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科学精神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long_lium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生物教学;实验;科学精神;实验规 则;物品;实践;观察;质疑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2—0038—01
  生物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生物学就与实验结下了不解之缘,细胞的发现、DNA的合成、遗传育种等等都是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发现的重要成果。如果没有实验,就没有生物学诞生,也就没有今天日新月异的生物科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的生物科技人才,关键要从生物实验做起,在实验中培养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科学进取精神。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短缺,教育教学资源贫乏,尤其是农村学校,而仅有的教学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中学生物教学脱离了实验,多数教师只限于灌输理论知识、讲实验、演过程的传统教学,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也低估了学生的才能,更辜负了社会赋予教育者的责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则需教师重视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
  一、 遵守实验规则,培养严谨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遵守实验规则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保证实验规范操作的前提。倘若走进实验室不遵守规则,不遵守流程、步骤和方法,就不可能完成实验,更得不到准确的数据和结论,甚至会带来意外伤害,所以培养学生的严谨意识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遵守纪律,其次要严格按操作流程规范操作,避免造成意外伤害,再次要注意安全问题和注意事项,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二、珍惜物品,培养节俭意识
  节俭意识是现代社会人们普遍缺乏的一种美德,虽然物质丰富,但是节俭意识也是必需的。节俭意识是在资源短缺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必须具备的品德。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现有的条件下,让学生尽量利用较少的材料保质保量地完成实验,这既可以培养他们珍惜财物的美德,也可避免造成物品不必要的浪费。
  三、大胆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勇于实践,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耐心细致的观察力等,并从中不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完善操作方法,规范操作流程,从不完善中寻找更合理的操作方法,或另辟蹊径,创造新的实验流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实践更有意义、更有趣。
  四、耐心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技能之一,观察不仅要细致入微,而且要善始善终,坚持不懈,不仅要观察动态的变化,而且要观察前、中、后的过程变化。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观察、思考,并且做好详细记录,以备实验结束后的分析总结。
  五、鼓励质疑,培养探究精神
  质疑是对已知结果的否定或怀疑,有了怀疑,才会有新发现、创新,才会对真理和事实作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使认识更明确、更具体;有了怀疑,才会有新思路、新方法,从而推动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质疑是一个创新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如果一个人亦步亦趋,那他就永远不会超越别人。有了质疑,才会激励他去探索、去钻研,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有些老师害怕学生提问题,害怕难倒自己,其实这也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有力途径,学生在学,老师也要学,教学相长。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营造开放的活动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事物,诱导学生大胆推理、主动探究。
  六、肯定成绩,培养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的培养在于点滴的积累,有一点进步,就要肯定,甚至大加赞赏,日积月累,必然使学生在激励中进步,在赏识中走向成功。
  面对新课程,生物教师应当不断进取﹑反思,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要时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编辑:张 昀
其他文献
摘 要:计算思维是基于计算机科学基础的概念性质的一种系统性思维,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属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从“重视生活场景,序列认知”“寻求个例共通,触类旁通”“巧用思维导图,挖掘潜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建构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关键词:计算思维;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基础教学,包括理论基础、认知基础、能力
2009年7月4日,负责人类智力发展的机要负责人路易斯·阿尔维托·马查多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他对记者们说,他准备邀请大家参加国家青年交响乐队9月19日举行的一次音乐会。演出内容包括海顿的一部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后乐章的合唱部分。他说:“小提琴将由我周围的60个5至9岁的儿童演奏。其中35个儿童从未见过小提琴。他们是从亚马孙河畔来的印第安儿童,他们连西班牙语也不会讲。”
船舶航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会影响船上人员的舒适性、降低船体结构耐久性并影响舰船的隐身性能. 船体振动评估对于船舶的防振隔振设计、确定振动量级并判断是否满足衡准要求具
摘 要:复习不是要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机械性的重复和再现,而是要通过有策略、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建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提高数学单元的复习效率。而思维导图的方式就是科学呈现知识体系的外在载体,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整理、拓展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知识本质,形成知识网络,开阔实施视界,真正实现有效和有序复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复习效率;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
〔关键词〕 后进生;转化;关爱;交流;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4—0039—01  俗话说得好,“一娘生九子,九子九个样。”在我们所带的学生中,优等生和后进生的个体差异是难免的。热爱全体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爱优等生是自然的,但爱一个后进生却并不容易,对他们的转化教育要倾注更多的精力和耐心。  后进生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学生带入到一个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欲,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体验学习。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开展情境教学,充分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得以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的今天,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作为教师,要注重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创设一些合理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
〔关键词〕 化学教学;学习兴趣;实验;课外活动;教学难点;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2—0037—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年龄阶段。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