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下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综合性学习,它把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中,一方面提高了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突出了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学习”的单元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
【关键词】 拓展学习空间 突破课程观 变换形式 评价体制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11-01
一、教师应该突破传统的语文学科课程观,拓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空间
在课改实践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教师没有开展过活动,少数尝试者也还只是停留在课本唯一、教师唯一、教室唯一的层次上。特别是对于条件极为艰苦,信息相对闭塞的乡镇学校,既没有琳琅满目的各级各类的图书馆,也没有品种繁多的书店,还没有支持读书看报的家长。学生想看什么书,却没有条件去看,家长也不支持不购买,更不用说像城里那样有各种文化活动。因此,我们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既不愿也不能开展被认为是“费力不讨好”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他们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课堂中开展很浪费时间而且收效不大,乡镇的学生知识面窄,学生家庭条件差家长的意识较落后,这些客观因素致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只是语文教学的补充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大比拼,开展这样的活动只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并无多大帮助。更为严重的是在提倡素质教育十多年的今天,我们大部份学校实际上还是在走“敷敷衍衍提素质,踏踏实实搞应试”的道路。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各级领导无一不是用升学率及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业绩。因此,教师们都深深的知道什么样的课对学生考试有利,什么样的课可上可不上。而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由于考教分离,虽教不考,虽考却无法教,教与不教一个样,这自然就被视为无关重要的课堂,成了名副其实的“考试牺牲品”。
二、教师要突破传统狭隘的语文学科课程观,拓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空间
语文综合性学习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在学习内容上,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要关注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艺术、道德各个领域;从学习功能上看,不再单单追求智育目标,而是要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而传统狭隘的语文教学观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制约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与展开。因此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狭隘的语文学科课程观,全面拓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空间。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当变换活动形式让学生“乐在其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综合性学习成为了考试的牺牲品。很多学校由于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学校内部也总是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给教师的教学成绩排名,所以很多教师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好好研究一堂综合性学习课该如何上。有的教师即使想上,但看到别的教师都不上,自己上反而在浪费时间,所以干脆就不上。即使上了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为了应付考试。一般教师就采取让学生识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考试题型进行讲解。这样,综合性学习中原本蕴含的教学目标也就付诸东流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在语文学习的任何课堂里,我们都应当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对于综合性学习而言更是如此。我们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采取适当的鼓励和惩罚措施来发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每一次的综合性学习中来。让他们真正动脑动手动脚,扎扎实实的锻炼自己的语文能力和培养自己的自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中尝到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切实让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在综合性学习中得到落实。同时,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也应积极变换活动方式,让学生“活有所成,动有所乐,乐在其中”。
四、学校应加强管理,改革综合性学习评价体制
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考教分离,虽教不考,虽考却无法教,教与不教一个样的现象,我认为应改革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体制,让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走出恶性循环的误区。新课标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不像其它语文课程那样具有非常容易检测的特点,它考查的是学生的态度、精神和探究方法层面的东西,这些层面的考查一方面很难检测。另一方面这些层面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很难培养出来。而大部份学校为了追求学生成绩的快速提高,往往会抛弃这些在他们看来是浪费时间的学习,进而选择那些急功近利的措施来铤而走险。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教师应当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长远发展,切切实实地把每一次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其次学校应当在每学期的课程中统一安排综合性学习的课时,要定期从学生的学习体验中检查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在学校组织的考试中要改革试题的内容和样式,在综合性学习的考题中要想办法考查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学校还可以组织全校性的综合性学习比赛,统一选题,限定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探究成果,让那些富有探究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学生脱颖而出,并给与适当的鼓励。总而言之,无论是班级还是学校,都应当营造出综合性学习的浓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填补当今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空白。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阅读写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更为重要。通过综合性学习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更多的是对学生终身受用的探究精神、合作方法、团队意识等。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本地、本校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全面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关键词】 拓展学习空间 突破课程观 变换形式 评价体制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11-01
一、教师应该突破传统的语文学科课程观,拓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空间
在课改实践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教师没有开展过活动,少数尝试者也还只是停留在课本唯一、教师唯一、教室唯一的层次上。特别是对于条件极为艰苦,信息相对闭塞的乡镇学校,既没有琳琅满目的各级各类的图书馆,也没有品种繁多的书店,还没有支持读书看报的家长。学生想看什么书,却没有条件去看,家长也不支持不购买,更不用说像城里那样有各种文化活动。因此,我们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既不愿也不能开展被认为是“费力不讨好”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他们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课堂中开展很浪费时间而且收效不大,乡镇的学生知识面窄,学生家庭条件差家长的意识较落后,这些客观因素致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只是语文教学的补充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大比拼,开展这样的活动只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并无多大帮助。更为严重的是在提倡素质教育十多年的今天,我们大部份学校实际上还是在走“敷敷衍衍提素质,踏踏实实搞应试”的道路。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各级领导无一不是用升学率及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业绩。因此,教师们都深深的知道什么样的课对学生考试有利,什么样的课可上可不上。而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由于考教分离,虽教不考,虽考却无法教,教与不教一个样,这自然就被视为无关重要的课堂,成了名副其实的“考试牺牲品”。
二、教师要突破传统狭隘的语文学科课程观,拓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空间
语文综合性学习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在学习内容上,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要关注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艺术、道德各个领域;从学习功能上看,不再单单追求智育目标,而是要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而传统狭隘的语文教学观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制约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与展开。因此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狭隘的语文学科课程观,全面拓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空间。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当变换活动形式让学生“乐在其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综合性学习成为了考试的牺牲品。很多学校由于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学校内部也总是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给教师的教学成绩排名,所以很多教师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好好研究一堂综合性学习课该如何上。有的教师即使想上,但看到别的教师都不上,自己上反而在浪费时间,所以干脆就不上。即使上了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为了应付考试。一般教师就采取让学生识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考试题型进行讲解。这样,综合性学习中原本蕴含的教学目标也就付诸东流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在语文学习的任何课堂里,我们都应当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对于综合性学习而言更是如此。我们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采取适当的鼓励和惩罚措施来发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每一次的综合性学习中来。让他们真正动脑动手动脚,扎扎实实的锻炼自己的语文能力和培养自己的自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中尝到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切实让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在综合性学习中得到落实。同时,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也应积极变换活动方式,让学生“活有所成,动有所乐,乐在其中”。
四、学校应加强管理,改革综合性学习评价体制
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考教分离,虽教不考,虽考却无法教,教与不教一个样的现象,我认为应改革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体制,让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走出恶性循环的误区。新课标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不像其它语文课程那样具有非常容易检测的特点,它考查的是学生的态度、精神和探究方法层面的东西,这些层面的考查一方面很难检测。另一方面这些层面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很难培养出来。而大部份学校为了追求学生成绩的快速提高,往往会抛弃这些在他们看来是浪费时间的学习,进而选择那些急功近利的措施来铤而走险。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教师应当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长远发展,切切实实地把每一次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其次学校应当在每学期的课程中统一安排综合性学习的课时,要定期从学生的学习体验中检查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在学校组织的考试中要改革试题的内容和样式,在综合性学习的考题中要想办法考查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学校还可以组织全校性的综合性学习比赛,统一选题,限定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探究成果,让那些富有探究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学生脱颖而出,并给与适当的鼓励。总而言之,无论是班级还是学校,都应当营造出综合性学习的浓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填补当今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空白。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阅读写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更为重要。通过综合性学习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更多的是对学生终身受用的探究精神、合作方法、团队意识等。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本地、本校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全面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