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冰敷适得其反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m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敷的概念已普遍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但是,一般人却往往不清楚如何进行冰敷。冰敷经常被用来缓解运动损伤,然而不恰当的冰敷方式反而会有反作用。
  冰敷是冷疗的一种,由于具备方法简单、容易取得、疗效不错等优点,因此在急性伤害发生后的24至48小时内,经常被用来减低疼痛、抑制发炎过程、收缩血管减少水肿、以及降低新陈代谢等,进而达到治疗急性运动伤害的目的。有时,慢性运动伤害的复健治疗过程中,也会配合冰敷来进行适当的运动伤害控制;甚至,棒球投手(或其它以最大运动能力重复进行运动的运动员)在比赛后,也会利用冰敷预防迟发性肌肉酸痛的发生,以便能够尽快恢复手臂肌肉的机能。
  冰敷的最大生理功能在降低身体局部组织的温度。皮肤对冷的感觉受纳器,其正常反应温度范围在10℃至41℃之间。当正常冰敷的过程中,皮肤温度持续下降至15℃左右时,由于皮肤对冷的正常感觉,会促进交感神经的紧张,经过一连串的生理控制机转后,进而达到血管收缩、降低血流的功能。如果,冰敷的时间过长或冰敷的方法不适当,可能使皮肤温度低于10℃以下,那么,皮肤对冷的正常反应,将会因为感觉受纳器的不正常反应而改变,进而出现血管扩张与冷伤害的情形。
  一般来说,在正常的冰敷状况下,随着皮肤温度的降低,在刚开始的三分钟左右会有冷的感觉,二至七分钟左右会有灼热与疼痛感,五至十二分钟左右会有局部麻痹、麻木疼痛、刺激反应被阻断等反应,十二至十五分钟左右则会出现不增加新陈代谢的深层组织血管放松现象,此时,冰敷即应停止,以避免皮肤温度过低形成的冷伤害出现。当然,这样的冰敷生理反应,会随着冰敷物的冰块大小、水分的多寡,以及冰敷的范围与被冰敷者先前的运动状态等而有所不同。通常,以看不到冰块的冰水进行冰敷时,不易出现第三阶段以上的冰敷生理反应;以冰块直接冰敷时,则可能在五分钟内出现第四阶段的冰敷生理反应,所以用冰块不断移动的冰按摩时间,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
  尽管,冰敷的概念已普遍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但是,一般人却往往不清楚如何进行冰敷。通常,学校的医务室与健康中心会以小的塑料袋装入水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备用,这种由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直接接触皮肤的冰敷方式,容易出现冰敷的范围过小、皮肤表面的温度过低等缺点。因此,了解冰敷的正确方式,对于治疗急性运动伤害就显得非常重要。
  以超级市场买到的小包冰块来进行脚踝冰敷为例,首先,将超级市场买到的冰块打开,倒入另外一个塑料袋中;加入一半的水,使得塑料袋中呈现冰块与水混合的状况;将塑料袋打结,打结的部位稍微上移;将塑料袋摊平后,直接与冰敷处的皮肤接触(不垫任何的东西),加上弹性绷带后,冰敷十五分钟;取下冰敷物后,你会发现冰敷处的皮肤微红。
  事实上,透过水的媒介,冰敷的时间不仅可以延长,还可以避免冰敷可能形成的冷伤害,达到治疗急性运动伤害的目标。至于水的多少,则需视你使用的冰块大小而定。如果使用的是“沙冰”,那么使用的水就要少一点;使用大的冰块时,水就要多一点。实际进行冰敷时,还应随时与被冰敷者讨论冰敷的感觉,当被冰敷者的冰痛感持续五分钟以上或更久,而且没有任何改善的趋向时,就应随时停止该次的冰敷,以避免冷伤害的可能。
  高晓嶙,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健康与恢复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医学部运动学硕士,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博士。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会员,国内权威期刊《体育科学》、《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杂志审稿专家。研究方向为:运动损伤与运动性心血管意外的风险评估、预防与康复。
其他文献
南半球的新西兰在几场春雪后催开了满街的樱花,与远处堆满积雪的山顶相映成趣。春景灿烂而温和。  然而,在位于北岛罗托鲁瓦的怀托摩萤火虫洞中,一切又是截然相反的景象。这里没有四季更迭,没有嬉笑玩闹,仿佛与世隔绝——这位于地表下三十米左右的虫洞里,有的是一片漆黑和寂静。这里保持着萤火虫原始的生存环境,严格禁止摄影、摄像和交谈,禁止使用移动电话以及任何发出光亮的物品,因为一点点光亮和声响都会使它们的生命受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因季节转换和昼夜温差带来的疾病逐渐增多。专家提醒,老年人在入秋时节应注意防范“五更泻”。  “五更泻”又叫晨泻、鸡鸣泻,是指黎明前腹痛作泻的腹泻,泻后则安,同时伴有畏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象沉细等表现,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明代医家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指出,“脾肾虚弱,清晨五更作泻,或全不思饮食,或食而不化,大便不实者,此肾泻也。”  中医认为
