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比较与研究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社会技术人才的摇篮,但是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短,办学经验不足,因此在办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德国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先驱者,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办学经验,对此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出发,并提出以下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关键词: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比较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为国家输出技能人才的重任,但是从现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还存在这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和发达的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相比,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生职业素质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对我国的技能人才输出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借鉴经验,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十分必要。
  1 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比较
  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满足社会不同类型的人才输出,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发展就显得越发必要,但是纵观现下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现状分析,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和发达的德国相比,很多问题则越发突出,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首先是生源素质低,学生专业情感不强,由于受到传统的就业思想影响,无论学生还是家长在报考学校时宁愿选择一些录取分数线较低的本科,也不愿意去选择同等分数线的高等职业院校,这使得我国很多的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着招生困难的教学现状,并且普遍认为生源素质一年不如一年,在这种情况下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而德国作为一个以工业建设为先驱的国家,社会中对于技能人才是十分尊重的,因此在德国高等职业院校之中是不会出现生源质量下降的情况,这是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差距[ 1 ]。其次是师资问题,良好的师资力量可以为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输出,因此师资力量是教学的软件象征,但是从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分析,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师资力量十分薄弱,这些都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瓶颈,但是在德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中却不存在这样的现象,这也成为中德院校之间的对比差距,除此之外还有实训基地建设、考核评价方式等,很多都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地方。
  2 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策略
  2.1 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加强生源选拔
  良好的生源是办学的保障,因此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若是想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提升生源质量是十分必要的。而在这一点上我国就可以学习发达的德国,其在社会的源头上就赢得了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从而为生源质量提升做出保障,为此我国的高等职业职业院校也可以大环境入手,如在社会之中进行积极的宣传,通过媒体广告或者网站建设,让更多的学生与家长了解自身的办学优势,与未来社会的就业方向转变,从而在社会的大环境只中赢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这样有助于高等职业院校招生[ 2 ]。
  除此之外,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还应该注重院校内涵文化建设,营造更好的校园环境,明确院校办学校训,在建立良好校园生源的过程中,提升院校知名度,从而实现吸引招生的目的。相应通过社会大环境与校园环境的建设,一定可以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选拔创作良好的条件,从而更好的向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看齐。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机制
  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前提与保障,并且是学校最好的软件资源,为此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也可以学习德国院校的一些优秀管理经验与培训办法,从而不断的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满足教师技能人才培养需求[ 3 ]。具体而言笔者认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首先是注重高层专业人才引进,去聘请一些理论知识过硬,并且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教师人才,从而为院校注入新鲜血液,加快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其次是加大校园内部的师资培训力度,定期召開论坛讲座,以及学术会议,通过多种培训渠道,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最后是建立严格的教师管理制度,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之中,规范教师行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赶上德国职业教育步伐。
  2.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素质培养
  现下社会需要的是实践技能人才,因此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就显得越发重要,对此我国职业院校也可以学习德国职业院校,采用校内实训与企业定岗实习联合的方式,通过两个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如在校内实训方面,教师要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多为学生开设一些实践课程,同时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专业化的实训环境,为学生进行更好的实践训练。而在企业定岗实习方面,院校可以采用“2+1”的原则,也就是两年在校,一年实习,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为实际,从而提升学生职业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发现的教育目的,相信在此措施下,我国职业院校也可以向德国院校一样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4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教育发展
  考核评价体系是评价人才质量的最终环节,但是在以往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中评价体系不完善,并且存在这一定的片面性,这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输出。而在这一方面德国高等职业院校做的就十分的到位,考核评级体系十分的公正严谨,从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个方面出发,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系。为此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也可以学习借鉴,如从办学情况与学生素质出发,结合实际,通过其中、期末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且将学生的实践技能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同时还可以邀请一些校企领导,做出第三方测评,相信在这样的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下,一定能够推动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发展。
  3 总结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和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应该学习以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为代表的优秀办学经验,从而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新科.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制度设计历程与框架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5,(12).
  [2] 秦娟娟.中德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比较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5.
  [3] 贾生超,王英.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比较与借鉴[D].武汉理工大学,2014.
其他文献
顾名思义,同音异义词是指那些读音相同而词义相异的词。法语中有大量的同音异义词,对于一些属于实词范畴内的同音异义词,人们谈论的较多,而对于一些具有语法功能的同音异义词(因其
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硅,锰元素对ZnAl22CuMg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硅,锰元素可改善ZnAl22CuMg合金的硬度和100℃时的硬度,若加入配比不当会降低其冲击韧性,若两元元素加入比
摘 要:国画具有悠久历史,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精粹,笔墨作为传统文化典型代表的元素,同时也是国画创造期间的关键性文化元素,受到国画创造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国画创作中的运用相对广泛。从某种程度上讲,笔墨可以塑造国画神韵以及国画灵魂,相互之间是相辅相成以及缺一不可的。怎样把笔墨文化元素与国画创作进行完美结合,是书画家需研国画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应用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笔墨文化元
非再生矿产资源在地壳中的总量是一个定值,但经济可采储量却是动态变化的,论文指出了霍特林法则在分析非再生矿产资源时的局限性,由此提出了有限矿田和区域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模
隐喻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而且使用频率极高。英国修辞学家I.A.Richards认为,我们的语言是天生具有比喻性质的。他指出:“我们不用读完三句普通的流利的语句就会碰上一个隐喻。…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来临,区域教育信息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整体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实现信息化支撑下的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共性需求。  一、系统构思,厘清区域教育文化理念  “十二五”以来,教育信息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从国家层面提出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如我们所知,本科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掌握语言并利用语言这一载体进行信息交流。而大学本科翻译教学的终极目标应是为把现在的学生培养成为未来合格的翻译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群文阅读凭借其区别于传统讲解模式,而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进行的多文章整合的新颖教学思想与方法,成为被小学语文教育领域格外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在新型的外部模式下,其具有偌大的教、学实际空间,囊括对多样阅读方法的融入、比较式阅读方法的运用与交流探讨活动的开展,使师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锻炼阅读能力、拓展联系思维与开阔信息视野的目的。  在根据课程目标的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篇目设计与编订上,其采用了主题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