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创设现实而又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帮助学生主动理解建构数学知识。情境是沟通学生经验世界与数学世界的桥梁,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以激发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
  关键词:创设;情境;参与;体验;探究;思维
  情境创设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有了情境,数学课变得有趣了,也更有味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实践证明,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进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而且可以使抽象的学习由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一、 创设有效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听故事几乎是所有孩子甚至包括大人的共性。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这一特点,选取素材,或将教材中的问题改编成简短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例如《商末尾有0的除法》一课的教学,本来是一堂枯燥的计算课,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不妨创设这样一个故事情境来增添课堂的生动性:
  一天,八戒带着8只小猴子到果园去摘桃子,然后对小猴子们说:“161个桃子,你们每只分2个,剩1个就给俺老猪吧。”小猴子们看着桃子想也没想,各自拿着自己的桃子高兴地吃开了。直到孙悟空赶来,才戳穿了八戒的骗局。同学们,你们知道聪明的悟空是怎样发现八戒的骗术的吗?
  学生们带着兴趣听完这个故事后,马上就会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八戒到底有什么骗术呢?聪明的悟空又是怎么发现的?通过列式计算,验算,讨论、交流,很快明白20个8才是160,161个桃每只小猴应该分20个,最后剩一个。这样以故事导入,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题教学富有了童趣,学生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学习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也自然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 创设有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拉近数学学习和生活的距离,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能初步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从而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它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一课时,可预设这样一种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去思考、解决问题,这样枯燥的数学课堂才会焕发生机: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出现过一不小心把同桌的作业带回家的情况?今天平平不小心把阳阳的作业带回家去了。这下阳阳和平平都很着急。请大家想想看,应该怎么办呢?
  经过片刻,同学们纷纷想出办法,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有意板书:
  (1) 阳阳来平平家拿。阳阳每分钟走50米,两家相距600米,阳阳要走多长时间?
  (2) 平平给阳阳送作业。平平每分钟走60米,走了10分钟,平平家到阳阳家多少米?
  (3) 两人同时从家出发,面对面走来,经过5分钟两人相遇。已知平平每分钟走65米,阳阳每分钟走55米。他们两家之间相距多远?
  在学生读题后,重点理解第(3)种,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相遇”这一概念,可以要求同桌之间相互配合,演一演平平和阳阳同时从家出发,向对方走去,在中途相遇这一过程。在扮演的过程中学生真正理解了相遇问题的重点内容:两人同时出发,面对面走来(相向而行),在中途相遇。也就是“两人所用时间是相同的”,“所走路程之和等于总的路程”。
  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让学生理解并学会了新知识,解决了问题,而且调动了学生探索发现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会在学习中更深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积极的思维常常取决于问题的刺激程度,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富有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且处于学生认识结构最近发展的非常规性问题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采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一位老师的公开课就是成功的范例。《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片段记录如下: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长3分米,宽2分米),谁能想办法测量它的面积?
  生:用面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长的一边摆3个,刚好摆2行,一共摆了6个正方形,也就是6平方分米。
  师:那么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呢?也用正方形摆吗?
  生1: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测量,看看一共摆了几个正方形。
  生2:这样测量,要摆多久啊,太麻烦了。
  师:要测量高楼墙面的面积、游泳池水面的面积我们还能用刚刚的方法去测量吗?难道像蜘蛛侠一样爬上去或像鱼儿一样游到水里?(生相视而笑,一时想不出好的方法。)
  师:同学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得到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索出更简便的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以上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设一个个问题,层层设疑,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失衡和知识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明确了探究目标,使探究成为自己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活动中。
  四、 创设有效想象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其实“猜”是一种很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一位留学者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有效想象情境,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怎样租车合理”教学,出示题目:大客车限乘24人,小轿车限乘5人,每辆大客车租金72元,每辆小轿车租金28元,师生一共68人,怎样租车合算?题目一出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学生立刻兴奋起来,有的说:“全租大客车。”有的说:“全租小轿车。”有的说:“大客车小轿车都租。”接着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分别算出需要租几辆车,需要多少租金,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发现租三辆大客车最合算,不仅坐得下,还有空位可放行李,而且租金便宜。同学们借助生活中的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得出不同一般的回答,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总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更是我们提倡的有效教学的加油站。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手段也是丰富多彩的。恰当地运用情境创设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实现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诚信做人,是社会中一种最真挚的品格,只有知行目标统一的人才能受到其他人的尊重,这也是做人最应该遵循的一种道德。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给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很大的影响,它教给學生们许多人生哲理,其中诚信教育是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思想品德课程的设计不仅是让学生们懂得该如何做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的知与行保持一致,坚守诚信品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做到德、智、体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中最基础的政治认同感,当前学生面临多元思想的冲击,政治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感。  关键词:政治认同感;问题导向;学生活动  2015年3月,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了“核心素养”在深化课程改革中的基础性地位,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道路的选择和法治意识
摘要:国学经典属于中华文化,是其中不朽的作品,对初中生而言意义重大。本文就国学经典阅读提升初中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国学经典;初中生;思想品德;实效性  国学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经过演变,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和外延的思想、文化以及学术体系。国学经典是支撑中国自立自强的精神来源和支柱,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应不断渗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心育的概念,进而论述了心育与德育的关系,从而提出对我国现阶段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改进路径,在德育中融入心育并使两者互相作用于受教育者,才能使学校的育人工作走出困境。  关键词:心育;德育;学校教育  一、 心育的概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受教育者的思想教育工作出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教育活动中只是一味地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和实施德育育人的时效性越来越不尽如人意,有时还使得教育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及数学文化,这对教育者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通过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意义、美感、历史等层面的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养成,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美感;价值;教育  数学是人类美妙的思维之花,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以其独特的魅力,以其
摘要:作业讲评是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点评优秀解法”“自我反思纠错”“变式思考”“类题辨析”等若干做法,提高作业讲评课的有效性、增加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作业讲评;有效性;做法  作业讲评是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其目的在于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开阔解题思路、开发创新能力等,是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