油脂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在人类的日常饮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但给人提供热量和必需脂肪酸,更能够让食物变得美味可口。现在市场上的食用油口味和种类都非常丰富,可是在古代,我们的先人吃什么油?他们又是如何获取油的呢?  人们对油炸食品的热爱,由来已久。  动物油脂  最开始的时候,油都是从动物脂肪中提取。在狩猎时代,人们就发现在加热肉食的时候,会有液体从中渗出,这大概就是先民对油脂最原始的认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茵栀黄注射液”的一则公告揪紧了很多年轻父母的心。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对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增加“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的警示语,并首次明确“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目前,临床上很多新生儿黄疸都是在用“茵栀黄“进行治疗,尤其是茵栀黄口服液用得更多、更常用。看到这个公告,一些家长表示很担心,他们不
心情与食物营养密切相关,合理的饮食会起到良好的心情调节作用,同时合理的饮食也可在某种程度上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人至老年,大多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饮食量减少,牙齿功能也可能不好,再加上有某些慢性疾病过量消耗体能,就会出现某些营养不良。而精神活动与营养密切相关。因此,部分老年人,尤其存在某些慢性躯体疾病的老年人往往会出现情绪障碍,如失眠、早醒、无端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对什么也不感兴趣,感到生活没意义
经常听到一些爸爸妈妈抱怨:我家孩子太没有自制力啦,一坐在电视机前就起不来了;我们家宝宝挑食很严重,怎么说也不听;孩子出门总爱乱跑,太让人操心了;我家宝宝胆子很小,总是不敢尝试……相信每个家庭在育儿的道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总有这样那样的烦心事,但这些烦心的事情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吗?是不是我们的育儿理念有什么偏差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育儿的一大重要原则——漏斗原则。  什么是漏斗原则?  观察一个漏斗,如
《北京遇上西雅图》不就拍的是水中分娩吗?没错,电影里确实是在美国进行水中分娩,但这只不过是拍电影的中国人也同样以为水中分娩在美国挺普遍罢了。  水中分娩虽然在各种传说记载中的历史比较悠久,但是实际应用实践并不长,也就三十来年。  可能有些人觉得水中分娩在国外很流行,应该属于比较高大上的分娩方式,而在中国迟迟没有推广,可能和中国某些体制或者传统因素有关。  其实您想多了,水中分娩之所以没有流行起来,
为什么我喜欢郭敬明的书,我爸却不让我买?  (风神翼龙)  我猜,那是因为你爸爸认为郭敬明的书对你的成长没有帮助。如果你有办法让老爸明白郭敬明的书的种种好处,对你有益,并能让爸爸接受你的观点,爸爸就不会再阻拦了。  人是不是都会变?变坏了?每次到学校都能看到很多“帮派”,四分五裂,跟“后宫”一样,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找不到一个知心好友!好想回到小学,当初大家是那么纯洁哇!
营养科不仅仅告诉你“别吃这个那个”那么简单,给出“不能吃什么”的建议,往往比能吃什么要纠结的多。  提起儿童营养科,很多家长问:“什么时候看营养科呢?那小豆芽和小胖墩都应该来看营养科吧?”没错,体重与营养紧密相关,如果身高体重不达标,或者体重超出正常生长范围过多,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关注。  美国几乎所有医院都有营养科,临床营养医师与其他医护人员协作,进行全面的医护管理,一般美国营养医师与患者的比例
患阑尾炎的孕妇很少出现阑尾炎典型的症状表现,特别是在妊娠晚期,随着子宫不断增大,阑尾的位置会向上移动,所以一部分患者的腹痛可能仅局限于右腹部。  提起阑尾炎,可谓家喻户晓,它是急性腹痛最常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急诊腹部外科手术最常见的适应证之一。对于处于妊娠期的各位“大肚子”来说,患急性阑尾炎风险更高,但是其诊断、治疗都相当具有挑战性。具相关数据显示,约1000名孕妇中就有2人因为腹痛被怀疑诊断为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