段性缺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微创截骨单臂架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跖骨短小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7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9例跖骨短小症病人的临
目的探讨泰勒空间外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技术结合足部“U”形截骨治疗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应急总医院收治的42例创伤
Ilizarov技术作为20世纪经典的骨科技术,是骨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它开创了肢体损伤自然修复重建时代,在肢体延长、骨缺损修复、骨与关节畸形矫正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