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包虫病是流行于世界畜牧业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肝包虫病的主要诊断手段是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药物治疗也在肝包虫病的治疗上起一定作用。笔者从肝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为肝包虫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构建可分泌表达NanoLuc荧光素酶的重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CCHFV)并探讨其用于抗病毒药物高通量快速初筛的可行性。方法将NanoLuc基因与CCHFV M节段上的mucin编码框融合,拯救重组病毒,并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评估Furin抑制剂在体外对重组病毒的抑制效果。结果成功获得可分泌表达NanoLu
目的对一种新型HIV-1 DNA检测试剂的临床应用性能进行评价。方法本实验选择抗体确证实验确诊的HIV-1感染人群、未感染的正常人群血样,及弱阳性样本、不确定样本、特异性样本等比较考核试剂的检测结果与HIV-1感染状态结果(参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版)的一致性,验证考核试剂在临床检测中的准确性;同时选择已上市的RNA定量检测试剂盒作为对比试剂进行平行检测,评价考核试剂与HIV RNA
目的对17例老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老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毒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 3月期间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科住院的老年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查进行病例确诊。采集并分析病例的临床资料。扩增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后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病毒的抗原性、致病性和耐药性等生物学特征。
目的了解下咽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及p53蛋白表达的情况。方法对收集到的15例临床诊断下咽部鳞状细胞癌病例的石蜡组织标本应用Luminex及PCR的方法对HPV感染进行基因检测,应用PCR方法对p53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HPV16/18E6蛋白及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在15例临床诊断的下咽癌病例中,通过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对急性后循环缺血的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6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患者,给予患者rhPro-UK动脉内溶栓,根据其术后90 d 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探讨影响rhPro-UK动脉内溶栓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血管再通患者与血管未通患者的术前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血管
目的探讨累及肝尾状叶病变精准外科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7例累及肝尾状叶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恶性肿瘤71例,良性病变52例,其他4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左侧入路、右侧入路、前入路、左右侧联合入路、左右侧入路联合前入路、左右侧入路联合绕肝带旁侧入路、前入路联合左侧入路、逆行入路行解剖性肝切除术。观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