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兴趣教学法在小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做些有益的贡献和尝试。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 小学数学 情景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人的学习兴趣是在后天的生活中不断培养起来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兴趣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对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一些相应的做法:
1.创设环境,多渠道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同其他学科的特点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小学生来讲,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是比较好的。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多不是很好。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计算,就会对数学产生厌恶情绪。教育就是要通过主动获取,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关怀学生的个性、爱好等等。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引导他们进行逻辑思维较强的学习,让他们体验到进步带来的快乐。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较好的学习条件。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因材施教,多层面把握学生心里特点
归属心理指的是学生都强烈希望自己是班集体里重要的成员,能够在集体中表现出较强的影响力。如果学生的这种归属心理能够得到满足,就能让他们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学生想要保持好自己在班集体中的这种位置,就要通过努力去获得较好的表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想满足学生的归属心理,最为理想的方式就是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在进行长方体教学的时候,教师在讲台上为学生展示一个包装盒。首先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回答教师展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学生进行观察之后,很多学生就能想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善于引导,更多的学生就能参与到这个环节中来。
3.营造氛围,创新互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经提出一个理念:“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也就是说,要通过悬念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扩张。教师可以通过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来充分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对时间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列举一组数据来展示。数据是6、60、600,相信这样一组数据能够引发学生的悬念。这时,教师在6、60之后加上等号。这样,学生内心肯定更加不平静,甚至会说教师写错了之类的。因为,在常人看来,这几个数字是完全不能相等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这三个数字是不相等的,但是在什么情况下是可以相等的呢?或者说加上什么样的单位,可以让这些数字相等。
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班级气氛就活跃起来。经过一番思考,讨论之后,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比如,有学生说可以在后面加上米、分米、厘米;也有的学生会说可以加上元角分。这些答案都是对的,教师要对这些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温习,引入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中来。在对时间的概念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们讲述美國著名的影片《时光隧道》。在影片中,我们以前回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的前一个小时。如果,在这短短的一个小时中,从第一分钟开始,到第六十的结束。在这六十分钟里,假如美国的军方都做到了,那么总统就不会遇刺,结果就会重新改写历史了。在对历史的回溯中,学生就能够对小时、分钟、秒这一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学习。
4联系生活,全方位强化直观教学的实践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形象思维,可是数学概念却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较好地将数学抽象的概念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对圆柱的侧面积这块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要将公式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的方式,利用纸折的圆柱形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侧面积。同时,引导学生对这个圆柱体进行动手折摆,明白它的面积与圆柱有什么关系。教师在学生动手过程中逐步引导,最终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进行展示学习。这样就避免了抽象数学公式给学生带来的压力,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3]黎晓红.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
[4]成以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
[5]张军.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计算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
[6]陈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J].青年与社会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 小学数学 情景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人的学习兴趣是在后天的生活中不断培养起来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兴趣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对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一些相应的做法:
1.创设环境,多渠道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同其他学科的特点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小学生来讲,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是比较好的。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多不是很好。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计算,就会对数学产生厌恶情绪。教育就是要通过主动获取,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关怀学生的个性、爱好等等。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引导他们进行逻辑思维较强的学习,让他们体验到进步带来的快乐。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较好的学习条件。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因材施教,多层面把握学生心里特点
归属心理指的是学生都强烈希望自己是班集体里重要的成员,能够在集体中表现出较强的影响力。如果学生的这种归属心理能够得到满足,就能让他们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学生想要保持好自己在班集体中的这种位置,就要通过努力去获得较好的表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想满足学生的归属心理,最为理想的方式就是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在进行长方体教学的时候,教师在讲台上为学生展示一个包装盒。首先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回答教师展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学生进行观察之后,很多学生就能想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善于引导,更多的学生就能参与到这个环节中来。
3.营造氛围,创新互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经提出一个理念:“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也就是说,要通过悬念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扩张。教师可以通过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来充分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对时间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列举一组数据来展示。数据是6、60、600,相信这样一组数据能够引发学生的悬念。这时,教师在6、60之后加上等号。这样,学生内心肯定更加不平静,甚至会说教师写错了之类的。因为,在常人看来,这几个数字是完全不能相等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这三个数字是不相等的,但是在什么情况下是可以相等的呢?或者说加上什么样的单位,可以让这些数字相等。
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班级气氛就活跃起来。经过一番思考,讨论之后,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比如,有学生说可以在后面加上米、分米、厘米;也有的学生会说可以加上元角分。这些答案都是对的,教师要对这些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温习,引入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中来。在对时间的概念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们讲述美國著名的影片《时光隧道》。在影片中,我们以前回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的前一个小时。如果,在这短短的一个小时中,从第一分钟开始,到第六十的结束。在这六十分钟里,假如美国的军方都做到了,那么总统就不会遇刺,结果就会重新改写历史了。在对历史的回溯中,学生就能够对小时、分钟、秒这一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学习。
4联系生活,全方位强化直观教学的实践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形象思维,可是数学概念却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较好地将数学抽象的概念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对圆柱的侧面积这块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要将公式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的方式,利用纸折的圆柱形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侧面积。同时,引导学生对这个圆柱体进行动手折摆,明白它的面积与圆柱有什么关系。教师在学生动手过程中逐步引导,最终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进行展示学习。这样就避免了抽象数学公式给学生带来的压力,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3]黎晓红.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
[4]成以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
[5]张军.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计算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
[6]陈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J].青年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