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防治环境风险的法律机制

来源 :公民与法(法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有关环境风险管理的立法和执法没有抓住和针对“有组织的不负责任”这一要害和主要矛盾。健全政府环境风险防治责任的重点和方向,是不断提高实施、监督和追究政府环境风险防治责任的可操作性,实现政府环境风险防治责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针对我国环境风险管理中“有组织的不负责任”这一要害,以规范政府环境风险防治责任为重点的环境风险防治法律机制应该正确处理和协调几项关系。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and law enforcement concerning 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fail to grasp and address the key issue of “organized irresponsibility.” The key and direction to improve the government’s environmental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sponsibilities is to improve the operability of implementing, supervising and investigat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o realiz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procedural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s environmental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sponsibilities. In view of the key issue of “organized irresponsibility” in 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the legal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cusing on regulat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risks of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perly handle and coordinate several relationships.
其他文献
论述了国内外引种羊适应性的评定内容及方法,并对其评定效果给予初步评价。
企业文化创新根植于区域文化之中,区域文化是企业文化创新的持续动力。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如果可以成功地塑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企业文化,可以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筹备,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按部就班地推进计划,将在矿蔵丰富的海底淘金。冷战时期奇怪的一幕或许预示着海底采矿的新纪元。1974年,美国政府使用了怪人百万富翁霍
本文描述了用于电热化学发射试验研究的脉冲电源系统的组成、特性和运行结果,对应用于脉冲电源系统的大功率电感、快速硅堆进行了分析,完成了紧凑化脉冲电源的设计,对脉冲电源的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是一种探测隐蔽目标的有效手段,在国内外已经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探地雷达也一直是国际学术的研究热点之一,并且已成为遥感技术的重要
公平与效率是影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因素。在普惠型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的建设下,能否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居民幸福指数和安全感的获得。
通过对目前常用维修性预计方法的分析,并针对武器装备的维修性要求,结合相关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单元对比预计方法。该方法不仅满足武器装备定性和定量的要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强调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
【正】 病毒性心肌炎继发于多种病毒性感染性疾病,而其后遗心律失常,每多迁延难愈或反复发作。究其原因,不越两端,一曰“外邪留连”,一曰“体虚易感”。今略述个人体会如下。